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醫院葉祥明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羅本燕團隊闡述了嘌呤能受體在脊髓損傷神經修復與再...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雜誌 發佈 2024-04-30T05:08:55.788268+00:00

浙江省人民醫院葉祥明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羅本燕團隊闡述了嘌呤能受體在脊髓損傷神經修復與再生中的作用研究進展近期,浙江省人民醫院葉祥明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羅本燕團隊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上發表了題

浙江省人民醫院葉祥明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羅本燕團隊闡述了嘌呤能受體在脊髓損傷神經修復與再生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近期,浙江省人民醫院葉祥明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羅本燕團隊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The role of purinergic receptors in neural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的綜述,闡述了脊髓損傷後如何減輕繼發性損傷,減輕炎症反應,抑制星形膠質細胞的過度增生減輕膠質瘢痕,激活神經幹細胞進行分化以促進神經修復與再生是脊髓損傷後治療干預的重點,在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與再生策略中嘌呤能受體扮演了重要角色,P1、P2多種嘌呤能受體表達於脊髓神經細胞及膠質細胞,脊髓損傷後損傷的細胞釋放ATP,並伴隨多種嘌呤能受體表達的變化,ATP及其代謝產物作用於嘌呤能受體能夠直接介導脊髓損傷後炎症反應及細胞凋亡,表達於膠質細胞的嘌呤能受體能通過影響神經細胞與膠質細胞間的信號轉導參與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過程,嘌呤能受體還能夠對內源性神經幹細胞的激活起作用,而對外源性神經幹細胞移植後的分化、增殖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嘌呤能受體還參與了脊髓損傷後星形膠質細胞的增生過程,可以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過度增生,減輕膠質瘢痕,嘌呤能受體及嘌呤類物質在脊髓損傷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嘌呤能受體進行干預可以在脊髓損傷後實現神經修復和再生。

在該綜述中,研究者們總結了脊髓損傷是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的損傷性疾病,造成神經功能的缺失,脊髓損傷病理生理學機制是複雜的,尤其是損傷後神經修復與再生其機制研究雖多但尚無相對有效的干預手段,雖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幹細胞移植、新型生物材料、納米材料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技術為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提供了更為寬泛的治療方式,但應用於臨床的有效修複方法仍非常局限。

嘌呤能受體及嘌呤類物質在脊髓損傷病理生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均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最近發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有關P2Y12受體、腺苷A1受體在小膠質細胞-神經細胞間的信號轉導及相互作用的研究,為嘌呤能受體信號通路在中樞神經損傷後的再生與修復研究領域打開了思路,脊髓損傷後P2Y12受體、腺苷A1受體相關的調節機制非常值得更深層次的研究。

程瑞動為論文第一作者,羅本燕教授和葉祥明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摘要: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可導致神經功能障礙。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參與神經修復和再生的機制很複雜,目前臨床上還未找到有效的干預措施。脊髓損傷後的神經修復和再生是改善傷後神經功能的重要環節,但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低下,脊髓損傷後軸突和髓鞘再生困難,阻礙了功能恢復。脊髓損傷後,大量ATP及其代謝產物被釋放出來,通過作用於脊髓中廣泛表達的嘌呤受體,介導細胞內和細胞外的信號通路,參與多方面的功能調節,以改善脊髓損傷後的神經修復和再生。文章總結了脊髓損傷中嘌呤能受體的作用機制,突出了嘌呤能受體作為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和再生的干預標靶的潛在作用。

文章來源:Cheng RD, Ren W, Luo BY, Ye XM (2023) The role of purinergic receptors in neural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 Regen Res 18(8):1684-169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