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住手!女子掏耳朵16年竟掏成癌,左耳被切除

中國反邪教 發佈 2024-04-09T08:26:58.003315+00:00

你經常掏耳朵嗎?溫柔地掏耳朵,的確是一種享受,李阿姨(化名)也不例外。但她沒想到的是,自己因為頻頻挖耳朵竟然挖出了惡性腫瘤。記者從浙江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了解到,近期該科一連接診了4位以往並不多見的外耳道癌患者。

你經常掏耳朵嗎?溫柔地掏耳朵,的確是一種享受,李阿姨(化名)也不例外。但她沒想到的是,自己因為頻頻挖耳朵竟然挖出了惡性腫瘤。

記者從浙江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了解到,近期該科一連接診了4位以往並不多見的外耳道癌患者。除了習慣性挖耳,反覆發作的中耳炎也會導致癌症的惡變。

挖耳16年挖得耳道裂開

當75歲的李阿姨在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就診時,接診的該科病區副主任張建被她的病情給驚到了。她的左耳道已經裂開,縫隙達到3.5厘米×2厘米,表皮潰爛甚至露出了軟骨。

這樣的情況從3年前就開始了,究其原因是李阿姨持續了16年的一個壞習慣——掏耳朵。其實,起初李阿姨的耳朵沒有任何問題,但她平時沒事就習慣掏耳朵,越挖越癢,導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變得更加頻繁。長期的行為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里出現了一個新生物。

由於沒有明顯的不適,李阿姨一直沒有就醫。直到前陣子開始聽力有所下降,才想到要看醫生。

張建立即為李阿姨安排住院。初步活檢結果為外耳道鱗癌,術前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已經累及腮腺和頸部淋巴結,需要手術切除,否則疾病進展會出現轉移,危及生命。不過,術中需要切除左耳。

「張醫生,只要能保住我媽媽的命,失去一隻耳朵的代價我們可以承受。」李阿姨的女兒拿了主意。

手術如期舉行,術中難點重重。好在手術順利完成,目前李阿姨正在逐步康復中。對於自己無意間的壞習慣竟然導致了這般後果,她懊悔不已。

醫生正在實施手術

不正規就醫,中耳炎拖成癌

「除了反覆挖耳朵這樣的物理刺激,化膿性中耳炎反覆發作也會引起外耳道癌。」張建告訴記者。

陳阿姨(化名)左耳反覆流膿多年,但她覺得症狀不嚴重,一直沒有去醫院正規治療。平時耳朵分泌物較多時,就用棉簽掏耳清理,還會用滴耳液清洗。

近三年來,陳阿姨發現自己的聽力逐漸下降。尤其是最近一個月,除了耳朵痛以外,還時常有血水流出。於是,她來到醫院就診。

張建接診後,仔細檢查發現陳阿姨左耳耳道長有腫物,已經完全堵住耳道。活檢結果顯示腫物為鱗狀細胞癌。更令人揪心的是,惡性腫瘤已經侵犯腦部。所幸陳阿姨術後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張建主任醫師(中)與同事交流病情

耳道惡性腫瘤早期症狀易混淆

據張建介紹,發生於外耳道深部的外耳道癌,其早期症狀輕微且缺乏特異性,比如流血、流膿、瘙癢。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可能會引起聽力下降,然而這些症狀和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狀相似,往往容易被誤診。

當外耳道癌向深部侵犯至外耳道骨膜,會引起明顯的疼痛,甚至侵犯面神經、顱神經和硬腦膜,引起面癱、復視、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顱神經損傷表現,往往直到這時才會引起患者重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曾有一位50多歲的患者耳朵痛持續半年之久,嚴重時一天要吃4次止痛片,直到半年後才被確診外耳道癌。

張建主任醫師實施手術

耳屎為什麼不能經常掏?

耳朵怎麼掏才安全?這個問題是張建在門診中時常被問到的話題。

張建解釋,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出的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乾燥後和脫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稱之為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則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阻隔黏附異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打哈欠等運動大多會自行排出。「所以,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頻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後會自動排出。」張建說。

相反,如果在掏耳朵過程中造成頻繁的摩擦和損傷,反而會加速代謝過程,甚至影響耵聹的脫落,形成耵聹栓,堵塞耳道。

日常生活,有時確實會出現耳癢的情況:

若是偶然發生的,可以洗完手後用乾淨棉簽輕輕掏耳朵,達到止癢的目的;

若洗頭或游泳時耳朵進水,建議通過單足跳的方式促進耳內水排出;

平時不需要頻繁地掏耳朵,若已經養成了習慣,則建議糾正該不良習慣。

張建提醒,若出現以下情況,最好到醫院就診:

耳癢持續3天以上無緩解;

耳朵突然出現堵塞感(有時耵聹產生和排出失調,耵聹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聹栓)。

他強調,耳部的症狀,缺乏特異性,可以是不嚴重的小病,也可以是大病的早期表現,所以出現耳部不適症狀且持續3天以上無緩解,最好及早就診,不要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以免延誤診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人民網科普』,來源:人民網科普綜合寧波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