嚴‬世‬蕃‬在龍脈上建房被誅殺抄家,多年後,其子孫又東山再起

煙寒若雨 發佈 2024-04-02T17:35:29.412010+00:00

嘉靖四十一年,執掌朝政近二十年的「嚴黨」失勢,不但嚴嵩本人被嘉靖皇帝勒令致仕,其子嚴‬世‬蕃亦遭到流放,發配廣東雷州。這一天對於朝廷上下文武百官而言,是一個值得彈冠相慶的日子。

嘉靖四十一年,執掌朝政近二十年的「嚴黨」失勢,不但嚴嵩本人被嘉靖皇帝勒令致仕,其子嚴‬世‬蕃亦遭到流放,發配廣東雷州。

這一天對於朝廷上下文武百官而言,是一個值得彈冠相慶的日子。

雖然嚴嵩與嚴‬世‬蕃均留下來了一條命,但嚴黨的倒台已經不可避免,常年烏雲密布的明王朝,迎來了難得的一縷陽光。

嚴嵩與嚴‬世‬蕃的輕拿輕放,是一件得到了滿朝文武默認的事情,畢竟多年來兩人雖然對不起百姓,但至少還算把嘉靖皇帝伺候的不錯。

正因如此,哪怕是再痛恨嚴嵩父子二人的大臣,也當是給皇帝一個面子,到此也就不再追究了。

畢竟國家已經進入新的篇章,延長下去只會弄得誰都下不來台。

對於這一切,嚴嵩與嚴‬世‬蕃當然也是知道的。

兩人雖然遭到了降職和發配,但是家產沒有被沒收,憑藉多年來的橫徵暴斂,他們的家產已經富可敵國。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算得上是嘉靖皇帝給兩人最後留下的「養老錢」,好聚好散。

作為足以「青史留名」的一代奸臣,嚴嵩能夠得到這樣的結局,算得上是相當不錯了,再加上年事已高,因此他沒有掙扎,而是選擇了默默接受。

然而,他的兒子嚴‬世‬蕃卻對此頗為不屑,此時此刻,他仍然拿這場事件當做一次政治鬥爭的失利,而非朝廷的徹底清算。

嚴‬世‬蕃自詡為「天下第一鬼才」,他自認為能夠看得透朝堂上的一切變動,因此對這樣的結局格外不服。

然而,一向聰明的嚴‬世‬蕃大概想像不到,正是自己的傲慢最終要了自己的命,在不久後自己的一個無心舉動,使得整場事件徹底變了性質。

而嚴‬世‬蕃‬在龍脈上建房被誅殺抄家後,其子孫為什麼又能東山再起呢?

嚴世蕃的流放之路:與嘉靖皇帝「搶龍脈」?

在接到流放廣東雷州的判決以後,嚴‬世‬蕃便上路了。

為了個人面子好看,嚴世蕃在離京時可謂張燈結彩,高頭大馬,不像是發配,倒像是個娶媳婦的新郎。

一路上,嚴‬世‬蕃處處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由於嚴黨多年來的經營,朋黨早已遍天下,每到一處都會有當地官員出來對其熱情招待。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嚴世蕃哪怕被判流放,他的地位也是要比絕大多數地方官員高出幾個檔次的。

正因如此,沿途幾乎沒人敢於怠慢。

或許是外界的吹吹捧捧讓嚴‬世‬蕃心氣飄了,等到回到自己的故鄉江西袁州府分宜縣時,他居然滯留了下來,開始操辦家業,請來龍虎山道士為自己在此挑選了一處龍脈。

根據《明世宗實錄》(嘉靖四十四年三月戊戌朔)記載:嘉靖四十三年,御史林潤對嚴世蕃在家鄉修宅一事進行上書。

按照常理來講,嚴世蕃只是擴建自家的院子,多修幾棟房子。

雖然也會對當地百姓的土地造成兼併,但是放在明朝中期,這樣的行為是十分正常的,遠談不上大逆不道。

但是,在這次上書中,林潤舉一反三,從嚴世蕃修宅一事上,羅列出了諸多罪行。

在玄學方面,自然還是占據龍脈,圖謀不軌這老一套;

