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板鴨,有人說是常德特產,有人說源自荊州,到底是湘菜還是楚菜

芒果君爺爺美食札記 發佈 2020-06-14T05:32:07+00:00

如果沒有省界標識,全然不知已身處湘北常德了。我們以為,鄂中與湘北,地接壤,河貫通,語同音,於是飲饌習俗亦無差異。

醬香板鴨

文/圖 芒果君爺爺


荊州長江南岸西行百餘公里,清澈的澧水出現眼帘。如果沒有省界標識,全然不知已身處湘北常德了。湘語,湖南最典型的方言。常德卻與荊楚一樣,皆在西南官話區內,若從語音難辨彼此。


常德與荊州,歷史上就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

荊州西端的松滋卸甲坪,與常德石門縱橫交錯。荊州南邊的公安黃山頭鎮與常德安鄉的黃山頭鎮屋舍毗鄰,「山陽屬安鄉,山陰屬公安」純屬臆想。黃山頭鎮南北分劃,並非陽光照耀下的陰與陽,一街二省的界碑,才是鄂湘的「分水嶺」。



我們以為,鄂中與湘北,地接壤,河貫通,語同音,於是飲饌習俗亦無差異。

醬板鴨,常德武陵特產,2013年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所謂正宗與否,以之定論。既是地理標誌產品,醬板鴨必有說道:對醬板鴨的保護的區域、鴨子種群、養殖的方法、製作工藝都有量化的標準,倘若天下一統,怎有地理特色?

自然放養370-700天,而非圈養47日,鴨子的生長時日限定嚴苛,濫竽充數當然不可。

食材來自母麻鴨,活體重量1400-1600g。土鴨野外覓食,自幼練就一身本領,飛騰,奔走,鳧水,爭搶無所不能,臃腫肥胖只能圈囿籠中。

醬板鴨工序繁複,須經醃製、成型、烘乾、晾掛、滷製之數日勞作,方能制出紅潤油亮,醬香濃郁,辣而不燥,嚼勁十足的醬板鴨,可謂食不厭精。

1988年,《常德風物大觀》撰文「常德醬板鴨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源於何時,出於著者的嚴謹,沒有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給出紀年。


儘管如此,武陵醬板鴨的傳說不絕於耳,2014年6月24日,瀟湘晨報網撰文《常德醬板鴨歷史典故》中談及「楚昭王時,楚國郢都宮庭里御廚石糾武陵人,經他烹調的菜餚精美無比,深得楚王喜愛。石糾家住蠻河岸邊,其母洗衣時滑入河中,多虧幾個放鴨人救起。石糾聞訊趕回家中,為報答養鴨人的救母之恩,將宮中醬天鵝的技藝,授給家鄉製做鴨子。楚王賜名『醬板鴨』,且專供楚宮……」。石糾與當年盛極南方的郢都一起,城郭早已成為水窪之地,但石糾,楚王,醬板鴨的故事仍在三湘四水廣為流布。


故事有著濃厚牽強附會痕跡,但武陵與荊楚的淵源延綿至東漢,卻是真真切切。載於竹簡絲帛中之中的史料,忠實的記錄武陵與江陵的過往。

在錄入楚地風味時,我們是否可以說,武陵醬板鴨,與荊楚交織不可分割的美味。

(部分圖片來自今日頭條正版圖片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