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基礎|作物特性與施鉀技術

毛氏部落 發佈 2020-08-24T06:23:07+00:00

根據全國肥料試驗網對南方892個試驗統計,在施用氮、磷化肥或有機肥條件下,豆科綠肥增產幅度為44.3%~135.1%;

一、作物種類

不同種類作物,鉀肥的肥效差異很大。根據全國肥料試驗網對南方892個試驗統計,在施用氮、磷化肥或有機肥條件下,豆科綠肥增產幅度為44.3%~135.1%;薯類、棉花、菸草及油料作物增產幅度為11.7%~43.3%;禾穀類作物,除大麥增產32.9%外,水稻、小麥、玉米只增產9.4%~16.0%。不同作物對鉀肥肥效表現的差異是由於它們的需鉀量和吸鉀能力不同。

1、作物需鉀量

作物種類不同,一生中需鉀量也不同。油料作物、薯類作物、棉麻作物、豆科作物以及菸草、茶、桑等葉用作物需鉀量都較大,稱為「喜鉀作物」。果樹需鉀量也較多,其中,香蕉吸鉀量最多。禾穀類作物或禾本科牧草需鉀量都較小。在供鉀能力為同一水平的土壤上,需鉀量大的所謂「喜鉀作物」的施鉀效果一般要高於需鉀量小的作物。

2、根系吸鉀能力

研究表明,根系吸鉀能力與根系特性有關。禾穀類作物是鬚根系,根系總表面積大,擴散到根系表面的鉀離子數量多。由於陽離子交換量小,吸收一價陽離子也相對較多。所以它們吸收土壤鉀的能力強。豆科作物則是直根系,與土壤接觸面較小,根系陽離子交換量比禾穀類作物相對要大,吸收一價離子相對也較少,因此,吸收土壤鉀的能力也較弱。對於吸鉀能力弱的作物,土壤中的鉀素常常不能滿足需要,施用鉀肥有較好的效果。在同樣的土壤上,吸鉀能力強的作物則可能不缺鉀。

二、作物品種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對鉀肥的效應也不一樣。據廣東、廣西、江西等省試驗,雜交稻、矮稈高產良種和粳稻對鉀肥反應較為敏感,增產幅度比高稈品種、秈稻和常規稻要大。

 

三、作物生育階段

作物不同生育期對鉀的需要差異同樣是顯著的。一般禾穀類作物在分櫱-拔節期需鉀量較多,其吸取量為總需鉀量的60%~70%,開花後明顯下降。棉花需鉀量最大在現蕾至成鈴階段,其吸取量也約占總量的60%。蔬菜作物如茄果類在花蕾期,蘿蔔在肉質根膨大期都是需鉀量最大的時期。

梨樹在梨果發育期,葡萄在漿果著色初期也是需鉀量最大的時期。而對一般作物來說,苗期缺鉀最為敏感。但與磷、氮相比較,其臨界期的出現要晚些。 由上述可知,在鉀肥有限的情況下,應優先用於需鉀量多、吸鉀能力弱、效應顯著的作物(或品種),並在作物需鉀最迫切的時期施用,才能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