在現實層面,林潤還指責嚴世蕃,以治宅為名,招集「奸盜」和「諳曉兵法之人」,並且對其「訓習操練,厚結刺客十餘人」,與倭寇勾結,準備「外投日本」。

嚴嵩嚴世蕃之前,頂多算得上是個「奸臣」,可是現在經過林潤這麼一番上書以後,嚴世蕃卻足以稱得上是「叛臣」,事情的性質已經變了。

因此,嘉靖皇帝勃然大怒,一掃往常與嚴家所有的「含情脈脈」,直接下令,將嚴世蕃逮捕下獄。

在經過一年的審判處理之後,次年三月份,嚴世蕃與黨羽羅龍文被處斬,嚴嵩家族也被削籍為民,查抄家產,盡數充為國庫。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據說嚴世藩被斬首時,連個收屍弔唁的人都沒有。

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嚴嵩更慘,晚年的他沒有生活來源,只得寄食在一間墓舍里,甚至到死都沒有棺木進行下葬。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嚴黨的殘餘勢力才被徹底清除出了明朝權力機關。

嚴嵩最喜愛的小孫子嚴紹庭,一己之力扳回局勢

嚴黨的徹底清算,無疑是大快人心的,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嚴嵩家族僅僅用了一代人,便再度重返京城。

這個變數,便出現在嚴世蕃次子嚴紹庭的身上。

嚴紹庭幼年時期便在家族蔭庇之下獲得了「錦衣衛正千戶」的虛職,「嚴世蕃案」事發以後,嚴紹庭被發配到了衛所戍邊,以此來洗罪,這一年的他才十九歲。

嚴紹庭出生時,正值嚴家勢力鼎峰時期,正因如此,他從小活在錦衣玉食的生活里。

相傳,嚴紹庭愛效仿春秋戰國時期君子做派,手下養了一大幫門客,這些人從來沒有任何工作,唯一的任務便是陪嚴紹庭玩。

嚴紹庭仗義疏財,每當有門客哭窮,他就會大方的塞過去幾百兩銀子,從來不要求歸還。

好在嚴世蕃家底厚,才撐得起他的這麼折騰。

這麼做也並非沒有好處,嚴世蕃死後抄家時,嚴家上下僕人客人幾乎跑了個乾淨,唯獨嚴紹庭身邊還聚著百名門客,願意追隨。

嚴紹庭被發配之前,只剩下了一兩銀子,但就是著一兩銀子,還要拿出來請門客吃飯喝酒,毫無保留。

嚴紹庭名氣沒有父輩大,但是他在歷史書上的記載評價是極高的:

相傳他才貌出眾,為人頗為仗義疏財,是嚴嵩最喜愛的孫子,尚未成年的時候便被錦衣都督陸柄看中,和嚴世蕃定下了娃娃親……

不得不說,嚴世蕃還真是生下了個不錯的好兒子。

通常情況下,戍邊意味著將永無出頭之日,嚴紹庭被流放到邊關以後,一待便是長達二十二年的時間。

直到萬曆二十年,已經45歲的嚴紹庭才算得到了一個機遇,那便是成為萬曆朝鮮戰爭參與者。

當時明軍東征提督李如松和嚴紹庭是舊相識,便向萬曆皇帝請示,調他入朝參戰。

嚴紹庭自幼習武,苦無用武之地,聽完這個消息,立馬表示同意。

李如松比嚴紹庭大兩歲,萬曆二十一年的正月七日軍將領小西行長兵臨平壤城下時,李如松便委派嚴紹庭作為先鋒,與敵人交戰。

嚴紹庭作戰勇猛,率明軍一戰全殲日軍2000餘名,大獲全勝,屢獲升遷。

萬曆朝鮮戰爭結束以後,嚴紹庭這麼個罪臣後人,居然還因為平倭有功得以「洗籍」,官復原職。

就這樣,嚴家因通倭寇而倒台,居然又因為平倭冦而重新站了起來,實乃一大奇談。

關於嚴紹庭的重新崛起,有兩個猜測。

一是嚴紹庭真的有才華,通過自身努力,掙下戰功重新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第二便是嚴嵩的死對頭徐階在這一時間也迎來了倒台,徐階的兩個兒子均因罪被判入獄,這才有了嚴紹庭重新崛起的機遇。

