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斑、花斑癬和花斑糠疹

護膚在西塘 發佈 2020-08-23T17:03:05+00:00

正常情況下,馬拉色菌在皮膚定植,作為皮膚表面200億個微生物中的一份子,和大家和平共處,但在一定條件下,比如高溫高濕度、油脂過多、衛生不乾淨、菌群失調等情況下,侵犯皮膚角質層而發病。

繼續夏天常見的皮膚病——花斑癬(花斑糠疹)

就是民間俗稱的「汗斑」

看了這個圖片,相信長這個皮疹的人不少。



花斑癬的致病菌叫馬拉色菌,是一種嗜脂性酵母菌,嗜脂性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喜歡生活在油脂多的地方,過著油膩膩的生活。

正常情況下,馬拉色菌在皮膚定植,作為皮膚表面200億個微生物中的一份子,和大家和平共處,但在一定條件下,比如高溫高濕度、油脂過多、衛生不乾淨、菌群失調等情況下,侵犯皮膚角質層(表皮最淺表的一層)而發病。

所以氣溫升高,特別是炎熱的夏天,花斑癬高發。

中青年男性,因為大量運動出汗,深受馬拉色菌青睞。

常見的好發部位是頸部、腋下、胸背等。



皮損起初為點狀的圓形斑疹,後逐漸變大,邊界清楚,呈圓形或者類圓形,後相近的可融合成片,表面覆有容易剝離的細小糠皮狀鱗屑,有時需逆光側看才能發現。

顏色深淺不一,急性期常用紅棕色襯托夏日炎炎,也可以是灰褐色來體現深沉,時間長了色素減退而呈淡白色等,五花八門故稱花斑癬。

一般沒有明顯感覺,少數有輕度瘙癢。



兒童,特別是嬰兒,頭面部(額部眉心及頸部常見)的花斑癬可表現為白色點狀,部分融合,很多人會誤認為白癜風,可進行真菌檢查加以鑑別。



當然表現為白點點的皮膚病也有很多,不僅僅是花斑癬和白癜風,還有常誤認為「蟲斑」的白色糠疹等,像下圖看著也是白點,其實是扁平疣,可以摸得到輕微高出皮膚的白色丘疹,而不是白斑。



至於原來的花斑癬,現在為何都稱為花斑糠疹

源自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過程!


我們把皮膚癬菌引起的淺表真菌感染稱為「癬」,比如紅色毛癬菌等引起的腳癬、手癬、體癬、股癬等,其實還有許多皮膚真菌感染是由其他黴菌、酵母菌所致,嚴格來說這些不能稱為癬。



像民間稱為「灰指甲」的甲癬,現在統稱為甲真菌病更準確,除非是真菌培養明確是某種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真菌性陰道炎,以往也常誤稱為「黴菌性陰道炎」,這是完全錯誤滴。


引起花斑糠疹的馬拉色菌顯然不屬於皮膚癬菌,所以稱為花斑癬並不合適,只是很多年叫順了,一下子完全改過來比較難,就像一個人的曾用名(小名或其他),雖然和身份證上的不一致,但老親老友還是習慣老稱呼。


更有甚者如「紅癬」、「腋毛癬」,叫了很多年以後,突然發現不僅僅並非皮膚癬菌感染,連真菌大家庭都不是,而是細菌感染,於是紛紛改頭換面。


這些分類和治療有關,而不是沒事吃飽了撐的。


所以說醫學是不完善的科學,

在錯誤中不斷前進,

既不要神話,也不要不切實際的苛求。



花斑糠疹的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為主,如聯苯苄唑、咪康唑、複方雷鎖辛搽劑等,二硫化硒(希爾生)和2%酮康唑洗劑(采樂)外洗有幫助。嚴重時可考慮全身用藥,治療和體股癬等類似,具體可參考《花斑糠疹怎麼治》、《原來癬可以長這麼大》等。

需要強調的是外用特比萘芬對花斑糠疹有效,但口服無效。

這是為什麼呢?

花斑糠疹的色素沉著、色素減退是怎麼來的?

經過治療真菌殺滅後淡白色斑依然存在,需要很長時間恢復。

這又是為什麼呢?歡迎留言


人體表面的微生態和腸道一樣奇妙,微生物屏障也是皮膚屏障的重要組成。

馬拉色菌除了引起花斑糠疹,還和脂溢性皮炎、銀屑病、特應性皮炎等關係密切。

作為人體的常駐菌群,很難完全清除,而有些患者有遺傳易感性,所以容易第二年復發,早診早治、做好預防是關鍵。



王音,浙江省嘉善一院主治中醫師,畢業於天津中醫藥大學,09年開始從事皮膚性病科工作,對各類常見皮膚病有較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常規中西藥物的基礎上擅長針灸、埋線等針對疑難病例的治療,特別對於濕疹、痤瘡、肥胖等有自我的見解和治療方法,經常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


皮膚科主任醫師、浙江省醫療美容主診醫師、2016年浙江省優秀皮膚科醫師。從事皮膚性病專業2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除熟練掌握皮膚科常見病診療外,近年來對過敏性皮膚病和影響美容的面部皮膚病進行了重點關注和實踐探索。專家門診時間:嘉善一院周二上午(過敏性皮膚病),周四下午(美容皮膚科)

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盡力幫助您。科學護膚、合理用藥,讓我們一起用耐心、信任來促進健康、呵護美麗!

愛好:旅遊、隨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更多護膚科普,

歡迎關注」護膚在西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