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早篩查類風濕關節炎 三種檢查方式有何不同

光明網 發佈 2024-04-05T06:56:05.576813+00:00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的炎症反應和對關節的破壞,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其他器官如肺、心臟、眼睛等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不經正規治療,可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的炎症反應和對關節的破壞,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其他器官如肺、心臟、眼睛等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不經正規治療,可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吸菸也可引起類風濕關節炎

是什麼原因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複雜,一般認為遺傳、感染、環境和免疫因素在其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過往研究表明,HLA-DRB1基因的多態性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然而,僅有HLA-DRB1基因的變異並不足夠,其他基因和非遺傳因素也可能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起作用。

研究表明,吸菸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吸菸不僅增加了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風險,還加速了病程。此外,感染、肥胖、營養不良、心理壓力等因素也可能影響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和進展。

晨起疼痛、關節發熱要注意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影響關節、骨骼、軟組織和內臟器官。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也可能隨著病情的發展而變化。

患者常見的症狀有:

·關節疼痛,通常在晨起或長時間休息後發生,疼痛可能會逐漸加重,導致關節功能受限;

·關節腫脹和紅腫,導致關節變得僵硬或失去靈活性;

·關節發熱,在關節處感覺到發熱或灼熱;

·疲勞和全身不適,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質量;

·出現皮疹、色素沉著和皮膚潰瘍等皮膚症狀;

·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乾眼症、結膜炎和鞏膜炎等眼部症狀;

·可能會出現肺部病變和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症狀。

三種檢查有何不同?

早期診斷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關鍵。對於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史、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等人群,應定期進行類風濕關節炎篩查。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篩查方式主要包括關節檢查、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關節檢查是類風濕關節炎篩查的第一步,關節疼痛、腫脹、紅熱、活動受限等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

血液檢查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篩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生物標誌物主要是:

1、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抗RA33抗體、抗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GPI)抗體和抗瓜氨酸蛋白抗體(ACPA)等。ACPA存在於70%的RA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異性,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已被納入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歐洲風濕病聯盟(EULAR)診斷標準。

2、一般檢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補體等指標。

影像學檢查也是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和判斷疾病進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關節X線檢查:可進行關節病變的分期,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核磁共振成像檢查(MRI):手關節及腕關節的MRI檢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變,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破壞很有幫助。

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怎麼辦?這6點要注意

·如有相應症狀,應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未明確,因此還達不到完全祛除病因、根除疾病的效果。臨床治療的目標是幫助患者控制疾病進展、緩解症狀以及防止關節破壞。

·治療期間定期隨訪和密切監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遵醫囑用藥,不能隨便停用。

·吸菸、肥胖、大量飲酒酗酒的患者,治療效果會較差,建議戒菸戒酒,適當活動,特別是針對關節的活動,保持關節功能很重要。

·均衡飲食,防寒保暖,堅持適當的康復鍛鍊,保持良好心態。(文/方偉)

來源: 羊城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