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刷新紀錄!53天寶寶換上7月大男童的心

光明網 發佈 2024-04-30T01:57:03.177288+00:00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攝影記者 王永勝不滿2個月的女嬰辰辰(化名)出生沒多久就嚴重心衰,心臟擴大生命岌岌可危命懸一線時她幸運地等到了來自廣州的一顆7個月大的「救命心」,時長00:282月26日,在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全國頂尖心臟移植團隊的努力下,順利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攝影記者 王永勝

不滿2個月的女嬰辰辰(化名)

出生沒多久就嚴重心衰,心臟擴大

生命岌岌可危

命懸一線時

她幸運地等到了來自廣州的

一顆7個月大的「救命心」

,時長00:28

2月26日,在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全國頂尖心臟移植團隊的努力下,順利將這顆「救命心」植入寶寶體內,並成功「重啟」,53天大的生命得以延續。這也意味著,該院第三次刷新亞洲年齡最小換心紀錄。

2月28日,辰辰生命體徵穩定,但後續仍有關卡要闖。

寶寶還未滿月

查出終末期心衰

2月28日上午,協和醫院重症監護室門外,37歲的胡女士和丈夫早早守在這裡,不時隔著玻璃窗往裡張望。病床上,辰辰正在熟睡,面色紅潤,醫護輕撫她的臉,心疼這么小就經歷一場「換心」手術。

這個小女嬰,就是胡女士的小女兒,今年1月初在老家荊州出生,沒想到因為心功能嚴重衰竭,生命告急。

辰辰出生24天時,媽媽發現她吃奶費勁、精神不好。1月29日,辰辰突然呼吸急促、氣喘,當地醫生初步判斷是嚴重的複雜性先心病,心臟衰竭。

當天,胡女士還沒出月子,抱著辰辰趕到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檢查發現,辰辰的左、右心室像球形一樣擴張,尤其是左心室直徑達3.2厘米,接近於成人大小,且心肌被撐得非常薄,泵血分數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同時,心臟的兩扇「門」也有重度關合問題。

排除了冠脈起源異常,以及主動脈縮窄等常見心臟畸形後,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帶領心衰MDT團隊聯合會診,最終診斷為先天性擴張型心肌病,合併心肌緻密化不全,這都導致她一步步走向終末期心衰,生命岌岌可危。

焦急等待20天

七月大男嬰捐出「救命心」

董念國教授說,對此時的辰辰來說,內科治療已無法逆轉,心臟移植是唯一的重生機會。

經過嚴格、規範的醫學檢查和倫理審查,辰辰在協和醫院重症監護室一邊治療,一邊等待寶貴的心臟。重症醫護們變身「臨時爸媽」,承擔起照顧辰辰的重任。

為了離女兒更近一點,胡女士夫妻倆放下工作,在醫院旁租了一間單間,白天就守在監護室外的走廊。

5天、10天、20天……就在夫妻倆焦灼等待時,他們意外等來了寶貴的救命心。

按照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RTS),董念國教授接到通知,廣州有一匹配的心源,這顆供心是來自7個月大的男嬰,該男嬰因治療無效宣告腦死亡,家屬捐出心臟,希望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2月26日上午,協和醫院「護心跑男」團隊的孫永豐教授等在廣州當地醫院獲取供心,「供體、受體年齡相當,能匹配上太不容易了,不能有絲毫的差池。」孫永豐教授說。現場,他在同伴的幫助下,小心翼翼手捧著寶貴供心,將它放置於心肌保護液中,使其進入0℃至4℃的低溫「休眠狀態」。

「快,我們馬上趕去機場!」孫永豐教授回憶,他和同伴抱著器官保溫箱、醫療器械上車,一路急奔廣州白雲機場,一路護送,於當天中午前將「救命心」安全送達協和醫院。

心臟休眠後重啟

刷新亞洲最小「換心」紀錄

此時,在協和醫院手術室,手術團隊已準備就緒。由該院心血管病醫院負責人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蘇偉教授、王國華教授帶領的心臟移植、麻醉、體外循環等多學科團隊反覆確認術前的每一個小細節。

11時45分,供心抵達協和醫院。手術正式開始,專家團隊取出病變的心臟。

11時53分,供心經過精細修剪後,專家團小心放入辰辰胸腔,手術團隊開始逐一對細小血管進行精準吻合。

12時16分,新的心臟在辰辰體內成功復跳,「休眠」了276分鐘的心臟重新開啟工作模式。

13時35分,撤離體外循環,宣告移植手術成功。

出生53天的寶寶「換心」,到底有多難?

