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大於這數字代謝症候群恐上身 一張圖教你正確量

ettoday健康雲 發佈 2020-08-11T23:02:59+00:00

專家李惠蘭表示,腰圍是「腹部中線」的簡稱,正確位置在腸骨上緣、肋骨下緣,只要正常呼吸時,於吐氣結束後測量,就能得到真實數字。


▲腰圍大於「這數字」代謝症候群恐上身,一張圖教你正確量! (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台北報導

步入中年腰圍過粗,恐讓代謝疾病纏上身,專家經常呼籲每天早起量腰圍,但你知道怎麼量最精準嗎?專家李惠蘭表示,腰圍是「腹部中線」的簡稱,正確位置在腸骨上緣、肋骨下緣,只要正常呼吸時,於吐氣結束後測量,就能得到真實數字。

標準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需小於80公分。依據2018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顯示,40至64歲的中年人口中,每2人就有一人腰圍超標,其中超過3成有代謝症候群,三高皆偏高且體重超標者占近2成,令人擔憂的是,這群民眾每周固定運動超過150分鐘的不到1成。

「代謝症候群」是隱藏在慢性病背後的危險因子,其診斷標準是「三高加二害」,意味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再加上腰圍過粗、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及「心臟病及腦中風」機率分別比一般健康民眾高6、4、3、2倍。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台中榮總許惠恆院長表示,中年之後男女代謝力會隨著荷爾蒙變化而逐漸降低,使內臟脂肪堆積並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尤其45歲後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21.8%增長至39.7%,漲幅為1.8倍;女性的盛行率則從9%飆升至32.7%,漲幅更高達3.6倍。

許惠恆提到,成年男性標準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面對中年代謝懸崖,可以「固定量腰、健康飲食、轉肌運動」緊急勒馬,除了控制腰圍外,主食類中全谷雜糧也建議至少達三分之一,以利營養均衡,平時除了有氧運動外,也應以阻抗運動搭配優質蛋白質「轉肌」,因提升肌肉量也可提升身體代謝,是瘦腰與管理身材的不二良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