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關愛,我們還缺失什麼——知名婦科內分泌學專家陳蓉關於女性「人生動盪期」的對話

光明網 發佈 2024-04-29T07:01:11.648224+00:00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0年全世界將有12億以上的更年期婦女人口,我國的更年期女性將超過2.1億。更年期女性如何讓自己更健康、更有生活質量,已經成為關係個人、家庭,乃至健康中國建設的大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0年全世界將有12億以上的更年期婦女人口,我國的更年期女性將超過2.1億。

更年期女性如何讓自己更健康、更有生活質量,已經成為關係個人、家庭,乃至健康中國建設的大問題。2月14日,知名婦科內分泌學專家,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副主任陳蓉,接受科技日報客戶端《觀實》頻道《權威對話》欄目的專訪,就女性更年期關愛話題進行了對話。

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觀察實際,觀照實踐,關注具有科學意義的經濟社會話題,具有經濟社會意義的科學話題。歡迎來到科技日報客戶端《觀實》頻道權威對話欄目。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知名婦科內分泌學專家、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副主任陳蓉教授。

陳蓉:王主任好。

主持人:我是主持人王學武。陳教授,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陳蓉: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陳蓉大夫,我是一名婦科內分泌醫生。

對話現場

更年期症狀是不是病

主持人:有專家指出,更年期作為女性的人生一個階段,既是「動盪期」,也是「機遇期」。陳教授,您怎麼定義女性更年期?

陳蓉:更年期是指女性從有生育能力階段到老年沒有生育能力階段的過渡時期,它其實不是一個嚴謹的醫學術語,而是老百姓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一個名詞,但是它太深入人心,所以仍然在沿用。醫學領域與之有關的詞是圍絕經期、絕經後期,但含義不完全對等,更年期包括圍絕經期及絕經後期的早期階段。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女性的身體已有很多問題,所以把它稱之為女性的一個「動盪期」。這個階段,如果我們把它管理好,未來就可能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老年,所以,它又是一個「機遇期」。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心理上會有哪些變化?

陳蓉:更年期給女性帶來的心理變化通常還是蠻大的。作為醫生,我一直在努力去體會我的患者朋友們經歷的心理過程;但是當我自己真的經歷更年期以後,發現作為當事人體會到的心理變化,往往是社會,或是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子女,可能都很難體會到的。

主持人:怎麼理解?

陳蓉:在這個階段不只是心理變化,或者說心理變化很多時候是源自於身體變化。這個階段的女性,身體可能會出現月經紊亂,大概20%的更年期女性會因此去看醫生,甚至可能還要去做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等手術,看似不是很大的問題,但也可能影響女性健康。

有的更年期女性可能會遭受很多不舒服,比如潮熱出汗。舉個例子,我在跟您對話,很正式的場合,作為更年期女性,她就有可能毫無徵兆地面部出現潮紅,會很尷尬。再比如,很多女性在這個階段正好處於領導崗位,或者她是一名老師,需要在人前講話,就可能會有很多困擾。還有可能出現失眠睡不著覺、身體疼痛等情況。

這些加起來自然而然會對心理產生影響。會使人有一種感覺,「我身體怎麼了」「是不是老了」的心理變化。

長期以來,整個社會對更年期問題的不理解、不重視,有時候一提到更年期就會覺得這個人就沒魅力了、人生就沒有希望了,甚至更年期女性會被賦予「歇斯底里、不講道理、情緒化」的形象。這些對更年期「污名化」的行為會進一步加重女性心理負擔。普通女性可能承受的就會比做醫生的我要更多一些。我自己是一名婦科內分泌醫生,從30歲開始就一直在診治更年期女性,所以當我到更年期的時候,我能比大多數女性更理性、更客觀對待這個問題,心裡也提前做好了準備。但是,當我第一次經歷潮熱出汗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我真的開更了嗎?」

主持人:生活中有時碰到50歲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她們會跟人說,「我是更年期,別招我」;也有人把「更年期」等同於不可理喻、愛發火吵架;還有人說,更年期是女性的「多事之秋」,您怎麼看?

