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診療不可陷入過度醫療的怪圈

腫瘤專家高文斌 發佈 2024-04-07T20:43:07.146074+00:00

#腫瘤##​深圳頭條##腫瘤防治科普#日前收到一位患者的微信,滿是高興的告訴我,他在某市級醫院接受了微創肺結節手術治療,術後病理結果是良性的。面對著這樣的結果,我是真的不知道該恭喜他呢還是該怎麼辦。

日前收到一位患者的微信,滿是高興的告訴我,他在某市級醫院接受了微創肺結節手術治療,術後病理結果是良性的。面對著這樣的結果,我是真的不知道該恭喜他呢還是該怎麼辦。原來這個患者就是因為肺結節,在我們這裡常規隨診了2年,病情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這一會兒不知道怎麼了,還是決定去進行了手術治療。其實,對於這樣的患者,在我們的臨床上也是很多見的,患者發現肺結節以後,即在診療上陷入了過度醫療的怪圈。

如此的過度醫療行為主要表現在:超過規定頻率的反覆進行X線胸片、肺CT檢查,以及面對肺結節的手術切除。

過度的拍攝低劑量螺旋CT完全沒有必要,反而會增加放射性輻射損害。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都發現於高危人群里,對於年齡≥40歲,有吸菸史(長期接觸二手菸,也等同於吸菸)、患癌家族史、高危職業暴露史以及慢阻肺等,這類人群才會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但是對於年輕人、無高危因素的人員,這樣的檢查顯然就沒有了實質的意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即使的發現肺結節的患者,也是按照每半年到1年檢查一次也是足夠的,完全沒有必要頻繁的實施CT檢查。

除了頻繁檢查以外,更加無法理解的就是對肺結節採取一刀切的模式。很多的患者基於對肺癌的恐怖,對於發現的肺結節就成了心病。甚至於主動要求醫生實施手術切除,貌似只有如此才能免留後患。豈不知,如此的操作使得絕大多數的患者被陷於真正的過度醫療狀態。盲目的擴大了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對患者的肺功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即使是結節的直徑在5-10毫米之間或者更大的患者,也需要請有經驗的醫生結合結節的大小、形態、位置、高危因素做出充分評估,並給予進一步的個體化處理,切不可採取一刀切的方式來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