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登基,55天被廢,一生窩囊卻再造盛唐

歷史有些事兒 發佈 2024-04-27T16:28:17.663180+00:00

1300多年前的今天,神都洛陽的大街小巷沸騰了,那個闊別了15年之久的大唐回來了。神龍元年(705年)3月3日,神龍革命後重新坐上皇位的唐中宗〖李顯〗,恢復了唐朝國號,〖武則天〗建立了15年(690年~705年)的武周朝廷終結。

1300多年前的今天,神都洛陽的大街小巷沸騰了,那個闊別了15年之久的大唐回來了。


神龍元年(705年)3月3日,神龍革命後重新坐上皇位的唐中宗〖李顯〗,恢復了唐朝國號,〖武則天〗建立了15年(690年~705年)的武周朝廷終結。

太子至玄武門,斬關而入,時則天在迎仙宮之集仙殿,斬易之、昌宗於廊下

——《舊唐書·桓彥范傳》


乙巳,則天傳位於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

——《舊唐書·本紀·卷七》


武則天(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 )


註: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

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這次神龍政變稱之為革命。唐中宗打擊五大功臣的時候,先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范,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所以,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


〖武則天〗很多中國人已經耳熟能詳,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正史的記載浩如煙雲,連民間故事裡也傳頌著〖怒貶牡丹〗〖寵幸面首〗,甚至為爭寵奪權〖掐死女兒〗等野史傳說。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位兩次登基,55天被廢,一生窩囊卻又再造盛唐的〖六味帝黃丸〗唐中宗〖李顯〗


♕六味帝黃丸:兩次登基,55天被廢♕


六味帝黃丸

唐中宗李顯的身世十分有趣,他的父親李治是在位時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唐朝版圖最大的〖唐高宗〗,母親武則天自己親手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弟弟李旦是兩次接自己班的〖唐睿宗〗,兒子李重茂坐了不到一個月皇位是〖唐殤帝〗,侄子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又釀造了〖安史之亂〗〖唐玄宗〗,他自己也是皇帝,直系親屬中出了六位皇帝,因此被後世戲稱為〖六味帝黃丸〗



兩次登基,55天被廢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日(656年11月26日),李顯生於長安,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最初封為周王,後改封英王。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則天順聖皇后武氏。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永隆元年,章懷太子廢,其年立為皇太子。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於同月甲子日繼承皇帝位。

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臨朝稱制。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這是他第一次登基,但登基開始就進入倒計時,留給他第一次退位的時間還有54天。

684年正月,唐中宗年號改為嗣聖。

但登基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

李顯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來抗衡。李顯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繼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

嗣聖元年正月,廢居於均州,又選於房州。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事後,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但皇太后武則天繼續垂簾聽政,記住這也是李旦第一次接李顯的班。

二月,戊午,太后集百官於乾元殿,廢中宗為廬陵王,扶下殿。……己未,立雍州牧豫王旦為皇帝

——《資治通鑑·唐紀十九》


春,正月,太后下詔復政於皇帝。睿宗知太后非誠心,奉表固讓;太后復臨朝稱制。

——《資治通鑑·唐紀十九》


狄仁傑的助攻

武則天稱帝後,由誰來繼承帝位,一直困擾著她。她在立子還是立侄侄子武三思上猶豫不決。

此時,狄仁傑進言:「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刀槍箭鏃,平定天下;高宗將二子託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讓位他族,有違天意。且姑侄與母子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武則天頓時感悟。當日,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夢見鸚鵡兩翼折斷,是何徵兆?」狄仁傑借題發揮:「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飛。」至此,武則天主意就定下來了。


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傑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後怒,罷議。

——《新唐書·狄仁傑傳》


久之,召謂曰:「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於是,仁傑與王方慶俱在,二人同辭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

——《新唐書·狄仁傑傳》


他日,又謂仁傑曰:「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


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預知。」仁傑曰:「王者為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知乎!」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


聖曆元年(698年)三月,武則天假託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回李顯及家人。

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陽。九月,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皇太子。

聖曆元年,召還東都,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再度為帝

前文提到,1300年前的今天,神龍革命後(705年),李顯終於重新坐上皇位,之後恢復了唐朝國號。


唐中宗恢復唐朝後,為武則天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到了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景龍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顯逝世,終年55歲。

(景龍四年)六月壬午,帝遇毒,崩於神龍殿,年五十五。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李顯陵墓


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廟號中宗,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則天順聖皇后武氏。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景龍四年)九月丁卯,百官上諡曰孝和皇帝,廟號中宗。十一月己酉,葬於定陵。天寶十三載二月,改諡曰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舊唐書》


景龍四年六月丁亥日(7月8日)中宗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史稱唐殤帝),改元「唐隆」,由韋後臨朝稱制但他比老爹更慘,他爹首次登基還有55天,他這次沒出7月。

(景龍四年六月)丁亥,皇太子即帝位於柩前,時年十六。皇太后韋氏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內外兵馬諸親掌,仍令韋溫總知。時召諸府折衝兵五萬人分屯京城,列為左右營,諸韋子侄分統之。

——《舊唐書》


景龍四年六月庚子日(7月21日),其弟相王李旦(前廢帝唐睿宗)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後繼位為唐玄宗)聯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後、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唐隆政變。

