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 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篩查、診斷和防治

醫脈通腎內頻道 發佈 2024-04-09T10:20:14.381361+00:00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和分期:基於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水平,將CKD分為1~5期。CKD的篩查:CKD起病隱匿,早期積極篩查,儘早治療對CKD患者意義重大。

要點速讀

慢性腎臟病(CKD)的診斷和分期:基於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水平,將CKD分為1~5期。根據eGFR分期和蛋白尿分級進行CKD的危險分層。

CKD的篩查:CKD起病隱匿,早期積極篩查,儘早治療對CKD患者意義重大。因此,要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篩查策略。

CKD的防治:主要包括生活習慣的改善,營養治療,控制蛋白尿、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措施。

CKD併發症的防治:併發症的防治是CKD防治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貧血、慢性腎臟病-礦物質-骨代謝異常(CKD-MBD)、酸中毒和高鉀血症。

CKD是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具有發病率高、知曉率低、預後差和醫療費用高等特點。不僅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還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早期篩查、及時診斷治療,對CKD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CKD的診斷和分期

CKD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3個月。基於腎損傷標誌和/或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指標,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可診斷為CKD。基於GFR水平,將CKD分為1~5期。根據eGFR分期和蛋白尿分級進行CKD的危險分層,分為1級(低危)、2級(中危)、3級(高危)和4級(極高危),見圖1。

圖1 風險分層的依據和標準

CKD的篩查

CKD起病隱匿,早期積極篩查,儘早治療對CKD患者意義重大。因此,要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篩查策略。

(1)成年人:每年常規檢測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

(2)CKD高風險人群:對於CKD高風險人群(如腎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高齡、肥胖以及長期服用腎損傷藥物、有急性腎損傷病史等人群),應開展一級預防,即每半年至少進行1次UACR和血清肌酐的檢測,根據血肌酐值進行綜合評估診斷。

(3)高齡、營養不良、肌肉含量低及肝功能障礙者:對於此類人群,以血肌酐eGFR對於CKD的診斷和分期不夠準確,建議加測胱抑素C,並根據血肌酐和胱抑素C值應用CKD-EPI公式計算eGFR。

CKD進展防治

CKD的防治主要包括生活習慣的改善,營養治療,控制蛋白尿、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壓等。

(1)控制蛋白尿:蛋白質經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重吸收,可損傷腎小球濾過膜和腎小管細胞,促進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因此,控制蛋白尿是延緩CKD進展的重要治療措施。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尿蛋白控制目標為UACR<30 mg/g,非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控制目標為UACR<300 mg/g。指南推薦根據UACR水平,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或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減少蛋白尿,但不推薦聯合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使用時注意有無雙側腎動脈狹窄、監測eGFR和血清鉀濃度。需注意的是eGFR<30 ml/(min·1.73m2)並非停用此類藥物的絕對指征。

(2)控制血壓:高血壓的控制應根據UACR水平設定血壓控制目標值:UACR≤30 mg/g時,維持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UACR>30 mg/g時,控制血壓≤130/80 mmHg。選擇降壓藥物種類也要兼顧有無合併蛋白尿,為提高血壓達標率,推薦使用單片複方製劑或組合製劑,嚴重高血壓者可選擇3種或3種以上的抗高血壓藥物聯合治療。

(3)控制血糖:糖尿病腎臟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高血糖造成的腎臟血流動力學變化及代謝異常是腎損害的病理基礎。糖尿病腎臟病(DKD)的診斷主要依據糖尿病史、eGFR下降和/或UACR升高持續超過3個月,視網膜病變並非診斷DKD的必備條件。

建議糖化血紅蛋白目標值為7.0%以下,並根據預期壽命、低血糖風險等因素嚴格或放寬控制目標。推薦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改善腎臟預後。使用二甲雙胍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時注意監測eGFR水平,及時調整用量或停用。

(4)控制血脂:血脂異常是促進CKD進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介導CKD患者心腦血管病變、腎動脈粥樣硬化和靶器官損害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治療高血脂的藥物主要為他汀類藥物。

(5)謹慎用藥:當eGFR<45 ml/(min·1.73m2)時,應慎用或停用有潛在腎毒性和經腎排泄的藥物。必須使用含碘造影劑時應遵循少量、選擇低滲或等滲造影劑、圍術期充分水化等原則,並做好eGFR監測。需要注意得是,CKD患者非處方藥或蛋白營養品也應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CKD併發症的防治

CKD尤其是進展到後期的CKD患者併發症多、病情複雜,併發症的防治是CKD防治的重要方面,對於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1)貧血:對CKD患者應進行貧血監測,多數CKD貧血患者需要使用紅細胞生成刺激素治療,同時,需對鐵狀態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應用鐵劑治療。

(2)CKD-MBD:CKD-MBD防治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生存率以及減少心血管事件和骨折風險。對於G3期患者,建議磷攝入量應限制為800~1000 mg/d,若血磷水平仍高於目標值,應服用腸道磷結合劑。血鈣濃度建議維持在正常範圍。全段甲狀旁腺素建議控制在正常值上限2~5倍。

(3)酸中毒:指南建議當CKD患者HCO3濃度<22 mmol/L時,口服碳酸氫鈉等鹼製劑,使HCO3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

(4)高鉀血症:CKD患者高鉀血症一旦發生,容易反覆發作,需加強血鉀長期管理。治療措施包括低鉀飲食、調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用量、口服降鉀劑、酌情使用排鉀利尿劑等。對於藥物不能控制的急性高鉀血症,啟動緊急透析治療。常用口服降鉀劑包括聚苯乙烯磺酸鈉、聚苯乙烯磺酸鈣、環矽酸鋯鈉等。

總之,對CKD的防治,一定要做到早期篩查,及時診斷治療。如此,才能將對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高翔,梅長林.《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2,42(09):735-73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