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教授牽頭,全國首個「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正式掛牌

醫學界 發佈 2024-04-04T00:38:57.003430+00:00

而在我國,有6%~10%的乳腺癌患者診斷年齡小於35歲,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該年齡段的新增患者可達3萬~4萬人,小於40歲的患者則接近5萬人。

迄今為止,乳腺癌仍是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在歐美國家,小於35歲的患者僅占2-3%,臨床上較為罕見;而在我國,有6%~10%的乳腺癌患者診斷年齡小於35歲,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該年齡段的新增患者可達3萬~4萬人,小於40歲的患者則接近5萬人[1]。同時,我國乳腺癌患者中約有60%在診斷時為絕經前狀態。


正值「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國首個「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正式掛牌,為我國年輕乳腺癌患者帶來福音。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強教授就「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建設、絕經前/圍絕經期與絕經後乳腺癌患者治療差異等相關問題,給予專業解讀。


中國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更低,

年輕相關診療需求獨特


中國乳腺癌發病和死亡人數處於世界首位,而我國乳腺癌患者的發病年齡與歐美國家明顯不同,劉強教授表示歐美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63歲,而中國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45-48歲,中國乳腺癌患者中約有60%在診斷時為絕經前狀態。在門診,劉強教授遇到過不少20-30來歲的乳腺癌患者,該類患者在歐美國家相當少見,因此在國際上缺乏成熟的臨床經驗可以借鑑,相關的臨床研究也很少。劉強教授強調,年輕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復發轉移和遺傳風險,而且由於發病時年齡尚輕,治癒後有更多參與職場的機會和需求,對長期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更高,有著生育力保護、保留乳房外形等個性化需求,因此,治療並不能完全參考年長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她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訴求。


近日,由劉強教授牽頭的首部《中國年輕乳腺癌診療專家共識》[2]已經發布,凝聚了全國一百多位來自乳腺外科、內科、放療、婦科和生殖等多學科專家的智慧,旨在規範和優化中國年輕乳腺癌的診療,促進相關臨床研究的開展,以進一步改善年輕乳腺癌患者的轉歸和生活質量。劉強教授表示,年輕乳腺癌的治療目標是提高治癒率,滿足患者保乳、生育等個體化訴求,儘可能高質量地讓患者全面康復。



年輕乳腺癌門診意義重大

為中國患者謀福祉


為了讓中國年輕乳腺癌患者擁有專業的診療途徑,幫助年輕乳腺癌患者改善和優化生育等康復管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在全國率先開設「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劉強教授希望通過開設該門診,引起對中國年輕乳腺癌患者的重視,關注其與年長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之處,致力於提高年輕乳腺癌患者的治癒率和生活質量。該門診隨後將在全國各地推廣,相信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國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多方位需求,幫助到更多的中國年輕乳腺癌患者。



優化診療流程,改善患者體驗


「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將會在年輕乳腺癌患者診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優化其診療流程,有助於門診更好地發揮作用。劉強教授強調,門診醫生工作繁忙,每日會遇見各種各樣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很多年輕患者有特別的需求不一定能找到合理的診療渠道。劉強教授上周的門診就有位年輕患者來就醫,因為她的BRCA基因檢測顯示有可能致病的突變,她原來的醫生建議切除雙側乳房,但經詳細詢問後患者無任何腫瘤家族史,遺傳風險並不高,「可以保留乳房」的建議讓患者如釋重負。「中國年輕乳腺癌YBCC專家門診」希望可以為中國年輕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專業、優質、整合的診療流程,如患者有生育、婦科或心理等需要,門診可提供相應專科的專家,來達至綜合性的診療意見,全面解答患者關心的個體化問題,給予更規範的臨床建議,提供更優化的診療服務模式。

專家簡介


劉強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外科主任、逸仙乳腺腫瘤醫院執行副院長、乳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外科博士、哈佛大學Dana Farber癌症中心講師,國際年輕乳腺癌共識專家組成員,獲評「國之名醫」。


參考文獻:

[1]張思瑋,丁思月.探尋年輕乳腺癌診治的「中國化之路」[N].中國科學報,2022-10-19(003).

[2]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乳腺外科學組.中國年輕乳腺癌診療專家共識(2022)[J].中華醫學雜誌,2023,103(6):387-403.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