陳蓉:您說的其實是兩個問題。我們先說更年期女性愛發火。確實有一部分的更年期女性在這個階段會容易暴躁、心煩、發火,這也是最容易被別人關注到的更年期女性特徵。因為其他症狀,如關節疼痛、睡不著覺,都是更年期女性自己在那默默忍受,只有對外發脾氣才容易影響到周邊的人。所以大家就容易形成一個固有印象,好像更年期女性就是容易暴躁、易怒、發火。還有可能是抑鬱,也有一部分女性在更年期階段脾氣變好了、變平和了,這部分人其實還挺多的。大家千萬不要把更年期等同於更年期脾氣暴躁、愛發火。

主持人:脾氣變好的更多一些,還是脾氣變壞的更多一些,最明顯的症狀是什麼?

陳蓉:從數據上來講,抑鬱是最多的,突出表現是對原來感興趣的事情不感興趣了。更年期女性可能既有抑鬱也有焦慮。對變平和的這部分沒有做過準確調查,過去調查更多是針對焦慮或抑鬱,或者兩者皆有的情況。

主持人:更年期變平和,跟職業或家庭環境有關係嗎?

陳蓉:我認為是有關係的。不只是職業,也有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成長路徑、自我認知的影響。就我而言,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我對很多事情的包容性會比以前好,感覺自己不容易發火了。在我的門診當中也碰到不少這樣的女性,受過高等教育且願意向內自我探索的女性似乎更不容易發火。但是,當抑鬱和焦慮來的時候,是不問你的學識、職業、家庭情況的。我也見過有家庭支持特別好的女性,仍然會經歷這些抑鬱和焦慮。在經歷抑鬱焦慮的時候,如果家裡支持好一點,治療效果會好,病程可能會短一些,更容易得到緩解。

主持人:陳教授,您剛才說到更年期這些表現,從專業角度看,更年期的症狀是病嗎?

陳蓉:當更年期症狀嚴重困擾著這些女性的日常生活或影響到工作的時候,應該毫不猶豫地認為是病。

主持人:根據您多年診療,從就診結構上來說,看病的是農村的多一些,還是城市的更多一些?

陳蓉:我是在大醫院工作,而且是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從病人結構群來說,北京病人會占到40%左右,還有60%來自全國各地的。以前城市的病人多,現在交通發達了,而且農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科普教育也越來越下沉,農村也可以接收到一些好的資訊。現在農村女性來找我看更年期的病人很多。我發現好多農村女性其實特別幸福,他們來的時候老公陪著或子女陪著。城市女性相對更獨立,可能是工作忙,孩子和老公各有一攤事業,自己獨立就診的比例更高一些。

主持人:從職業結構來看,跟在什麼單位工作有關係嗎?比如是機關事業單位多,還是企業多?

陳蓉:我個人覺得跟單位性質沒有特別大的關係,但是有幾種職業的女性在更年期階段相關症狀可能更加嚴重。我們以前做過調查,如從事的職業對嚴謹精細程度要求高,在更年期階段更容易發生更年期綜合徵。老師、醫生、會計、出納等職業是不能容錯的,她們更容易在更年期階段出現潮熱、出汗、睡不著覺等情況。

主持人:順便問一下,男性有沒有更年期,和女性有什麼不同?

陳蓉:男性也有更年期。女性平均50歲絕經,更年期從45歲到55歲之間是高發階段,90%的人更年期都是在45歲到55歲,但是,男性往往從年齡上來說會比女性要晚5到10年。從性別上來說,女性的更年期是有標誌性事件的——月經紊亂、月經停止,徹底絕經,同時因為卵巢功能陡然衰退,激素跳崖式下降,所以症狀會比較嚴重。相對而言,男性的激素變化會更加平緩,所以男性更年期綜合徵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比例要比女性低得多。

對話主持

人王學武

更年期綜合徵如何防治

主持人:陳教授,您談過一個觀點,80%左右的女性在更年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50%的人症狀比較明顯,會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面對更年期綜合徵,女性該如何緩解症狀,或者說重點在防還是治?

陳蓉:更年期女性會有很多症狀,把這些症狀組合在一起,就叫更年期綜合徵,防和治同樣重要。在更年期到來之前應該提前做好知識儲備,等到更年期有這些症狀變化或者月經變化的時候,心裡就會不慌。

主持人:哪些知識儲備比較重要?

