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面具的怪獸——顱腦損傷,2類人需特別警惕,3個誤區千萬別踩!

養生大國醫 發佈 2024-04-30T17:56:02.424120+00:00

顱腦損傷,通俗的稱呼為頭外傷。那麼,什麼樣的顱腦損傷不容忽視?頭外傷,就是要靜養,不能亂動嗎?康復是動動手動動腳,顱腦損傷有必要康復嗎?本期特邀浙江明州康復醫院醫療副院長梁恆、康復科主任婁坤,告訴您抓住黃金時間,積極康復,活出生活質量。01什麼是顱腦損傷?

顱腦損傷,通俗的稱呼為頭外傷。那麼,什麼樣的顱腦損傷不容忽視?頭外傷,就是要靜養,不能亂動嗎?康復是動動手動動腳,顱腦損傷有必要康復嗎?

本期特邀浙江明州康復醫院醫療副院長梁恆、康復科主任婁坤,告訴您抓住黃金時間,積極康復,活出生活質量。

01

什麼是顱腦損傷?

顱腦損傷發生率僅次於四肢傷,但死亡率和致殘率居身體各部位損傷之首

那麼,什麼是顱腦損傷,哪些情況的顱腦損傷需要引起格外關注呢

梁副院長表示,通俗來講,顱腦損傷其實就是任何外力作用於頭部後所造成的的頭部損傷。

按發生部位分類

從損傷的部位來看,顱腦損傷一般包括頭皮的損傷顱骨的損傷腦損傷,一般我們最需要重視的是腦損傷

腦損傷發生的同時,會帶來一系列影響,造成意識障礙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甚至行為或心理上都會受到損傷。

相比於直觀上「看不見」的腦損傷,血供豐富的頭皮受到損傷後常常出血不止,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只要及時壓迫縫合,造成的影響不會很大,頭部的感染機率也偏低

而一旦透過頭皮造成了深層次的顱骨損傷,尤其最可怕的顱底骨折,會導致耳漏鼻漏,雖然患者主觀上僅僅感覺到耳朵或鼻腔里有異物感,但其實非常危險

這是因為顱底骨折會使大腦直接跟外界相通,可以導致逆行性的感染,因此在臨床上稱為內開放性的顱腦損傷。

顱底骨折所導致的內開放性的顱腦損傷,可以引起死亡率非常高的顱內感染

因此,急診在接收顱底骨折的病人時,第一時間會對其應用破傷風抗生素,以防止顱內感染。

而如果顱底骨折的病人接受治療前已經出現高燒意識障礙或是急性的顱壓增高,表示顱內已經發生感染,往往就失去了治療的機會。

按發生時間分類

按發生時間分類,顱腦損傷分為急性亞急性以及慢性

一般來講,發生於3天即72小時之內的顱腦損傷,為急性的顱腦損傷,已發生3周以上的,為慢性顱腦損傷

發生3天到3周之內的,為亞急性的顱腦損傷,臨床上這類病人也比較多。

亞急性顱腦損傷的病人在就診之前,家人可能會發現病人出現反應遲鈍吃飯語言行為異常等情況,經過詢問後才知道他們最近有過頭部誤撞到堅硬物品的情況,一般這類病人在損傷後3周內經過手術處理後,大多會轉危為安。

總的來說,發生在頭皮上「頭破血流」的顱腦損傷,或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顱腦損傷,往往都會比較及時地就診處理,而在老年人和部分醉酒後意識模糊的人身上發生的顱腦損傷,經常會被耽誤進而造成一系列不可逆的後果

02

正視顱腦損傷

避免三大誤區

顱腦損傷就像「戴著面具的怪獸」,表面溫和時不一定安全,而表面「張牙舞爪」時,也可能是在虛張聲勢。

因此,有「兩幅面孔」的顱腦損傷也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認知上的誤區:

誤區一:只是頭部受傷,頭沒事就是痊癒了

梁副院長表示,顱腦損傷不僅會帶來生理上的損害,發生在額葉顳葉部位的損傷也會帶來心理、認知上的問題,導致患者行為異常

影響認知的一大表現是情感障礙,比如原來是一個滔滔不絕的人,遭受損傷後變得沉默寡言,出現類似抑鬱症的症狀;而原本比較隨和的人,受到損傷後也可能會比較暴躁,甚至有攻擊傾向。

出現這些情況都不是患者主觀上故意為之,而是顱腦損傷所導致的。

在臨床上,有很多例患者因為情感障礙嚴重,就診時甚至需要推鎮靜劑,不進行藥物鎮定甚至有打人踹人、朝人吐口水等過激行為

浙江明州醫院在接收這類患者時,會先進行一系列評估,包括高壓氧評估康複評估MDT會診,評估後在專業的醫務人員陪同下注射鎮靜藥物並進行高壓氧治療,往往會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一般來說,經過不間斷的康復治療後,快的話可能半個月到1個月,慢的話2到3個月,患者的情緒障礙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也會為之前的過激行為道歉。

梁副院長表示,之前一些持有陳舊觀點的醫院在面對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時,只要做完手術,將患者放入ICU,對患者將來是否甦醒、能恢復到什麼樣並沒有一個好的規劃

現在,浙江明州醫院接收病人後通過評估,進行早期高壓氧介入的康復治療,很多患者最後能夠得以痊癒,脫離呼吸機後也能神志清楚甚至可以正常走路,這也是浙江明州醫院創辦帶機高壓氧,致力於早期重症康復的一個重要理念。

誤區二:腦袋受傷就在床上養,不能亂動

婁主任表示,就算只有腦袋受傷,也並不是說是躺在床上養就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躺在床上,就算沒有病,臥床兩周後肌肉就會開始萎縮

肌肉萎縮後,心臟功能也會隨之下降,臥床一個月下來,心功能將近會下降30%到50%左右。

與此同時,長時間的臥床也會導致關節攣縮,這樣的器官衰退,就是正常人也吃不消,更不要說是大腦受到損傷的病人了。

誤區三:康復就是動動手動動腳,顱腦損傷不用做康復

婁主任表示,康復就是簡單的「動手動腳」肯定是完全不對的。臨床上面對顱腦損傷嚴重的病人時,首先是維持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容量以及心肺功能

同時,還要配合不斷的被動運動,加上電刺激針灸等各方面共同促進維持患者現有的除損傷部位外的身體狀態。

如果不做這些康復治療,顱腦損傷昏迷的患者被救醒後,很容易出現肌肉萎縮、關節攣縮,坐也坐不起,站也站不了,走也走不動的情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需要花上極大的精力與時間才有緩慢好轉的可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