不過無論哪種說法更加可信,嚴紹庭在軍事上的建樹是實打實的,再度入朝為官之後,他並沒有嚴嵩和嚴世蕃那般的惡名遠揚。

嚴紹庭一生奉公守法,恪盡職守,表現十分出色。

工作幾年過後,他還從「錦衣衛正千戶」升到了「都指揮使提督」,在其職業生涯末年,甚至做到了「西司房官旗辦事」。

腰間別著、身上穿著的是皇帝親賜總春刀蟒服,拿著的是正一品官員的俸祿。

嚴世藩死後,他的家族不到一代人便重新回到了一品大員的行列。

嚴氏的一代名將:嚴從雲,一生忠心

嚴紹庭本人習武,從不參與政治,對待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要求的,嚴紹庭從小便教自己的小兒子嚴雲從習武。

據說嚴雲從日讀四書五經,夜習兵書調度,「獨居斗食」「廢寢忘食」十分刻苦。
成人以後的嚴雲從不遜色於自己的父親嚴紹庭,他儀表魁岸、文武雙全。

在天啟元年的大試中,嚴雲從連戰全勝,一舉奪得「武舉人」的桂冠,並且在次年再接再厲,獲得了「武進士」,還是天啟皇帝親自為其頒獎。

武舉考試雖然名義上和科舉並列,但其實質上含金量和地位要遠遠超過科舉。

嚴雲從入仕之後,由於作戰勇猛,攻無不克,很快被提拔為了「從游擊將軍」,鎮守大明命脈,山海關。

值得一提到是,山海關當時掛的牌匾,還是嚴嵩親手寫的「天下第一關」。

嚴雲從領兵御虜的過程中,表現十分優異,幾乎每年都能夠受到兵部的嘉獎,皇帝對其也十分滿意,後來還把他掉到了離北京更近的永平,擔任」北隸永平參將」。

然可惜的是,嚴雲從雖然才華能力品德都是嚴家的獨一檔,卻沒有父輩們的幸運。

公元1627年,崇禎皇帝繼位,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殘破的江山,危如累卵的王朝。

為了穩定南方,嚴雲從被調到兩廣「妥靖邊警」,雖然遠離京城,但是嚴雲從仍舊恪盡職守,每次作戰,他都會親自披甲縱馬,身先士卒。

在那個大廈將傾的年代裡,他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絲毫動搖。

由於多次平定南方動亂,嚴雲從被朝廷加封「前軍都督」,至於頭銜更是獲得了一大堆:光祿大夫、左柱國、大傅、清江伯……

可以說,嚴雲從算是做到了一個將領的極致,其地位甚至已經到了其曾祖嚴嵩看了都要驚訝的地步。

而嚴雲從也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在明王朝最後的時光里,他始終保持著忠心耿耿。

北京陷落,他便跟隨南明政權四處流轉,哪怕是後來清王朝已經成立,他也依然堅持著反清復明。

直到南明政府滅亡,他也沒有絲毫轉換門庭,投入清軍之下。

嚴雲從在南方威信極高,曾經多次被清朝所拉攏,但他全都拒絕,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杜門屏跡」直至終老。

順治十三年,五十九歲的嚴雲從去世,隨著他的去世,嚴氏家族也從此泯然眾人。

嚴氏一族起於最為狡詐的嚴嵩,卻沒於最為忠誠的嚴雲從,這未嘗不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參考資料:《明世宗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