陳蓉:了解多大年齡可能出現更年期,有哪些症狀屬於更年期綜合徵。我們有一些女性沒有提前儲備知識,當身體出現相關問題時候,到處去就診,而不知道來婦科內分泌門診就診。受到更年期綜合徵困擾的女性可能去到的科室特別多,包括骨科、耳鼻喉科、眼科、心血管科、變態反應科、心理科、中醫科等等。

有一些更年期女性會在這個階段突發心悸,甚至會要叫救護車,這種情況在人群中的比例不是那麼高,但這屬於特別嚴重的症狀。但是在這些科室,因為只是從症狀入手,治療效果可能就不那麼好。但如果提前做好更年期相關知識儲備,女性朋友們就可能不走彎路,直接到婦科內分泌門診就診,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同時,更年期很多問題防重於治。比如月經紊亂問題,很多女性選擇忍受,而非就醫。但月經紊亂最好還是來醫院找婦科醫生或婦科內分泌醫生「保駕護航」,這可以讓你避免大出血,免去做無謂的刮宮或者宮腔鏡手術。

我們還可以從飲食、運動,甚至很多生活習慣方面減輕症狀。更年期階段,順其自然的話,體重可能暴增,體重快速增加以後女性更容易潮熱出汗,相關症狀也會更多。如提前掌握了知識儲備,可以在飲食上適當控制,適應這個年齡段身體變化,在飲食結構上做到總熱量適當降低,保證蛋白質和鈣劑攝入,有助於減輕更年期的症狀。

主持人:更年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般人不知道具體哪天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前預防?

陳蓉:年齡是一個很好線索。對於女性來說,我覺得最起碼在45歲左右,你應該積極認識這件事兒,提醒自己要關注到這件事了。如果不提醒的話,她有可能就忽略這個事。從社會層面需要加強更年期健康宣教。

除了年齡以外,生理期變化是一個很好的線索。我剛提到年齡,但不是所有女性都是在50歲那一天開始變化,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45歲,個體差異很大。

潮熱出汗是更年期的一個很好的線索,失眠、骨關節肌肉疼痛等等也是線索,尤其幾個線索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更容易做出「更年期到了」的判斷。

主持人:您剛才說防,可以理解,治的話至少家裡要有基礎,比如說家庭要準備什麼,就像我們現在每天戴口罩防新冠很自然,更年期女性怎麼從最基礎措施上去防和治?

陳蓉:您的問題提得很好。我以後在做科普的時候,要給大家一個直接推薦。

第一,記錄月經。我們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月經紊亂了自己都不知道。月經不準時「拜訪」、來了不準時走,或者經量有變化的時候,我們都要把它記錄下來。如果這樣變化達到兩次以上,就要引起重視了,所以記錄月經很重要,不需要任何特殊儀器,有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在手機備忘錄和時間表上記錄也是可以的。

第二,建議備好名稱帶「黃體酮」的孕激素類藥物。月經紊亂周期變長,如果我們不去管理,可能會發生大出血。使用孕激素藥物非常簡單,但沒有受過醫學訓練的女性有時候很難自己把握,所以遇到問題及時來醫院,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建議適當補充奶製品。適當補充奶製品可以增加鈣劑攝入。同時還要多曬太陽、多運動,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很難通過日常飲食補足,只能靠曬太陽補充,要裸露皮膚曬,而不是隔著玻璃、衣服或傘,也不能塗抹防曬霜。曬的時間不需要特別長,基本上15分鐘到30分鐘就夠了。

主持人:您覺得更年期女性,提倡適量飲酒,還是乾脆不喝更好?

陳蓉:我會建議依自己的酒量而定,最好是不喝,但是不用一刀切。對於酒的獲益和害處與煙的評價不完全一樣。所有研究都是認為吸菸對身體不好。大部分研究認為酒不那麼好,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酒在某個角度有一些益處。但至少不要喝大酒了。如果原來酒量好的女性,這時候可以和三五好友相聚,喝一點酒助助興,我覺得未嘗不可。但不要去相信「喝酒有益健康」,至少這一點目前的大部分循證醫學沒有支持,換句話說不要過高期望喝酒去改善你的健康。

主持人: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碰到兩個問題,從健康角度來說,動和靜之間怎麼處理,更年期是運動更重要還是安靜更重要?

