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初心,打造多位一體美育格局

中國教育報 發佈 2024-04-06T00:56:13.904140+00:00

距教育部出台「五項管理」措施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

距教育部出台「五項管理」措施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這些政策舉措對基礎教育生態影響深遠,就美育而言,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從學校美育到家庭美育,從個人美育到社會美育,都在回歸美育初心,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雙減」的初衷是為學生減輕非必要的學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雙減」政策的實施給了學生更多提升自我的時間與空間,有利於激發美育活力,使美育從「音樂小三門」「藝術特長加分」等尷尬地位中解放出來,在培養高尚情操、建設美麗心靈上發揮主渠道作用。「雙減」帶來學校教育和課程體系的結構調整: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課外培訓減少了,用於開展體育活動及美術、音樂等藝術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同時,「雙減」政策要求減少學科性的課外培訓,對於音體美等有助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外培訓持鼓勵態度,這改善了社會美育生態,為家庭美育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延伸與使用,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走進博物館、音樂廳、畫廊與劇院,拓寬了美育提升的路徑。

美育不僅是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更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美育能夠帶領人們觀察世界。藝術不是獨立存在的,是與生命的連接,與歷史、政治、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美育課程不應忽略學生的知識背景及理解能力,應當突出美育的價值觀導向功能,不僅要關注藝術教育的實踐路徑,更要通過美育塑造教育的新形態、新格局。比如針對音樂作品《革命練習曲》《保衛黃河》《領航》等,除了進行傳統形式的欣賞與理解,教師更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採取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法,強化學生對美的感悟,可通過「假如你走進祖國的田間地頭」「美的班歌」等主題活動,形成「美育+思政」的新形態。

政策引領、內外聯動,構成了當前社會公共美育、家庭美育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相較於傳統的學校藝術教育課程,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是當前美育發展的短板。在實施「雙減」後,多數孩子有了更多時間回到家中,同時,伴隨著二孩、三孩時代的到來,家庭中的親屬關係也逐漸多樣化,這為塑造美育氛圍、拓寬溝通渠道帶來多種可能性。家庭環境中的美育生態,主要體現在氛圍與習慣,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引導孩子欣賞藝術、了解藝術,讓孩子發現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增強對美的體驗與感悟。2021年,上海家長學校在線課堂以「家庭美育,沁潤心靈」為題,從美術繪畫角度出發,分享了在家庭教育中浸潤孩子心靈的經驗。家庭美育的目的在於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使孩子們進入美的世界,而非讓美的知識闖入他們的生活。

多位一體的美育格局還包括城市美育。經濟的富饒,可以使一個國家或民族富起來,軍事的強大,可以使一個國家或民族強起來,但只有文化的持久,才能使一個國家或民族受人尊重。在人類學家的意識中,文化作為一個共享和相互協調的意義系統,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各方面,它的影響力會讓我們體會文化如何建構我們生活的形貌。城市被視為文化系統與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產物,文化生態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城市的建設,到城市的治理,美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音樂廳等為代表的社會公共美育場域,讓大眾通過藝術看城市,通過美育浸潤人心,這是城市美育景觀的目標,也是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回顧這一年多的時間,城市美育方面的講座、會議等活動不勝枚舉。2021年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等眾多高校與行業合作,推出公共文化與藝術品鑑等講座;致力於美育傳播及推進的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已經成功舉辦兩屆。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更加關注如何浸潤、引領個人的美育素養提升。自媒體使個人的才華得到了釋放與體現,但作為信息的主導者,每個人的美育素養都關乎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在多位一體的美育格局中,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應協同努力,從被動地無意識地觀看和傳播來自自媒體的信息,到有意識地主動傳播美的聲音,傳播和釋放正能量。人人具有主動性,人人皆有美育責任感,這也是打造多位一體美育格局的時代要求。

張璐(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