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文稿:調暢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

宣講家網 發佈 2024-04-07T04:01:46.589888+00:00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些健康內容,主題是調暢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情志在中醫學當中是非常受重視的。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些健康內容,主題是調暢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

情志在中醫學當中是非常受重視的。我們知道,人得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中醫學的認識當中不外乎兩類:一類是外因,就是風寒、暑濕、燥火,超出了身體能夠承受的程度,無法適應自然界的一些異常變化;一類是內因,用中醫學的說法就是「七情」,也就是怒、喜、憂、思、悲、恐、驚這七種過度的情緒。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是可以通過正常途徑把一些特殊情緒發泄出去的,但是如果某一種情緒超出了我們能夠承受的程度,就必然損及人體的臟腑、影響人體氣機的運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與疾病的出現。

那麼,在人體的臟腑當中,哪一個臟腑是調節情志的?對中醫學比較熟悉的人就會知道,這個臟腑是肝。當然,我們所說的這個肝和現代醫學解剖意義上的肝臟是不等同的,既有肝臟的藏血功能,也有調暢氣機的功能,即「主疏泄」,也就是說人體當中的氣有一定的運轉方向、運轉節律。中醫學怎麼認識這種氣?其實我們身體當中有很多的氣,如呼吸之氣、水谷精微之氣以及防衛的氣,如脾有脾氣、肝有肝氣、心有心氣、腎有腎氣。氣看不著、摸不著,那麼氣逆亂了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身體當中的每一個臟腑、每一個腺體都有自己運轉的節律,如心臟的節律、呼吸的節律或者腸胃蠕動的節律。這些節律相互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種各樣氣的概念,而氣匯聚在人體當中也必然有其運動節律、運動方向。如果我們把這種節律給打破了,就出現了節律失常,節律相互之間的關係就很難搭配在一起了,比如吃的東西到胃裡邊,胃不蠕動,食物就積滯在胃腸當中,又或者排到十二指腸之後沒有膽汁分泌的幫助,就會出現一些胃腸道的症狀。所以,五臟六腑出現了功能性的失常,就是很多人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以被稱為功能性疾病。


作者: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政協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文稿《 程凱:調暢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 》

查看完整內容請到宣講家網(WWW.71.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