陳蓉:這個是不同的生活哲學,我會更傾向於中庸態度。從更年期女性來說,適當運動有很多好處。首先,在更年期階段,如果還跟原來一樣吃的話,體重很容易增加,因為這時基礎代謝率下降了。主要靠運動提升。我們要積極運動,運動對體重管理有益。第二,如果積極運動,實際上是有助於改善我們情緒的。跑步能讓我們產生多巴胺,讓人愉悅,這對緩解壓力很有意義。第三,運動有助於睡眠,整天不動悶在家裡,夜裡容易失眠。但如果今天出去跑了三公里五公里,晚上容易睡個好覺。運動還有很多好處,比如對血脂或脂肪的重新分布有好處,減少心血管疾病等。

從更年期管理來說,還是鼓勵女性朋友動一動,但不是讓大家都去跑馬拉松,我鼓勵大家做慢跑、瑜伽、太極,還有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

主持人:平時您怎麼運動,鍛鍊時間每天或每周有多少?

陳蓉:我從小是屬於那種運動基礎不太好的人,反而是成年以後開始養成了一點運動的習慣。快走或慢跑,這個我覺得沒有太多門檻。我最近還立了一個flag,說要減多少體重。我主要的控制體重的方式也是運動,一般一次跑3到5公里,只規定距離,不規定時間。

今年春節以後我一直堅持隔日一次,每次運動大概在40分鐘。我會做一些跳操運動,用一些免費軟體給自己打卡,給自己一點點小激勵。跳操或塑形就挺好,可能今天以練下肢和腹部為主,明天我就會開背,有時候會練一點瑜伽。總而言之我的鍛鍊是在動,但並沒有特別大的強度。未來特別希望找一個專業的健身教練給一點指導。

主持人:前面您提到了抑鬱,但抑鬱症狀不等於抑鬱症,在您的就診患者當中有沒有從抑鬱症狀發展到抑鬱症的。

陳蓉:更年期抑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跟其他年齡段抑鬱症發病率相比,在更年期階段抑鬱症發病率更高一些。同時,如果以前患過抑鬱症的人,在更年期階段更容易復發。所以,在更年期階段要高度重視抑鬱症問題。如果不重視的話,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我特別想利用科技日報的平台,建議家有更年期女性的朋友們,不論你是丈夫、兒子或女兒,當你發現家中女性對原來感興趣的事,現在不感興趣了,原來積極外向,這會兒不說話了,就要多注意一些。要跟她多聊一聊,了解她正在經歷什麼。如果發現有症狀,請立即帶她到醫院就診。

主持人:不少讀者發現,女性更年期話題受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等國際期刊高度關注。就您了解,我國的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對女性更年期健康研究處於什麼階段,與國外相比,有沒有差距?

陳蓉:客觀說,中國最好的醫院在做更年期管理研究方面,跟國際上可以說沒有太大差距。但是我們這樣專科設置齊全的醫院在國內可能真的不是那麼多。在全國已經有一批在做更年期管理的醫生,但是中國幅員遼闊,有廣大的女性由於各種原因,實際上是還沒有得到針對更年期的更好呵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更年期已經從一個描述人生階段的詞變成一個貶義詞。這個傳統語境對更年期管理實際上是不利的,與國外相比這方面特別有差距。從國家層面來說,目前在婦幼健康其實是投入很多,但更多的是去關注孕產婦,關注兒童,這是對的。但是當我們國力更加強盛,尤其在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我個人呼籲有關部門應該給更年期女性更多的支持和關愛。與國外相比,更年期診療技術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整個社會體系管理來說,有差距。

主持人:從專業角度看,您覺得大城市診療水平跟農村或者縣級基層醫院有什麼區別?

陳蓉:農村或者縣級基層醫院往往沒有更年期門診,沒有婦科內分泌專業,沒有專科醫生,很難給更年期女性專業指導。幸運的是,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哪怕處在邊遠的山區或者農村最基層的女性,都是有可能接觸到正確科普資訊的,包括我本人在內的一大批更年期管理醫生都在做科普。很多病人有需求,但是基層醫生培訓沒跟上,基層醫療機構相關設置沒跟上,更年期管理也沒有列入婦女保健的最基本範疇,這裡邊我覺得還有很多提升空間。

婦科內分泌學專家陳蓉

更年期健康誰做主

主持人: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孩子說,「我媽更年期」,有丈夫說,「我老婆更年期」,還有朋友說「我們家裡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您覺得更年期綜合徵,是心理問題更多還是更年期健康管理問題更多一些?

