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之「晉楚爭霸賽」

紅李子666 發佈 2024-04-27T19:57:53.434638+00:00

邲之戰,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這場戰役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占了上風。

邲之戰,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這場戰役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占了上風。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圍鄭誘敵

鄭國是個小國,見風使舵靈活的很,鄭襄公覺得晉國、楚國都不講信用,那我鄭國一小國,憑什麼講信用?於是就採取了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的策略,也就是搖擺與大國之間,聽從強國的命令。楚強服楚,晉強服晉,這就引發了晉、楚為爭鄭國而爆發的這場爭霸賽。

公元前597年春,楚莊王實在看不慣鄭國牆頭草作派,找了個藉口說鄭國私通晉國,親率大軍圍攻鄭國都城新鄭。沒多久新鄭城就被攻破了。鄧襄公趕緊派人向楚軍求和。楚莊王同意了鄭國的請求,並退兵三十里,派使臣與鄭國會盟。鄭相公還派了自己的弟弟到楚國去做人質。

晉景公本來還氣定神閒的看著鄭國被楚國欺負的好戲,誰知沒多久,鄭國就撐不住了,眼看著自己的屬國快要變成別人的屬國了,晉景公趕緊派荀林父率三軍援救鄭國,鄭國是晉國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晉國自然不能放棄。

但是晉國的援兵走的有點兒慢,等鄭國投降楚國時,晉軍才剛走到黃河邊,主帥荀林父覺得這鄭國都投降了,還救什麼救?便想帶領軍隊返回晉國。

上軍主將也贊同,畢竟這會兒楚國內部穩定,軍隊訓練有素,從時機準備、士氣上都處於有利地位,如果現在同楚軍作戰,一定對晉軍不利。而中軍副將卻表示反對,他覺得面對強敵進軍,如果退縮,那還怎麼能稱得上是霸主,因此極力反對撤軍。後來,他竟不顧主帥荀林父的軍令,自作主張的率領中軍一部渡河,這一舉動打亂了荀林父的軍事部署。荀林父被迫令全軍南渡黃河行至邲地,由西向東背靠黃河列陣。

得知晉軍渡河過來,楚莊王的手下伍參建議要跟晉軍交戰,但楚莊王等人覺得征服鄭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再與晉國糾纏。但伍參堅持向楚王進言說:「荀林父雖然是中軍統帥,但是將士們根本不聽他的指令命令,如今晉軍將帥之間有矛盾,打仗的話,晉君必然失敗,何況且您是堂堂大國的君主,如果就這樣避戰,恐怕會給國家帶來恥辱,忘大王三思啊!」。楚莊王聽後,覺得這次勝算比較大,便打消了南撤的念頭,決定與晉國一戰。

就在晉楚兩軍對峙之際,鄭襄公派遣使臣前往晉營,說自己如何如何被楚國欺負,被迫屈服於其淫威之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勸說荀林父進軍楚軍。

對於鄭國的這一建議,晉軍將帥又進行了一番討論。有人主張立即出戰,認為打贏了這一仗,不但能威懾楚國,還能使鄭國臣服於晉國。有人則不同意出戰,認為楚軍實力強大,不容易對付,搞不好還會使自己陷入困。而鄭國之所以來勸戰,純粹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就是希望晉、楚速戰速決,以戰爭結局來決定自己的去從。

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點,誰也不妥協,一時間,主帥荀林父也難以做出決斷。

楚國示弱

為了麻痹禁軍,使其待於防備,楚莊王先派使者到晉營之中請和,態度恭敬的不行,言辭也相當恭謙表示楚國這番出師北上,目的只是教訓一下鄭國,並沒有開罪晉國的意思,咱們有什麼深仇大恨呢?就不必兵戎相見了。晉國主帥荀林父聽了之後,也以禮相答。而禁軍中主戰的將領見到楚使,卻言辭激烈的說道:「晉軍這次前來,正是為了把楚軍從鄭國趕走,如果楚國不退軍,那麼晉國只好進攻你們了。」楚國正好藉此看出了晉國內部矛盾嚴重的問題,在使者歸來後,楚莊王又幾次派人到晉軍營帳求和。荀林父本來就因為大將們的意見不一,不服從命令而沒有決戰之心,現在又被楚國一再示弱求和的假象所迷惑,所以放鬆了戒備。後來,荀林父與楚使正式約定盟期,以求體面回師。楚莊王這時候故意派勇猛善戰的大將率軍突襲,沖入晉營,斬殺禁軍將士無數,然後撤了回去。

荀林父仍一心想著與楚國結盟,但是一些將士忍不了了,憤憤不平的去找荀林父,說:「這楚國怎麼還有兩副面孔呢?一面派使者求和,一面找機會殺我們,我堂堂晉國,怎麼能容忍他們這樣戲耍?將軍不能就這麼合了他們的意!」荀林父仍然不同意與楚國發生衝突,還派這兩位主戰將軍去楚營再次和他們約盟。以前這兩人曾向荀林父求取官職,但是荀林父沒有答應,這次二人想趁出使楚軍的機會,搶了荀林父的功勞。於是兩人到達楚營後,擅自向楚軍發起進攻,結果被楚軍打的大敗,楚軍主力剛好有了藉口,楚莊王也丟掉披在身上的羊皮,下令部隊傾巢而出,猛烈攻打晉軍各部。

晉軍大敗

荀林父正在營中等待楚使的到來,沒想到楚軍如潮而至,他驚慌失措,毫無準備,急忙下令全軍渡河北撤,並宣稱先渡河者有賞。這時候的晉軍仍不團結,上軍不想退,於是預先安排埋伏,準備殺敵。中軍和下軍則紛紛向河邊潰逃,晉軍沒有了統一的行動,在楚軍追擊之下,潰不成軍,損失慘重。

中軍大夫有自己的船隻,因而搶先渡了河,而其餘的中軍和下軍為了搶奪剩下的少數船隻,在河岸邊大打出手,一時間敵我不分,亂作一團。

所幸的是,楚軍並沒有打算在河岸聚奸晉軍,而且此時晉上軍設伏挫敗了楚左軍,晉下軍部分將領也積極戰鬥,所有這些都起到了掩護晉軍渡河的作用。晉軍大部終於渡河脫離了危險。

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楚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楚莊王率軍祭祀河神,宣告楚勝晉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