董念國教授說,辰辰病變的心臟「塊頭」和成人的相近,供心則和嬰兒拳頭差不多,如何將一個小供心精準移植,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

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台手術,對於移植手術用的縫線、手術器械要求更為精細,手術設計也十分精巧。

「手術中要吻合心臟5個重要通道,縫線比頭髮絲還要細,總共縫合數百針,每個針距不超過1至2毫米。」董念國教授說,整台手術耗時3個小時,他和團隊每一步在有限的空間內操作,如同在雞蛋上「繡花」。而麻醉、體外循環也如同走鋼絲。

在縫合上,專家團隊也動了心思。董念國教授解釋,不同位置的縫合,用到的縫線也不同,比如供心前方的是可吸收縫線,這樣一來,可在未來給心臟發育騰出空間。

回到重症監護病房,辰辰還有很多關卡要闖。管床醫生李菁說,對於這樣極低年齡的換心寶寶,用藥劑量、推注速度都要「斤斤計較」。拿藥物來說,要精確到毫升,以每小時十毫升的速度緩慢輸入到辰辰體內。

董念國教授介紹,辰辰術後還將面臨感染、排斥反應及肺動脈高壓反應等各種難關,協和護心團隊將會對她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照顧。截至記者發稿前,辰辰情況都較穩定,待專家觀察後,將有計劃地拔除氣管插管。

據了解,這也是該院十年來第三次刷新亞洲年齡最小「換心」紀錄。

對話:

在我國,兒童心臟移植數量遠低於成人,目前面臨哪些問題,移植效果又如何。2月28日,極目新聞對話中華醫學會心胸血管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

極目新聞:董教授,目前我國兒童心臟移植現狀如何?

董念國:兒童心衰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據估算,中國每年約4萬名患兒因為重症心衰住院治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唯一的希望只有進行心臟移植,但是兒童發育程度差異大,心臟移植面臨的挑戰遠高於成人,而且適合兒童的供心緊缺。全球每年完成兒童心臟移植500例左右,我國60例左右,兒童移植數量遠低於成人。

2014年以前,全國兒童心臟移植僅為個位數,近9年來數量才有了突飛猛進。自1995年至2020年,國內兒童心臟移植共275例。

協和醫院不斷探索心臟移植的中國模式,從2008年9月至今完成150例兒童心臟移植,占全國的約40%,數量與療效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極目新聞:器官移植中,為何兒童心臟移植數量「鳳毛麟角」?

董念國:在中國,兒童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仍是一個突出問題,這些患兒中,有一部分已經是終末期心臟病,他們很難像成人一樣順利匹配到合適的供體,如1歲的寶寶面臨手術,幾乎無法找到同年齡的心源,只能是「大心臟」挽救「小身體」,這背後需要攻克諸多技術難關。所以說,器官移植是外科學的「皇冠」。

極目新聞:協和醫院是國內兒童心臟移植的「領跑者」,這是您和團隊第三次刷新亞洲最小年齡「換心人」紀錄。

董念國:2014年,年僅3個月的小天佑植入一顆4歲的心臟,成為亞洲年齡最小、體重最輕的「換心人」,如今健康成長;2019年,這一紀錄再次被刷新,66天的寶寶也換上了一顆4歲的供心;今年,53天的女嬰辰辰通過換心也迎來新生。

極目新聞:針對中國患兒年齡小,複雜程度高等疾病特點,如何走出一條中國醫學的新路?

董念國:在等待「換心」的患兒中,很多除了心衰,還合併複雜心臟病。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設計個體化術式,提高手術成功率。比如獨創的雜交手術,在更換心臟「發動機」前,封堵盤根錯節的畸形「血管叢」,減輕對受體的傷害。

然而,心臟移植手術不僅考驗主刀醫生的技術,對器官轉運、麻醉、體外循環、監護、護理等都是一場生死考驗。這支團隊針對終末期心臟病,建立適合中國兒童心臟移植的技術規範;創新「邊緣供心」理論,改進供心保護方法,使冷缺血安全時限從國際標準4小時延長至6—8小時,緩解供心短缺問題。

轉自:極目新聞(記者:劉迅)

來源: 山東省委政法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