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不少人誤以為是咽炎!這3個症狀,能提前發現一個就很好

39健康網 發佈 2024-04-30T02:46:53.738535+00:00

杭州的張大媽今年60歲,大約在2年前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反酸,但她沒有太當回事,覺得是年紀大了導致的。但從半個月前開始,張大媽反酸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次吃完飯除了反酸,還會有乾嘔、上腹部疼痛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杭州的張大媽今年60歲,大約在2年前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反酸,但她沒有太當回事,覺得是年紀大了導致的。

但從半個月前開始,張大媽反酸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次吃完飯除了反酸,還會有乾嘔、上腹部疼痛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去醫院檢查後發現,張大媽的食道內存在異常病灶,後續的病理活檢確診為食道癌。

在了解過往史後,醫生得知張大媽身上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趁熱吃」,尤其愛吃剛出鍋的。

事實上,長期進食過燙的食物,會導致食道黏膜損傷,誘發慢性食管炎,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逐漸演變成癌。食管癌在我國十分常見,甚至於世界範圍內有一半的食管癌患者在我國,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一、為什麼全球一半食道癌在中國?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發布的研究顯示,2017年全球食管癌新發病例47.3萬例、死亡病例43.6萬例。其中我國的發病人數為23.5萬、死亡人數為21.3萬,將近一半食管癌都在我國。

我國食管癌的病理類型主要為食管鱗癌,占比可達到90~95%,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以及閩粵交界地區的發病人數較多。

中國食道癌為何高發,其實和「吃太燙」離不開關係

當進食65℃以上的食物時,會導致食道黏膜出現燙傷,受傷位置的黏膜上皮會發生破損,繼而出現潰爛、出血。長期反覆攝入燙食會導致這些部位反覆受傷,繼而誘發炎症、甚至是癌變出現。黏膜上皮癌變在發展過程中,範圍也會不斷擴大。

另外,國人的一些飲食習慣,也會加速損傷。

吃太咸:我國不少地區喜歡食用醃製食物,醃製食物內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長期攝入容易導致癌症的發生風險上升;

吃太辣: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繼而導致上皮細胞變性、黏膜發生炎症,讓食管癌變的風險上升;

吃太快:進食過快會導致食物沒有充分咀嚼就進入體內,粗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黏膜上皮損傷,容易誘發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最終增加癌症風險。

二、食道癌的3個症狀,提前發現一個就很好

由於早期食道癌的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一經確診就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有15~20%

食道癌易被誤認為咽炎,其實二者存在有明顯的區別:

如果是咽炎患者的話,日常感覺咽干喉嚨發緊在飲水後可緩解,且吞咽異物感在進食時會減輕、消失,安靜時症狀較為明顯;

而食道癌患者的喉嚨發乾發緊在飲水後也無法緩解,異物感在進食時也依舊存在。尤其是以下3種症狀出現時,要多加重視:

1、食物梗噎感

在進食第一口食物時會有明顯的哽咽感,後續不適會有所減輕,在進食固體食物時情況更為明顯。

2、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會隨著病情的發展呈進行性加重表現,早期在進食大塊食物時會出現,後期甚至是喝水也會覺得難以下咽,整個過程僅需要3~6個月時間。

3、進食時有咽痛

進食時會有明顯的咽痛感,中晚期患者可能會有持續性的胸骨後和背部疼痛,可能為鈍痛、隱痛,或燒灼痛、刺痛,疼痛的位置多與病變位置一致。

三、別等有症狀才開始預防

食道癌在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病情很嚴重了,該病一定是預防大於治療的,在身體還沒有出現不適時,就要儘可能去預防其發生。

食道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青睞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來自於食管癌高發地區、家族內有病史以及長期飲食刺激、過燙的人群,要儘早進行篩查。

目前臨床上篩查食道癌的「金標準」是內鏡檢查,建議高危人群在醫生指導下儘早進行檢查。

那日常如何做好預防工作呢?

首先,日常要儘可能地戒菸酒,實在做不到的可以限制飲酒量;

其次,飲食上要注意乾淨衛生,不吃不乾淨、過期、霉變的食物,醃製、燻烤、油炸類的食物儘量少吃;

第三,食物選擇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及蛋奶類和適量肉類,不要偏食挑食,保證身體可攝入多樣化的營養;

第四,不要「趁熱吃」,不論是喝水還是吃東西都要以溫熱的為主,不能進食過燙的食物,也不能狼吞虎咽。

食道癌的發生與日常的生活習慣之間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飲食習慣十分重要,想要預防癌症發生,需要先從飲食上做出改變。


參考資料:

[1]《【健康科普】火鍋、砂鍋、串串香、烤紅薯……吃出來的癌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2019-12-18

[2]《這種癌全球有一半在中國!有這些壞習慣的人當心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2021-04-23

[3]《喉嚨出現這些症狀,不是「咽炎」,可能是食道癌來臨》.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2021-02-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