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抗炎,將成為標準治療!?柳葉刀雜誌研究

中國循環雜誌 發佈 2024-04-05T14:26:02.365101+00:00

3月6日,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3項隨機臨床研究的分析表明,在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中,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相比,高敏C反應蛋白可更好地預測未來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作者認為,聯合強化降脂和抗炎治療,可能會成為未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標準治療。

3月6日,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3項隨機臨床研究的分析表明,在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中,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相比,高敏C反應蛋白可更好地預測未來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

作者認為,聯合強化降脂和抗炎治療,可能會成為未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標準治療。

阜外醫院李建軍曾在本刊撰文稱,「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硬化」,但這句話還有後半句——「沒有血管壁的炎症,也難以啟動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與減輕炎症反應,被視為ASCVD防治的二大基本策略。

作者指出,炎症和高脂血症可共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性疾病,二者的貢獻類似。但接受強化他汀治療時,炎症和高脂血症對未來心血管事件風險的相對貢獻可能會發生變化,而這對於輔助治療措施的選擇(比如,是否需要加用其他降脂藥物,或以抗炎藥物來替代)具有提示意義。

毫無疑問,LDL-C越低越好,在臨床實踐中確實應該儘可能積極降低膽固醇。但這項新分析得出的數據有力地證明,要想戰勝心臟病,不僅要降膽固醇,減輕血管炎症的治療也應納入日常臨床實踐中。

近年來發布的幾項臨床試驗發現,抗炎治療可降低心血管風險,但其在日常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有限,秋水仙鹼尤其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人們很少認識到殘餘炎症風險在正服用他汀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秋水仙鹼是一種廉價的抗炎治療,兩項大規模隨機試驗均顯示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其益處至少與更昂貴的降膽固醇藥物相當。

除了他汀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外,權衡抗炎藥物的潛在益處對於降低心血管風險也非常重要。

該分析涉及的3項研究包括PROMINENT、REDUCE-IT和STRENGTH研究,共納入31 245例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高風險者,他們均接受他汀治療。

校正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菸狀態、血壓、既往心血管病史、隨機治療組分配等多個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殘餘炎症風險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顯著相關。

與基線高敏C反應蛋白處於最低四分位者相比,基線高敏C反應蛋白處於最高四分位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31%、168%、142%。

相反,殘餘膽固醇風險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無明顯關聯(LDL-C最高四分位者 vs. LDL-C最低四分位者,HR=1.07,95% CI:0.98~1.17,P=0.11),與心血管死亡(HR=1.27,P=0.0086)和全因死亡(HR=1.16,P=0.025)的關聯也相對較弱。

在上述3項研究中,基線高敏C反應蛋白(2.1~2.3 mg/L)和LDL-C範圍(75~78 mg/dl)以及這兩個生物標誌物與後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的關係,幾乎都相同。

這3項研究隨訪5年的結果顯示,在應用他汀的基礎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仍約為10%。

來源:

[1] Inflammation and cholesterol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statin therapy: a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March 06, 2023

[2] 李建軍. 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關係的現代觀念. 中國循環雜誌, 2022, 37: 212-21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3.002.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