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病例周周談丨一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經導管緣對緣修復分享

心血管羅建方教授 發佈 2024-04-30T16:33:30.997032+00:00

這個患者很年輕,42歲,一年前因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在我院介入治療,隨訪心功能打擊較大,左室室壁瘤,EF27%,重度二尖瓣返流,門診GDMT一年,複查彩超無明顯改善,因為血壓低諾欣妥無法加量,症狀在新冠感染後明顯加重,入院後複查冠脈造影,未見新增冠脈狹窄。

這個患者很年輕,42歲,一年前因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在我院介入治療,隨訪心功能打擊較大,左室室壁瘤,EF27%,重度二尖瓣返流,門診GDMT一年,複查彩超無明顯改善,因為血壓低諾欣妥無法加量,症狀在新冠感染後明顯加重,入院後複查冠脈造影,未見新增冠脈狹窄。

對於這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導致的二尖瓣後瓣栓系的患者,TEER是非常好的治療方案,指南推薦級別是IIA。

患者返流寬度不大,一個短寬夾子可以完成,操作上沒有太大挑戰。術前左房壓超過50mmHg,術後即刻降低到25mmHg以下,術後複查心臟彩超,左室縮小,EF值明顯改善,期待隨訪的效果。

二尖瓣反流是全球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總體人群發病率為1.7%,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升高。如果不積極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心律不齊、心衰、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二尖瓣重度反流的介入治療一直是心血管介入領域的難點和熱點,經導管二尖瓣介入治療已成為目前治療二尖瓣重度反流的有效手段。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由於左心擴張導致二尖瓣前後葉閉合不全,它常與射血分數減低型心力衰竭合併存在,並與心臟重塑形成惡性循環,加快心衰進程導致不良預後。

指南推薦的優化藥物和器械治療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規範化管理至關重要。

TEER手術是一種新興的二尖瓣疾病治療技術,國內外正如火如荼開展中。此次手術的成功標誌著廣東省人民醫院多學科心臟團隊在二尖瓣介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結構性心臟病領域技術實力處於領先地位。

病史介紹

患者:

42歲男性

現病史:

反覆氣促1年,再發10天余。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主診斷),非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左心室前壁心尖室壁瘤,肺動脈高壓中度,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後狀態,心功能II級(NYHA分級),2型糖尿病,孤立性肺結節,膽囊息肉,高尿酸血症,頸總動脈斑塊(雙側)。

既往史:

2型糖尿病,肺結節,膽囊息肉,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後狀態。


術前檢查

心臟彩超:

術前經胸超聲檢查提示二尖瓣Type IIIb中重度反流3+,左室射血分數為EF41%,縮流頸寬度VC=0.56cm,EROA=0.39cm2,二尖瓣瓣口面積5.91cm²。


術前超聲圖

術前討論

患者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Type IIIb基線期MR3+;二尖瓣葉;PML=1.17cm、AML=2.77cm反流束寬度=11.7mm反流位於2區;

結合患者病情特點,羅建方教授、李捷教授團隊進行全面深入探討,最終一致認為行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為保證反流程度有效降低,需要在2區植入一枚夾子,是對患者最佳的治療方式。


術中操作

手術在全麻狀態下進行,在食道超聲和DSA引導下,經皮經股靜脈建立路徑、並穿刺房間隔,瓣膜夾通過輸送系統送入左心房,順利到達病變二尖瓣區域。

在經食道超聲及DSA輔助下,術者通過反覆評估二尖瓣反流位置、抓捕位置、反流程度,巧妙夾合,在2區植入1枚DragonFly™夾子。患者術後反流程度從3+轉至接近零反流,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房間隔穿刺

導引鞘植入

瓣膜夾系統植入

Trajectory

Orientation

瓣葉捕獲

關閉瓣膜夾後評估

術後超聲,零反流

術中情況

術後患者轉入監護室,第二天早上基本可以下地,行動自如,身體體徵良好,症狀明顯改善。


隨訪情況

出院前,幾乎零反流。

專家簡歷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廣東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學術任職:

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 (FACC)、歐洲心臟病協會Fellow (FESC)、美國心血管造影與介入學會Fellow (FSCAI)、首批Global Hybrid Algorithm Community國際認證Hybrid CTO帶教專家、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療)導師。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大血管學組副組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血管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疾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難治性高血壓與周圍動脈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血管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周圍血管介入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介入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副組長等。

血管疾病多學科協作論壇(VMDT)執行主席、冠心病與周圍血管介入沙龍(CPIS)執行主席、亞太CTO俱樂部廣州峰會共同執行主席、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秘書長等。

技術特長:

擅長複雜冠脈病變、主動脈疾病、瓣膜疾病、周圍血管病等的介入治療。在國內率先開展腦保護裝置下頸動脈介入治療、經橈動脈行腎動脈介入治療、快速起搏與經皮穿刺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2016年4月完成華南地區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2019年2月成功實施全球首例經股動脈途徑TAVR聯合TEVAR一站式手術,團隊整體TAVR手術量已超過500台,已經幫助全國100家中心開展TAVR手術。

科研成果:

獲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參編學術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先後承擔省市級課題數項,培養碩博士20餘人,目前在研經費超過500萬元。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導師

學術任職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分會結構組委員

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協會結構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介入醫師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分會青年委員

廣東省醫院協會心血管質控管理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委員

中國大灣區心臟協會精準診療分會委員

中國結構周秘書長

血管疾病多學科協作論壇(VMDT)秘書

技術特長

擅長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量超1200台,幫助全國70多家中心開展TAVR手術。擅長複雜冠脈病變、主動脈疾病、瓣膜疾病、周圍血管病等的介入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