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要把兵法傳授姜維?而不是諸葛瞻?29年後,發現真高明

凡人侃史 發佈 2020-07-02T00:07:15+00:00

常言道:「子承父業」,然而,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臥龍先生他卻偏偏不把自己一生的本事,包括兵法、陣法等東西交給自己唯一的兒子諸葛瞻。

常言道:「子承父業」,然而,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臥龍先生他卻偏偏不把自己一生的本事,包括兵法、陣法等東西交給自己唯一的兒子諸葛瞻。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除了年齡問題,還有很多原因。



到底年齡,當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他的兒子諸葛瞻剛好滿8歲,如果身在現代也就是剛好在上小學二年級左右。試問,諸葛亮又怎麼會把自己的事業交給他的兒子來打理呢?

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其實在諸葛亮與哥哥諸葛瑾的家書之中已經言明,當時諸葛瞻的確實只有8歲。而且,也隱約交待,害怕諸葛瞻早成,因此沒有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更沒有把自己的兵法交給他來研讀。



說了一半天,諸葛亮當時留下什麼寶貝呢?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兵法二十四篇,以御西蜀。從記載來看,可以發現諸葛亮是一個全面型的人才,不但會治國,同樣會治軍,然而,諸葛亮把他的兵法,全部都交給了姜維。留給自己兒子的僅僅只是一封家書,也就是現在流傳的《誡子書》,在書中孔明要求兒子認真學習,以淡泊明智,最終修成正果。

從諸葛亮的安排來看,給姜維的才是他生平的精華所在,而給兒子諸葛瞻的卻只是一個心靈雞湯。諸葛亮為什麼要做如此安排呢?除了當時,諸葛瞻年齡小之外,還有其他什麼原因呢?今天,筆者就來簡單分析一下,看完這幾個原因,你會發現諸葛亮當時的決定真的是高明!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在五丈原遺憾而終。此時,姜維剛好是32歲,這個階段的姜維無論是智力,還是武力,甚至是行軍打仗的謀略都是比較成熟的。唯一差的就是閱歷與威望,因此呢,諸葛亮並未打算在他一死,立馬就要讓姜維立即出兵北伐!

於蜀漢,需要時間來緩和。於姜維,同樣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磨合,增加自己在蜀漢的地位與威望。這是姜維所需要的,同時諸葛亮早在北伐時,便發現姜維有大將之風。而且還當眾稱讚姜維,「深解兵意」,這四個字,就足見姜維並非馬謖、魏延之輩,定能擔當大任。



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姜維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呢?這其實都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首先,諸葛亮一死便由蔣琬輔政、加之費褘輔佐。此二人,先後掌管朝政長達19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姜維其實只是做了一些小戰事,因為他沒有權利,也沒有機會去完成諸葛亮當年的遺志。

其實在公元238-250這12年的時間,姜維就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控制隴西,如此便可方便日後北伐。但是呢,兩位掌門人不同意姜維的戰略。導致,這個目標沒能實現。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這個人做事非常小心,往往也想得比較多。因此,他不讓姜維冒險。然而,此時的姜維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將,已經成為年近50的小老頭了。這個時候,姜維其實已經把諸葛亮所留的連弩之法,兵法,陣法,都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

公元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後來,姜維便擔任起了蜀漢的軍事大權。對於姜維來說,他終於有機會可以完成諸葛亮當年未競之事了。出石營、圍南安、圍襄武,斬首徐質。此乃是姜維小試牛刀之舉,足見呢,這將近20年的研習,沒有白費時間。



敏於軍事:諸葛亮當年下決心把兵法,留給姜維的主要原因便是姜維善於軍事。在經過10多年的研習之後,姜維也提出了著名的「斂兵聚谷」戰略。此戰略非常大膽,大概思想就是,先把敵人放進城來。然後,在城中把敵人給悉數殲滅。

此戰法,倘若孔明在世,他是根本不敢想像的。這對於諸葛亮來說,太危險了。然而,對於姜維來說呢?此正是以險誅敵之絕妙好戰略。從根源來講呢,其實,姜維的這個做法有點類似於當年馬謖守街亭的戰略。不過,又要比馬謖的戰略高明得多。

