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 站樁鍛鍊,增肌健體

廣東省中醫院 發佈 2024-04-06T18:17:08.298481+00:00

開欄語「常言道」是國內首個以炎症性腸病為主題的中醫科普欄目,寓意為「腸炎道」;「常言道」的創作團隊是以陳延教授為主體的廣東省中醫院炎症性腸病慢病管理團隊,陳延教授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骨幹,強調中醫科普的專業性是他的風格,所以本欄目也可理解為「腸延道」;本欄目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風

開欄語

「常言道」是國內首個以炎症性腸病為主題的中醫科普欄目,寓意為「腸炎道」;「常言道」的創作團隊是以陳延教授為主體的廣東省中醫院炎症性腸病慢病管理團隊,陳延教授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骨幹,強調中醫科普的專業性是他的風格,所以本欄目也可理解為「腸延道」;本欄目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風格,為炎症性腸病患者選擇中醫方案出謀劃策。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胖人的比例越來越多,瘦人的比例越來越少,跟胖人相比,瘦人顯得更加健康一點,起碼患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綜合症的比例會明顯降低;但這不說明瘦人一定就是健康的,今天來給大家講一個瘦人需要關注的疾病:少肌症!

少肌症,又稱為肌肉減少症,是指因持續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症。由於骨骼肌是人體運動系統的動力來源,所以,當骨骼肌減少時,會出現肌力下降、容易疲勞等情況,嚴重者會出現步履緩慢、站立困難、容易跌倒骨折等情況。

少肌症的發生跟年齡關係較大,大致從40歲起,骨骼肌就開始衰老,數量和質量平均每年減少8%左右,到了70歲以上更是翻倍增長,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影響健康。如果年輕時缺乏鍛鍊,肌肉儲備不足,年老後肌肉會比常運動的人衰老得更快。

除了年紀以外,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容易出現少肌症,尤其是伴有營養不良的慢性病人,比如克羅恩病病人就是發生少肌證的高風險人群,因為肌肉、脂肪和骨骼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可維持正常機體營養狀況和身體成分,此種平衡對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和調控能量代謝至關重要;而克羅恩病患者機體處於慢性炎症性狀態,其通過釋放炎症因子和其他細胞因子引起介導肌肉、脂肪和骨代謝平衡的細胞信號通路紊亂,甚至改變其中關鍵酶的表達,導致機體身體成分發生變化,因此克羅恩病病人通常會伴有少肌症的發生。體質量下降、肌肉量減少以及肌肉耐力降低是克羅恩病患者的共同特徵,其中患者的骨骼肌損耗尤為顯著,此類病人容易發生嚴重肛周病變並且延長住院時間,臨床結局差。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少肌症,恢復健康的體魄呢?

保持運動能夠有效延緩少肌症的發生,採取適當的抗阻運動可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少肌症;歐洲營養與代謝協會推薦炎症性腸病病人出現肌肉質量和/或肌肉功能下降時,應適量進行抗阻運動,專家小組推薦每周應3次且每次至少30 分鐘的抗阻活動。抗阻運動就是對抗阻力的運動,指的是肌肉在克服外來阻力時進行的主動運動,它能夠恢復和增強肌肉的力量和持久度。只要是外界的重量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縮,都能夠算為抗阻運動。這種阻力可以是器械的輔助,比如說啞鈴、沙袋、彈簧、橡皮筋、握力器等等,也可以是抵抗自身阻力的運動,包括仰臥起坐、兩頭起、伏地挺身、平板支撐、引體向上、蹲跳等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可以兩者結合起來運動,比如說負重仰臥起坐、負重伏地挺身、負重引體向上等等。

這些方法對於常規的少肌症的病人是可行的,但對於克羅恩病患者來講,就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克羅恩病慢病管理過程中發現克羅恩病患者常常因為疲倦、耐力度不佳、場地與時間等因素,無法足量完成常規的抗阻活動。對此,我們尋找到了可以替代常規抗阻活動的方法:站樁!

站樁是我國古代養身術之一,因其站立不動如樹樁得名,也被稱為站功、立功、柱功、立式、馬步等。「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站樁形雖不動,然內中卻生生不息,是過去氣功和傳統武術的一項基本功。其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老子就提出了「聖人抱一、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樁法養生,《黃帝內經》亦有「提摯天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記載。漢朝以後站樁逐漸有了具體的形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中就有六式行氣圖,包括直立式和半蹲式兩類,且均為站式。

站樁作為一種無毒副作用的身心自我調節功法,可以強壯體魄、提高身體健康素質,站樁可練意、練形、練氣,長期堅持站樁可增強肌肉力量,增加機體的免疫力,使各項機能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而且站樁屬於自重訓練,不拘時間、地點等條件限制,訓練可以在任何場地、任何時間進行,具有簡便、安全、操作性強的優點,訓練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隨時隨地練習。

從中醫的角度認識,形、氣、神是站樁功的基礎,形為生之舍,是生命存在的物質基礎,因此保養生命應重視養形。站樁練習可調整身體形態,形體舒展,經絡暢通,氣血調和,則筋柔骨健。肝為罷極之本,主筋,筋膜的鍛鍊可調動肝經的元氣,土得木而達,得肝之疏泄,脾胃的氣機通暢得以斡旋,既促進了脾胃的吸收與布散,又幫助脾胃發揮了中焦運化的功能,中焦的轉運作用恢復,形體得養,並為調氣與調神打下基礎,此即李東垣在《脾胃論》調理中「小役形體」調形的要求。而且人體經絡多縱向走行,站樁的站立姿勢更容易疏通經絡,暢通氣血,長期堅持站柱訓練可以調整臟腑機能,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克羅恩病患者站樁鍛鍊的總原則是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全面鍛鍊主要肌群、保證足夠強度和量。站樁鍛鍊是希望通過實現肌肉力量和耐力增長、提高去脂體重及患者自身正氣存量,最終達到糾正少肌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及改善預後的目的。

醫學指導:

陳延,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消化科主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炎症性腸病慢病管理團隊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補土學術流派研究團隊負責人。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骨幹,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科醫師分會委員,世界中聯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中國炎症性腸病聯盟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

目前負責中醫補土學術流派理論研究工作,在中醫理論方面有一定優勢;作為炎症性腸病慢病管理團隊負責人,擅長使用中醫藥治療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跟師廣東省名中醫余紹源教授,擅長使用中醫藥治療痞滿、泄瀉、便秘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主編中醫專著9部,撰寫相關論文60餘篇。

炎症性腸病慢病門診: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門診樓2樓。(明確診斷為炎症性腸病患者,可至慢病門診現場加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 黃智斌 陳延 鄭婕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