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健康,生活中吃飯時要注意的養生「姿勢」,做到其實很容易

養生站樁 發佈 2020-06-25T09:47:00+00:00

喝水問題,這個指的是在飯前1小時喝水,不僅能夠促進食慾,還能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而且飯前空腹喝水,還能夠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所以飯前補充水分是很有必要的,對胃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每天都要吃飯,但你吃對了嗎?看看下面的吃飯必備「養生姿勢」,你都做對了嗎?

1、飯前喝水。

喝水問題,這個指的是在飯前1小時喝水,不僅能夠促進食慾,還能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而且飯前空腹喝水,還能夠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所以飯前補充水分是很有必要的,對胃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但是,不要喝太多,不然會沖淡胃液,從而稀釋胃酸,損害消化功能。所以為了避免影響消化,吃飯前後應減少水的攝入。

2、必須吃早餐

長期不吃早餐,會損害消化道和消化器官,可能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等問題。會引起肥胖,導致中午過度飢餓,食量大增,暴飲暴食,長期以往還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引起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出現,造成腦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不吃早餐可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尤其在從事精密的工作,或者就是危險的工作的時候,容易發生意外。

3、早餐最好在7點左右。

早5-7點是大腸經所主時辰,是早晨排便的時機;7-9點,是胃經所主之時,適宜進食,且早餐要吃飽,因為它提供人一天所需能量的50%-60%,早餐有雞蛋應先吃雞蛋,平常人每天應該1個雞蛋(必須),並且早餐最重要的是營養豐富又易消化吸收,「一日之計在於晨」;9-11點脾經主時,主運化吸收,一定要在9點之前吃完早飯。

4、用餐時間20-30分鐘。

吃飯要講究細嚼慢咽。細嚼慢咽,食物本身分離較好,唾液分泌增加,幫助食物消化,減輕腸胃負擔;細嚼慢咽,易獲得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入量,減少發胖風險;細嚼慢咽,有利於食物放涼,熱的食物易損傷口腔、食管、胃粘膜,有癌症風險。

5、吃飯儘量控制在七分飽。

七分飽,科學的說是胃還沒有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消耗殆盡。這主要是告訴大家要注意量,不要吃太飽就好,這樣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還能減輕肥胖的發生風險。

6、飯後安靜坐10-20分鐘。

這主要是要求大家飯後不要立即起身進行各種事情。不要立即散步,避免胃下垂;不要立即投入工作,影響效率及消化;不要立即睡覺,容易長胖。

7、飯後半小時後,緩慢散步

飯後稍微活動一下,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飯後立即散步,也不要急走,避免血液流於四肢,影響消化。

8、晚餐儘量7點之前吃完。

晚上太遲吃飯,感覺飢腸轆轆,對食物充滿了渴望,也就造成了在吃飯的時候暴飲暴食,一不小心就吃撐了。而吃完飯之後,過不了多久就直接上床睡覺了。

腸胃需要進行消化,會對睡眠的質量造成影響,無法消耗的熱量也會轉變為脂肪,從而使變胖。

晚餐儘量早吃,給予充足時間消化;晚餐與睡覺之間間隔最好在3-4個小時;不要熬夜,睡眠是養生的關鍵。

以上8條就是與吃飯相關的必備「養生姿勢」,你get了嗎?如果覺得有用,請點讚關注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