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1號飯」中老年人長期吃素真的好嗎?可別吃出一身病

居家1號飯 發佈 2020-08-20T17:34:26+0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多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導致的營養過剩,不僅帶來肥胖問題,還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多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導致的營養過剩,不僅帶來肥胖問題,還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在生活中,不少老人害怕「三高」,對葷菜「拒之門外」。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認為吃素對健康有益,可以長壽。因此,只吃素不食葷,時間久了卻發現體力大不如以前......結果造成了營養不良。

如果中老年人長期吃素並沒有針對性的補充營養,會引起體內蛋白質攝入不足,容易造成消瘦、貧血、消化不良、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內分泌功能發生障礙,並且容易感染疾病,易發生腫瘤,加速老年人早衰。缺乏脂肪則會使體內的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及礦物質缺乏,從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肉類中的錳元素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中的錳元素很難被人體吸收,長期吃素食會引起體內的錳元素缺乏,進而引發乏力、骨痛、牙齒脫落、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

注意:因此老年人飲食應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不可單一飲食。

我們為什麼強調大家要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這是因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都是通過食物獲取的,人體為了維持新陳代謝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必須每天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單一的某一樣食物並不能滿足以上營養素的需要,所以長期只吃素食的飲食方式並不可取。

特別是中老年人,身體虛弱,所需的營養物質不比年輕人低,比如鈣元素,年輕時候每日鈣的攝入量是800mg,而中老年人每日鈣的攝入量為1000-1200mg。鈣的主要來源是牛奶、大豆以及豆製品,很多中老年人由於長期這些食物攝入過少,從而出現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症。因此,我們建議一定要合理搭配日常飲食,千萬不能讓老人長期吃素。當然,對於有肥胖或者高血脂的老人來說,多吃蔬菜少吃肉還是很有好處的,但不要一點肉都不吃,可以在1個月內進行1-2天的全素食。

老年人健康飲食口訣「一二三四五」

一指每天一袋牛奶,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膳食中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現象。如有喝牛奶拉肚子的,可用酸奶或低乳糖奶代替。

二指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當於主食6-8兩,可依個人胖瘦情況而增減,如為肥胖者,應減少主食攝入量。

三指每日進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兩,或雞蛋1個,或豆腐2兩,或雞鴨2兩,或魚蝦2兩。

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每日食鹽應<6克,約為啤酒蓋1平蓋);三四五頓(指在總量控制下,分餐次數多,有利於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飽。

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鮮蔬菜及水果,是預防多種疾病的有效措施。

那麼對於素食者(不愛吃肉)的老人該怎麼補營養呢?

素食是一種飲食文化,素食人群應認真設計自己的膳食,合理利用食物,以確保滿足營養素的需要和促進健康。素食者應注意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可以從雞蛋、牛奶中攝取優質蛋白質。對於絕對素食者(不喝牛奶、不吃雞蛋),應多吃豆類食物,保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還應注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希望這些小知識會對你的日常飲食有幫助。有需要的,記得別忘了點關注喲!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