(景龍四年六月)庚子夜,臨淄王諱舉兵誅諸韋、武,皆梟首於安福門外,韋太后為亂兵所殺。

——《舊唐書》


至六月,中宗暴崩,韋後臨朝稱制。韋溫、宗楚客、紀處訥等謀傾宗社,以睿宗介弟之重,先謀不利。道士馮道力、處士劉承祖皆善於占兆,詣上布誠款。上所居里名隆慶,時人語訛以"隆"為"龍";韋庶人稱制,改元又為唐隆,皆符御名。上益自負,乃與太平公主謀之,公主喜,以子崇簡從。上乃與崇簡、朝邑尉劉幽求、長上折衝麻嗣宗、押萬騎果毅葛福順李仙鳧、寶昌寺僧普潤等定策誅之。或曰:"先啟大王。"上曰:"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遂以庚子夜率幽求等數十人自苑南入,總監鍾紹京又率丁匠百餘以從。分遣萬騎往玄武門殺羽林將軍韋播、高嵩,持首而至,眾歡叫大集。攻白獸、玄德等門,斬關而進,左萬騎自左入,右萬騎自右入,合於凌煙閣前。時太極殿前有宿衛梓宮萬騎,聞噪聲,皆披甲應之。韋庶人惶惑走入飛騎營,為亂兵所害。於是分遣誅韋氏之黨,比明,內外討捕,皆斬之。

——《舊唐書》


李隆基發動政變後,把自己老爹李旦入宮輔佐少帝。李旦攜大侄子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安撫百姓。

當時,李隆基被拜為宰相,進封平王,並統率萬騎禁軍,控制了皇城內外。李重茂迫於形勢,請求讓位於叔父李旦。

李旦起初極力推辭,後聽從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勸說,接受了李重茂的讓位。

六月二十四日(7月25日),李旦在太極殿登基,也第二次即位為帝。

他登上承天門,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雲,復封李重茂為溫王。

庚子,晡時,隆基微服與幽求等入苑中。……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璿、韋播、高嵩以徇,曰:「韋後鴆殺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馬鞭以上皆斬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羽林之士皆欣然聽命。……使福順將左萬騎攻玄德門,仙鳧將右萬騎攻白獸門。……韋後惶惑走入飛騎營,有飛騎斬首獻於隆基。安樂公主方照鏡畫眉,軍士斬之。斬武延秀於肅章門外,斬內將軍賀婁氏於太極殿西。……(隆基)捕索諸韋在宮中及守諸門,並素為韋後所親信者皆斬之。比曉,內外皆定。辛巳,隆基出見相王,……遂迎相王入輔少帝。……相王奉少帝御安福門,慰諭百姓。……是日,赦天下,以臨淄王隆基為平王,兼知內外閒廄,押左右廂萬騎。……癸卯,太平公主傳少帝命,請讓位於相王,相王固辭。以平王隆基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成器、隆基入見相王,極言其事,相王乃許之。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甲辰,少帝在太極殿東隅西向,相王立於梓宮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幽求跪曰:「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愛尤厚矣。」乃以少帝制傳位相王。……睿宗即位,御承天門,赦天下。復以少帝為溫王。……上將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長,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決。成器辭曰:「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請者累日。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劉幽求曰:「臣聞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求君親之難,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上從之。丁未,立平王隆基為太子。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當時,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則是嫡長子,都有被立為太子的資格。

李旦為此猶豫不決。李成器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畢竟李建成的名字可也帶個成字),主動辭讓太子之位。

劉幽求等政變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一生窩囊卻再造盛唐♕


李顯通過神龍革命,把唐朝重新掰回歷史時間線,說一句再造盛唐也不為過,並在之後又迎來了〖唐玄宗〗如火如荼的〖開元盛世〗

但李顯的〖六味帝黃丸〗綽號里卻充滿窩囊氣。

對母親,畢竟是千古唯一女帝,他無法對抗。

自己的皇后,他也把持不住,甚至很可能做武則天第二。其勾結宰相武三思專擅朝政,提拔韋氏家族掌握實權,形成武韋專政集團。後在唐隆政變中被誅殺。

女兒也是有樣學樣,中宗復位,其最愛的安樂公主恃勢驕橫,納賄授官,墨敕斜封授之,時稱「斜封官」。這個小棉襖還異常漏風,根本不在意親爹,而是希望擁護親娘韋後臨朝做武則天第二,自己為皇太女做女帝三世。後在唐隆政變中被一起誅殺。

對自己的兒子,他也無法保護。

神龍革命後,本應誅殺武姓勢力,但李顯卻留下武三思,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囂張跋扈,根本不拿太子李重俊當幹部,甚至直呼太子為奴。李顯就聯合羽林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率兵攻入武三思的府第,誅殺了武氏父子。接著,又沖入皇宮,打算將上官婉兒也一網打盡。驚慌失措的上官婉兒跑到李顯身邊尋求保護,李顯登上玄武門向叛軍喊話,羽林軍迅速倒戈,李重俊兵敗逃往終南山,最後被左右所殺。


當然李顯本人也非常有才華,《全唐詩》收錄可李顯詩詞七首: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登驪山高頂寓目》

《幸秦始皇陵》

《立春日游苑迎春》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石淙》(又名《太子時作》)


其實按照李顯再造盛唐的作為,在太廟中本應稱祖而非宗,但他卻庸庸碌碌,復位後不能乘勝追擊,反而讓後宮勢力在此龐大,有一個強悍的母親一個強悍的妻子一個強悍的女兒,如果他活的更久一些,也許大唐又要再一次丟掉國號吧。


- END -

撰文 | 獐和狸

編輯 | 獐和狸

文獻資料 | 百度百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