斂兵聚谷,首先放敵人入城。而後,再派城中兵士堅守城池。意思就是只讓敵軍入占一座城池,然後關閉通道。有些類似於是關門打狗之計,等到敵人糧食吃得差不多時,便派兵士對其出擊,如此便能把敵人消耗殆盡。



從分析來看,姜維確實是用了心的。他把,關門打狗、圍殲、游擊等多個戰略融為一體。

天時、地利、人和,皆有。姜維終於可以大幹一番事業了,自掌控軍事大權之後,姜維一共9伐中原。雖然知道,兵力,軍械,皆不如曹魏,但是姜維仍然堅持北伐。希望可以完成諸葛亮當時的遺憾,自己呢,也可以名垂青史之中。

然而,姜維最終卻還是失敗了,一共與曹魏交手10多次,勝負參半。最終呢,姜維敗在了鍾會、鄧艾之手。為什麼呢?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兵力,蜀後主的自甘墮落。當時,姜維聽聞鍾會、鄧艾攻蜀的消息之時,便迅速做出反應。並且上表劉禪,讓他派遣軍士做準備。



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姜維的軍事覺悟絕對不弱,你看看他上表給劉禪的內容, 直接指出重要戰略,讓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姜維指出,此時應該分別把守陽安關口、與陰平橋頭。其時此兩處皆為蜀國重要守口,特別是陰平,可以說是至關重要。只不過呢,劉禪當時卻不信姜維之言,反而聽信了黃皓之言,最終導致姜維的戰略不能實施,加之蔣舒投降,漢中丟失。

在這個時候,姜維又迅速做出反應與廖化等聯軍一處,在劍閣與鍾會對峙。然而,這個時候的鄧艾卻穿過了陰平,也就是當時姜維要求派遣廖化去守的陰平橋頭。劉禪此時明白過來,迅速讓自己的女婿,也就是諸葛瞻去迎戰鄧艾。結果呢,諸葛瞻戰死,陰平一丟。劉禪便直接在成都準備迎接鄧艾,打算投降了。



接到劉禪的敕令,姜維及眾軍士在劍閣怒砍大石,但無奈還是向鍾會投了降。

此時,姜維深知此生要完成恩師諸葛亮的願望已經是機會甚微了。畢竟兩國實力實在是相差太大,而且呢,核心領導人物,包括皇帝,他們的能力也都相差甚遠。怎麼辦呢,姜維了並未放棄。

原來,姜維在投降鍾會之後,發現鍾會有異志,有稱霸天下之心。於是呢,姜維便與鍾會結交,打算利用鍾會的實力,來除掉鄧艾,而最終又找機會把鍾會給除掉,如此漢室王朝便可匡扶。王業,便可成功。



依照姜維的妙計,成功把鄧艾裝進了囚車。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後來,鄧艾亦被斬首。然而,就在即將執行下一步計劃時,秘密被泄露,姜維、鍾會,皆被知軍所殺。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作為臣子,姜維其實大可以投降曹魏,倘若真的如此,他還可以被曹魏封官。然而,在劉禪決定投降之後,姜維的做法更讓人敬佩。

原來,姜維決定先除鄧艾,再賺鍾會。最終呢,復國。只不過,自己身處鍾會之處,行動自有不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一封信給劉禪。姜維這封信在姜維死後大概82年時,被東晉的史官孫盛發現,孫盛最後把這封信交給了桓溫(東晉權臣。晉明帝的駙馬),桓溫打開書信之後,便發現此信乃是姜維寫給安樂公劉禪的。「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這話是什麼意思,估計傻子都明白。



姜維當時,身處鍾會之地。還不忘復國,比起軟弱無能的劉禪來說,姜維要強上十倍,百倍。此時,諸葛亮已經死去29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呢,卻一直在姜維身上承載。可以說,姜維真的是做到了至死方休。當年,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兵法,交給姜維,其實就非常明白了,第一,姜維擅長軍事,第二,便是姜維的軍事素質、信仰,完全跟自己一樣。

雖然蜀國,兵敗,國亡。但是入侵者,鄧艾、鍾會,一個都沒有得到好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