陳蓉:更年期綜合徵是一種身心疾病,不是心身疾病,也不是心理疾病。身心疾病是有客觀的病理生理變化的。在全身所有其他器官都沒有衰退的時候,卵巢提前衰退了,所以有人把女性卵巢衰老或者更年期當作整個人體衰老的「啟動劑」「啟發器」「激活劑」。通過更年期管理,我們可以把更年期綜合徵帶來的困擾降到最低。

同時,對於更年期的管理還不只是解決這些症狀。治療更年期綜合徵實際上就是治「已病」,但同時我們更年期管理還有治「未病」的作用。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都是未來影響我們壽命的重要因素。而更年期管好了,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往後推遲十年,甚至可能會不得。從這個角度來說,更年期管理意義非常重大,是治「已病」和治「未病」兼顧。

主持人:進入更年期以後,女性本人如何正確應對?家庭、社會,乃至單位,應如何關心愛護更年期女性?

陳蓉:更年期發生的主要年齡段是45歲到55歲,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往往是我們職場的中堅力量,正是職業上應該大展宏圖的時候。但如果我們不把更年期管起來,從國際的數據來看,大概有10%到20%的職場女性,會因為更年期綜合徵而退出職場或放緩自己的職業發展。

更年期綜合徵如果能作為「慢病」管理,開處方就可以開一個月到三個月,而普通疾病只能開一周兩周的藥。更年期女性症狀,大概平均會持續4年到5年,這是很長的時間,而且有一些女性甚至持續10年以上。不作為慢病管理,本來工作就忙,讓他兩個星期來醫院開一次藥,根本不現實。這需要從國家層面,在相關領域充分調研後,認識到治「已病」和治「未病」的重要作用,將更年期綜合徵納入「慢病」管理。從長遠來說,可以節約國家醫療資源。

我們可預期,生命最後十年會花掉一生中絕大多數的醫療費用,而這些醫療費用大部分花在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如果更年期管理好了,這些疾病的花費會因為發病率下降而大幅降低,節約國家醫療資源。國際上做過醫學經濟學管理研究,投入一塊錢在更年期管理上,未來大概能減少多少醫療支出,延長女性多少健康壽命。個人、家庭和單位是最直接獲益者。

前兩天一對夫妻跟我諮詢更年期管理事情。他們夫妻特別恩愛,丈夫也很重視,所以一起來的。我說到一些更年期健康管理,包括家人怎麼支持。丈夫說,原來很想對她好,但是不知道怎麼樣對她好,但是跟著一起來學習更年期知識,他才知道應該怎麼幫妻子。

主持人:從專家角度,您是否建議更年期女性所在工作單位或企業,應該建立一種機制去給她們更多一些關愛?

陳蓉:我個人不建議單位額外關愛更年期女性。在現有社會環境中,如果給她太多額外關愛,可能會讓很多女性被迫拒絕自己進入更年期,甚至會出現角色尷尬,可能會讓她覺得應該退出一線、退出領導崗位。但是,作為身邊的同事,我們可以建議這些女性及時就醫,在生活方式或者日常溝通上給予一些支持關愛。

如果辦公室中有一位更年期女性,她特別怕熱,可能就會要求空調要開得涼一點,而年輕姑娘怕冷,這時候應該怎麼辦?作為醫生,面對的是更年期女性,我會告訴她關愛是雙方的,這個時候更年期女性可以大膽地和同事直接說,我得把空調開低一點。但是我作為更年期女性,可以做這麼一件事,去給同屋的小姑娘買件空調衫。這樣做了,辦公室氣氛應該會和諧很多。

更年期會提前或延期嗎

主持人:有研究文章說,現在很多知識女性或生活條件好的職業女性,到了40歲就開始有更年期症狀,這是不是現代女性更年期提前?

