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四川話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話?實際上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謠言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8-13T13:04:35+00:00

曾經有這麼一個段子,說的是在決定官方語言的時候,四川話和普通話進行了強勢PK,最終普通話以一票優勢勝出,於是現在大家都開始說普通話了。

網際網路是一個盛產段子的地方。

曾經有這麼一個段子,說的是在決定官方語言的時候,四川話和普通話進行了強勢PK,最終普通話以一票優勢勝出,於是現在大家都開始說普通話了。

這個段子可以說是驚心動魄,有板有眼。但是這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故事,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謠言,一個段子,並非真正的歷史。今天日航君就和大家聊一下藏在這個段子後面的有趣的歷史。

一、謠言辨偽

這個故事聽起來,給人一種可信度極高的感覺。因為競爭兩方分別為川渝元老以及北方元老,雙方各自支持自己所說的話似乎並不奇怪。而這個段子背後又隱隱約約隱藏著南北之爭,被一些有著地域優勢心理的人所利用,更是在網際網路上喧囂一時。

這則段子在網上曾經有這麼一個更加明確的版本:其中說到為了確定官方語言,曾經在1955年於北京召開了一次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推選了207名代表進行了一次官方的投票活動,其中北京官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為標準音)獲得了52票,西南官話(以西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成都語言為標準音)獲得了51票……

因為有具體的時間地點會議名稱,再加上有著明確的代表,有著明確的票數等。這則故事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真實的。

在有關於真相與謠言的判斷過程中,《後真相時代》一書中曾經說到:

「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事實。」

也就是說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會呈現部分真相或者是真假混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則謠言正是如此。

這則謠言中,真實的部分在於那兩次會議。在1955年,官方確實就標準語問題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以及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但是在會議之中,並沒有出現所謂的投票選舉普通話一事。下面我將從這兩次會議的內容及後續繼續破除這則謠言。

在1955年10月19日,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其中發表了《大力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的報告,隨後便開始了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在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召開了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在次日發表了《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在11月,教育部發布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在次年2月,普通話正式成為了官方標準語。摘錄一段發言報告如下:

「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這都是漢語歷史發展的客觀事實,任何主觀的修正都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要用北京本地人的方言(包括方言詞彙在內)作為全國共同的語言,也是行不通的。」

也就是說在這兩次會議之前,其實已經確定下來了要推廣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普通話一事,隨後普通話的推廣才會如此迅猛地開展起來,並不存在所謂的票選的說法。

另外,在這則謠言中還有一個致命的漏洞,其中說是北京官話勝出,成為了我們現在的普通話。那麼說來,現在全國百姓應該都是操著一口北京話才對啊。其中對於北京官話的定義為「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也就是按照謠言的說法,我們現在的普通話也應該是「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但是在我查閱了官方定義後,我發現是不一樣的。官方對於普通話的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這便與上面所說的內容格格不入了。

因此綜上來看,這則謠言實際上是破綻百出的。

二、層層堆疊出來的歷史謠言

這則謠言是怎麼來的呢?在顧頡剛的《古史辨自序》中曾經提到了歷史的堆疊效果。其中提到:

「我們即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的狀況,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的狀況。」

那麼我們就採用這種思路,看看這則謠言的前世。

這則謠言的前世說的是民國建立的時候,為了決定標準語言,廣東議員和北方議員就粵語以及北京話進行了一場大投票,最終北京話以一票優勢勝出……

但是實際上,在民國時代的語言爭論上,爭論的焦點在於「京國之爭」,即京音和國音之爭。所謂國音,是在讀音統一會上由吳稚暉等人所確定出來的一套新讀音,其中九成類似於京音,一成稍有異處;京音即北京話了。在《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一書中,作者曾經如此講述:

「時人所言之南與北,皆有特定範圍;尤其是前者,其實只指江南。此外的南方地區,如廣東、福建、湖南、江西等,便屬弱勢。」

因此我們可見,所謂的北京話與粵語的爭鬥,實際上是無稽之談。

再往前推,我們就可以推到美國歷史了。我們都知道,美國人現在都說英語,但是有一個段子是這樣的:

在移民北美洲的大批移民中,德國人占到了將近20%的比例,遠遠超過了蘇格蘭、英格蘭、愛爾蘭人。因為德裔人數眾多,因此在選擇官方語言的時候德語差點勝出,最終以微弱優勢敗給了英語。

但是這個說法並不對,因為早在美國建國之前,移民之中流行的語言便是英語。例如說賣出了10萬本的托馬斯·潘恩的著作《常識》是用英文發表;1775年的美國卡通畫上面也滿滿的都是英文。因此這個說法是有誤的。

我們可見這則謠言實際上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往往就是兩個操著各自方言的團體為自己的方言進行PK,最終現在通用的語言勝出而另一種語言則以微弱優勢失敗。我想我們現在可見的北京話與四川話之間的對決,也正是在這幾種謠言範式之上逐漸演化推進出來的。

三、總結

因此綜上來看,四川話PK北京話一事實屬是網絡段子手編造出來的一個謊言。但是這個謊言卻有著非常廣的市場,加上一些網絡大V的煽風點火,最終讓很多人信以為真。實際上它僅僅是個謊言。

因此在面對網際網路上複雜的各種信息的時候,大家還是要保持一顆慧眼去細心查辨。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