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余瀛鰲:治療難治性癲癇經驗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4-05-05T22:28:37.812909+00:00

余瀛鰲 國醫大師(1933.

余瀛鰲 國醫大師(1933.3-)

余瀛鰲,第四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任醫師、研究員,長期從事中醫科研及臨床工作多年,臨床精於中醫內科,尤長於治療肝病、腎病、心腦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糖尿病、癲癇等多種疑難病證,在治療難治性癲癇疾患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余老臨證經驗簡述於下,以饗同仁。

難治性癲癇又稱為頑固性癲癇,通常指無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變,但臨床病情遷延,經2年以上正規抗癲癇治療,試用主要抗癲癇藥單獨或合用,達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劑量,血藥濃度達到有效範圍,仍不能控制發作,且影響日常生活。

治則治法

余瀛鰲認為,難治性癲癇臨床中可暫不分緩急標本,概以調理肝脾為主,針對主要病理要素,直搗病邪巢穴,祛邪方能安正。治療原則當遵瀉實補虛,瀉多於補;調和陰陽,潛多於滋。因此,擬定潛鎮止癇、化痰通絡為主治法。此外,余瀛鰲還強調對原發性癲癇要注重開竅醒神寧心,對繼發性癲癇要注重治療原發病因。

辨治經驗

通治法與通治方 余瀛鰲臨證主張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相結合,在掌握疾病的中西醫病理機制和病證發展變化規律基礎上,根據臨床治療「總結經驗—重複經驗—推廣經驗」的目標和需求,可擬定「通治法則」,並且遵循通治法則的基本精神,擬定與之相對的、行之有效的「通治方」。根據余瀛鰲多年來對臨床文獻研究和診療實踐的體悟,認為中醫「辨病論治」發展過程,就是尋求更切合病證、便於在辨病論治中廣泛應用的「通治方」的過程。所謂專病通治方,就是針對某一疾病的若干證型均能通治、獲效的方劑,前人也有稱之為 「主方」,此即反映了醫者對疾病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對於癲癇而言,余瀛鰲通過長期的臨證實踐積累和摸索,認為對該病的中醫因症脈治,只要能夠抓住主要矛盾,在臨證中運用通治法則與辨證論治,可以做到並行不悖,甚至是融合互補。

癲癇通治方 基於以上病機認識及通治法則,余瀛鰲臨床擬定癲癇促效方。方藥組成:牡蠣 30g(先煎),龍齒24g(先煎),白礬2.5g(先煎),鬱金10g,苦杏仁10g,桃仁10g,膽南星6g,法半夏6g,丹參15g,雞血藤15g。此通治方是古方白金丸的「大加味方」,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變創。余瀛鰲指出,過去曾經試用過一些治癇的古經驗方,體會到單純應用白金丸獲效的比例較小,白金丸的藥性和治療作用顯得比較單薄,加味後應用,使之照顧得比較全面,也確實提高了療效,此方治癒的患者,經多年觀察證實,往往不再復發。

雞血藤

白金丸最早見於宋代許叔微《普濟本事方》,書中言此方「治癲狂因憂鬱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川鬱金七兩。二藥共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該方立方法度嚴謹,藥簡力專,故為歷代中醫古籍轉引和應用較多。此方具有祛痰止癇、行氣活血、疏肝解郁之效,方中白礬能化頑痰,鬱金開郁散結,合制為丸,則痰去竅開,神清病癒。此外,余瀛鰲認為,白金丸藥物用量要注意比例,通過幾十年臨證探索和體會,他認為鬱金和白礬比例以4∶1為最佳。同時強調白礬一定要先煎,這樣可以去其火氣而展其長。加味藥中,牡蠣平肝潛陽、重鎮寧神;龍齒鎮驚安神、寧心潛陽; 杏仁降氣化痰,半夏燥濕化痰,膽南星清火化痰鎮驚,抗驚厥,兼治頭風;桃仁、丹參、雞血藤活血通絡化瘀。

對於本方的加減法,余瀛鰲認為,因方中金石之藥較多,不宜在體內久留,故有時需加入少量大黃(3~6g)以導瀉濁毒;若因腦部外傷致病者,宜選擇加用赤芍12g,白芍12g,土鱉蟲6g,生蒲黃10g,紅花10g,川芎15g,當歸12g等活絡散瘀;若抽搐較甚者,可加鉤藤10g,僵蠶12g,地龍10g止痙;若痰濁較甚,頭目不清、睏倦酸重、胸悶、嘔惡者,可酌加川貝母6g,浙貝母6g,竹茹10g,石菖蒲10g,遠志10g,陳皮6g以增強降氣化痰開竅之功;若心神受損,心悸不安,夜寐不寧,可酌加太子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炒酸棗仁20g益氣養陰寧神;伴有發作後或平時頭暈頭痛者,可酌加秦艽10g,白芷10g,川芎15g等;發作前有幻聽、幻視者,可加珍珠母30g(先煎)潛鎮安神。如在急性期,癲癇發作頻繁,宜用湯劑控制,另加琥珀粉1~3g(分)沖,可增強療效;在間歇期,則採用丸劑或散劑。並且要求患者在病情穩定後,再堅持服用3~6個月。

白芍

典型醫案

患者,男,時年15歲,2013年7月24日初診。訴癲癇頻繁發作半年余。患者無癲癇病家族史,12歲時頭部受傷後引發癲癇,服用西藥(未詳)控制而未發。2013年初再次發作,西藥治療無效,北京某醫院檢查腦電圖:右額慢波。診斷為部分性癲癇。B超示: 右肝損傷。實驗室檢查發現肝腎功能不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17U/L,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59U/L。近半年來最多一次中午曾發作3次。大發作時,周身抽搐,牙關緊閉,咳吐白沫,神志半昏迷,發作約2分鐘。尤其在剛睡醒時易發作,發作停止後頭痛劇烈。囑其停用西藥。

刻診:脈沉弦,舌苔薄微膩。

治法:潛鎮止癇,通絡化痰。

予癲癇促效方加減:牡蠣30g(先煎),龍齒24g(先煎),白礬2.5g(先煎),鬱金10g,苦杏仁10g,桃仁10g,雞血藤15g,丹參15g,赤芍10g,白芍10g,竹茹10g,膽南星6g,僵蠶6g,北柴胡10g,當歸10g。24劑,水煎服。

二診:服藥後癲癇大發作僅1次。上方去赤芍、白芍,加遠志10g,石菖蒲10g,雞骨草30g,琥珀粉1.5g(分沖)。24服,水煎服。

三診:服藥期間未有大發作,小發作次數亦明顯控制。現發作時僅有眼花,約持續1分鐘30秒左右,二診方加秦艽10g,白芷10g兼治頭痛頭暈,改湯為丸,囑其堅持服藥半年以上,以資鞏固。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選自《中國中醫藥報》2023年2月15日第五版,

李鴻濤、李哲、馮磊 中國中醫科學院,胡建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