陳蓉:從整個大社會層面來說,更年期並沒有提前。在中國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平均絕經年齡從遠古到現在都沒有明顯差別。但是現在我們確實感受到有些人更年期提前了,一方面是人們的話語權更大了,更容易表達出來了。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我們現有的流行病學沒有跟上,確實會發現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環境因素會使卵巢功能提前衰退,最典型的是吸菸。吸菸會使卵巢功能提前衰退兩年左右。不生育對卵巢功能也不好,有一項研究顯示,生育孩子數量對絕經年齡有影響。相對來說,在生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卵巢功能衰退較晚。反覆熬夜、長期抑鬱,都會影響卵巢功能。

主持人:科技進步給您的職業生涯帶來哪些便捷,或者說對提高診療水平有怎樣的幫助?

陳蓉:從婦科內分泌的小領域來說,上世紀50年代主要是靠基礎體溫,那時候是沒有辦法測性激素的,需要從臨床線索去推測。但現在很方便直接去測性激素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進。能測的指標也在不斷進步,科技進步改變和提升我們的醫療水平。

曾經有一個疾病稱為「閉經泌乳綜合徵」。綜合徵意味著病理生理機制不清,在不能測激素的時候,只有依靠「閉經」和「泌乳」兩個症狀才能診斷。現在技術進步了,我們能準確測激素,還可以做核磁共振,可以發現更早期的病變,可以更精準地診療。因為科技在進步,我們這個領域能採用的診療手段越來越多。

以不孕症來說,科技助力太大了。以前不能生的,可能真的就不生了,但現在人工助孕,給很多夫婦解決了問題,幫助很多不孕夫婦實現了生育後代的願望。很多的科研成果要轉化到醫療領域,從前車馬慢,要轉化也很慢;現在轉化很快,我們以前老說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但這個軸現在往上推了,在下丘腦以上還有控制,稱為 KNDy(音candy,就是糖果)神經元。現在這個藥已經在做三期臨床了,未來我們在治療更年期和輔助生殖領域,將有一大系列藥都能用了。從整個醫療領域來看,大數據等科技進步更是改變了我們的醫療實踐。

把更年期當做人生新的起點

主持人:您在《更好更年期》一書中寫道,更年期其實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光,怎麼理解。

陳蓉:從我個人來說,我真的覺得更年期實際上是一個更好的年齡段,可以說是我從出生以來到目前為止最好的時光。我的精力體力方面都很好,所以在我兒子20歲生日的那一天,我發了一個朋友圈, 「你已長大,我還未老,真好!」。也許未來我還能遇到更好的時光,因為我的媽媽快80歲了,她在我的那條朋友圈下面加了一句,「我還能跑,更好!」。

我特別想跟大家說,更年期其實不代表失去希望,反而這是很有希望的一個階段,你可以把它當作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主持人:您好像講過,把每一位更年期病人當作閨蜜。作為她們的閨蜜,對提升女性更年期生活質量,有什麼建議?

陳蓉:我從30多歲就開始做更年期管理,從當年我的病人比我大差不多20歲,到現在我治的病人都是跟我的同齡人,我自己也在真切切地在體驗更年期綜合徵。最近一位更年期病人來複診,特地改了就診時間,就為了在一個特殊的節日給我送巧克力。她第一次來就診的時候,她的改良K評分(註:這是評價更年期綜合徵嚴重程度的一種評分)很高,可以說她渾身上下沒有哪兒是舒服的,特別難受,結果她經過治療,效果就特別好。某種程度上我先療愈了她,但是她後來專程送小禮物的舉動給我的溫暖,我覺得反過來她也療愈了我。所以我說這是閨蜜的感覺。

更年期可以是我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通過自己積極應對和適當的醫療措施干預,每一位更年期女性,可以在每一天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嘉賓介紹

陳蓉,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副主任,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副組長。擔任《Climacteric》(中文版)副主編,《協和醫學》《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生殖醫學》《中華醫院管理雜誌》等8個雜誌的編委。已出版《更好更年期》等多本專著。

主持人介紹

王學武,科技日報社研究部主任。出版有《鄉讀手記》《孝親三部曲》(《親疼》《親緣》《親享》)。《鄉讀手記》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

(策劃:王學武 倪麟 文字編輯:王爍)

來源: 科技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