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冠心病怎麼辦?國醫大師鄧鐵濤:氣虛痰瘀,這個良方屢用屢效

上洋中醫宛醫生 發佈 2024-04-06T19:17:02.272275+00:00

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臨床上主要以心胸絞痛、胸部壓迫、呼吸短促為典型症狀。對於冠心病來說,中醫自古就有一套理法方藥體系,尤其是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有「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的專篇論述。醫聖張仲景所記載的一些調理胸痹心痛的方藥,對緩解冠心病是有一定作用的。

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臨床上主要以心胸絞痛、胸部壓迫、呼吸短促為典型症狀。

對於冠心病來說,中醫自古就有一套理法方藥體系,尤其是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有「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的專篇論述。醫聖張仲景所記載的一些調理胸痹心痛的方藥,對緩解冠心病是有一定作用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疾病變化的遷延,冠心病出現時,除了虛證之外,痰瘀也十分常見,如果遇到氣虛痰瘀的情況,又該如何調理呢?

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為此創立了「鄧老冠心方」

全方由「橘紅、枳殼,法半夏、竹茹、豨薟草,茯苓、丹參,生甘草,黨參」組成。若能辨證準確,臨床上往往屢用屢效。

鄧老所創的冠心方,是在古代名方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的基礎上化裁而來的,把陳皮換成了橘紅,把枳實換成枳殼,加上豨薟草、丹參和黨參三味,為什麼要這樣加呢?用橘紅替換陳皮,是因為橘紅的開胸祛痰之力要比陳皮強,用枳殼替換枳實,是因為枳實下氣的力量太強,用枳殼重在寬中,以免枳實破氣傷正。

加丹參,是因為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是現代調治冠心病必用中藥之一;加豨薟草,是因為豨薟草能行能散,具有通絡化瘀、活血降壓、除痰理氣的作用;加黨參,是因為氣虛痰瘀病機的根本還是氣虛,所以補虛是必不可少的。而黨參益氣固本的作用並不差,不過黨參的用量需要注意,一般在15~18g為宜,太多或太少,都無法發揮黨參在這個方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有口乾的情況,就去掉黨參,加太子參益氣生津。

對於胸痹心痛的調治,醫聖張仲景在《金匾要略》中指出: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其中的人參湯就是理中湯,方中所用的是人參,為何鄧鐵濤先生要用黨參呢?

主要還是在於人參屬於峻補,黨參屬於平補,冠心病的人,體虛是常事,尤其是對於本虛標實的人來說,用平補要優於峻補。相反,枳殼和枳實的替換,也是考慮到患者體虛,不宜急下,而應緩下。

不過對於冠心病這種疾病來說,重要的還是要及早預防,別等它成為重疾了才開始重視,這樣就白白錯過了最佳的療養時間。

對於冠心病人群來說,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控制情緒,大悲大喜大怒等劇烈情緒波動,都是對冠心病人群極為不利的。

在生活中要戒菸限酒,在飲食方面,多吃植物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穀類、豆類以及堅果,肉食類可以吃魚,少吃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鈉。另外,在家中及工作區,最好備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藥,以備不時之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