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了解足跟痛

骨科醫生劉明 發佈 2020-06-23T07:20:38+00:00

足跟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治療方法也有很多種。但有些人治療效果好,有些人治療效果不好,你知道為什麼嗎?

足跟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治療方法也有很多種。

但有些人治療效果好,有些人治療效果不好,你知道為什麼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足跟痛。

什麼是足跟痛?

足跟痛是一個症狀性診斷,也就是說,腳跟部位的所有疼痛統稱為「足跟痛」。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十幾種:

發生在足跟後面的

1、跟腱勞損。即真正的「跟腱炎」,由於各種不科學使用跟腱造成,比如過度奔跑、彈跳。發生在跟腱體部,足跟上方的凹陷處;

2、跟腱止點處的肌腱末端病。病因與跟腱勞損類似,發生部位在跟腱的跟骨止點附近,很多被當做「跟腱炎」錯誤治療;

3、跟骨後滑囊炎。

4、跟後皮下滑囊炎。

5、Haglund畸形。跟腱止點處跟骨異常突起,與鞋後跟摩擦引發疼痛,常與跟後皮下滑囊炎、跟腱止點的肌腱末端病同時存在。


6、Haglund病。即跟骨骨骺骨軟骨病,僅發生於愛好運動的8~14歲少年,女孩兒多見。主要表現為足跟後部疼痛、腫脹和有壓痛。

發生在足底的

1、足跟纖維脂肪墊炎。跟骨與足底之間的纖維脂肪墊,具有減震、分散壓力的作用。各種原因造成損傷時產生疼痛,表現為負重疼痛,行走時足跟不敢著地,壓痛點在足跟中間位置。

2、跖筋膜炎。跖筋膜像弓弦一樣拉緊維持足弓,各種原因的損傷會引起跖筋膜疼痛,典型的壓痛部位在足跟靠近足心的位置。

3、足跟足底神經卡壓。

4、足跟部位的神經纖維瘤。



發生在足跟兩側的

1、跟骨高壓症。可能由於代謝等原因造成,表現為足跟部的鈍痛,壓痛部位在跟骨兩側,最明顯的特徵是晨起雙足垂下時症狀明顯,或久坐行走初始時疼痛明顯,行走片刻疼痛緩解。

2、脛後肌功能不全。是由於脛後肌勞損引起,疼痛部位在內踝下方、內踝後方及跟腱前方,常與平足伴發,典型表現是跟腱完整但不能做單足提踵動作:單腳站立,足跟不能提起。

特別提醒

跟骨刺為跖筋膜牽拉所致,是為「牽引骨刺」,本身不會引起疼痛,是疾病的結果,而非病因。


足跟痛包含很多種病,如果診斷不清楚,就不能針對性治療,效果當然就可能不理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