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土豆絲配米飯了,吃了這麼多年,很多人都錯了

全悅樂成 發佈 2020-06-16T23:51:45+00:00

人生在世,誰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睡」 這5件事。它們不僅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更暗藏著很多「健康密碼」,但很多人都沒做對。

人生在世,誰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睡」 這5件事。它們不僅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更暗藏著很多「健康密碼」,但很多人都沒做對。關於這些,你了解多少?跟可可去看一下吧~


吃:2大飲食誤區別中招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吃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生活中經常存在很多吃飯的誤區,看看你中招了沒~


「主食+主食」:碳水攝入超標

包子配粥、燒餅配餛飩、熗炒土豆絲配米飯、南瓜絲煎餅……是不是你餐桌上常見的飲食組合?如果是,那你可能一頓吃了兩份主食!

我們的主食,除了各種米麵以外,還應該包括谷、薯、雜豆三類,比如:燕麥、南瓜、土豆、豌豆、綠豆等其實都屬於主食。

這類食物主要由澱粉組成,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再搭配在一起吃,就很容易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入超標了。而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容易增加脂肪肝、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病症風險。

【建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宜攝入250~400g主食,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約50~150g,薯類約50~100g。也就是說,用部分薯類、豆類替代精米白面


盲目追求「抗癌食物」

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可能有助於抑制癌症發生的物質,比如:大蒜中的大蒜素、洋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及黃酮類物質等。但並不是說吃了這些食物就能防癌了,畢竟這些成分在食物中的含量有限,如果要起作用,恐怕每天需要吃幾公斤,甚至更多。

相對而言,注重飲食均衡、粗細搭配、低溫烹調等,才是預防癌症更有效的手段,一味地過分追求某幾種「抗癌食物」,反而容易造成營養失衡,不利於健康。


喝:喝不對,易傷身

在「喝」這方面,除了眾所周知的喝酒傷身以外,喝水、喝茶、喝湯等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多喝水,不如會喝水

我們常說平時得多喝水,每天要保證1500~2000ml的飲水量,特別是夏季出汗多,更要及時補水。但「多喝水」也有講究。

案例

27歲的小余為了憋尿做腹部超聲波,半個小時內喝了2500毫升水。隨後逐步出現了噁心嘔吐、冒冷汗、水樣腹瀉、抽搐、意識喪失等嚴重症狀,經醫生判斷,小余這是發生了急性水中毒

短時間內突然大量補水,血液會被稀釋,部分水又轉化為汗液排出體外,易造成體內鹽分流失過多(鈉離子紊亂)、細胞水腫,引發水中毒,常有頭痛、噁心嘔吐、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狀。

此外,口渴時快速喝水,對心臟也不是很友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可能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心肌梗死。

【 建議 】每次喝水不要超過100ml,每小時喝水不要超過1000ml。少量多次飲用更健康。但腎病患者等特殊群體,飲水需遵醫囑,比如腎病早期、慢性腎病患者可能需要多喝水,尿毒症患者的飲水量需參考體重等。


喝茶別貪多

「清晨一杯茶,氣走賣藥家」,喝茶能提神醒腦,其中的茶多酚還能抗氧化,保護心腦血管等等,好處頗多。

但喝茶也有利尿作用,如果人體處於脫水狀態(腹瀉或長時間未進食進水),大量飲茶不僅難以補充水分,反而可能幫助排尿,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不僅如此,濃茶會對胃粘膜造成刺激,有人對「不喝茶、每天喝小於4g茶、每天喝4g以上茶」的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4g以上茶葉的人患胃癌的風險增加46%

【建議】每天茶葉用量不超過4g,不喝濃茶,以免適得其反,有損健康。


喝湯不如吃燉湯的食材

很多人喜歡喝湯,甚至覺得蔬菜、肉里的營養都流失到了湯里,最為營養。但實際上湯的營養價值遠不如燉湯的蔬菜、肉類,還可能暗藏風險!我們以雞湯為例:

雞湯里的營養素遠不如雞肉。雞肉富含 優質蛋白,還含有 礦物質和一定的維生素;而雞湯中通常只溶入了 10%左右的蛋白質,維生素、鈣質等含量也遠不如雞肉。

而且雞湯油脂高、嘌呤高。200g雞胸肉的嘌呤含量大約等於7隻100g大小的螃蟹所含的嘌呤量。嘌呤可溶於水,久燉的雞湯里嘌呤含量可想而知,長期如此,容易增加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風的風險。

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多吃湯里的蔬菜、肉更有營養。魚湯、骨頭湯、菌菇湯、火鍋湯等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都要少喝,尤其是已經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群。


拉:大便中的「健康密碼」

關於排便,生活中也有很多傳言,它們是真是假?大便還能給我們傳遞什麼健康信息?

1

每天排便才健康?不一定

一般來說,食物從嘴吃進去,經過我們的胃、小腸到大腸,需要經過24~48小時才會從肛門排出。也就是說,我們一天排1-2次大便是比較正常的

但這也有個體差異,有些人 每天排便1~3次,也有人 兩三天才排便一次,如果沒有疾病症狀或器質性改變,都屬於 正常情況

如果超過3天不排便,就屬於便秘。經常便秘,會增加 直腸炎、肛裂、痔瘡等疾病風險,還易導致 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平時可適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筍、金針菇、紅薯等)、多喝水、多運動,有必要時需就醫診治。

【建議】不論是否排便異常,40歲以上人群都建議做腸鏡檢查。


這些異常大便需警惕

健康的便便形態應該是香蕉狀、棕黃色的半固體。如果出現異常,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無痛性便後滴血:即大便結束後排出鮮血,且沒有疼痛症狀,可能是 痔瘡

◎血便:可能預示 腸癌,常表現為鮮血便、黏液血便等,大便有明顯的溝壑也可能預示腸癌;

◎黑便:往往提示 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腸等;

◎白便:可能提示 膽道或胰腺有梗阻,導致膽汁排泄障礙,引起大便發白;

◎脂肪瀉:即糞便顏色淺、有油脂,可能提示 肝膽疾病,肝臟膽汁分泌不足或膽汁排泄異常,就會導致脂肪難以消化,出現脂肪瀉。

【注意】無論是出現以上哪種異常糞便,都建議及時就醫,不宜自行判斷,以免延誤治療。


撒:從尿液知健康

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一般人在白天會排尿4~6次,晚上0~2次,每次尿量約300ml。尿液呈清澈的淡黃色,只有氨味無異味,即使有氣泡也會很快消失。

當身體出現某些疾病時,排尿情況也會發生改變,比如:


排尿次數改變

①男性:警惕攝護腺問題

男性的攝護腺有控制排尿等功能,如果出現 尿頻、尿急、尿不盡、夜尿多、排尿困難等情況,可能預示 攝護腺炎、攝護腺增生等疾病。

幾乎每個男性都逃不開攝護腺疾病的「魔爪」。據統計,18-80歲的男性中,90%的人患有攝護腺炎;40歲以上的男性中,80%的人患有攝護腺增生,到80歲時,90.5%的人都患有攝護腺增生……

②女性:警惕尿路感染

女性由於尿道短的生理結構,加上月經、妊娠等因素,很容易發生尿路感染。據資料顯示,女性的尿路感染髮生率是男性的8%~10倍,婦女一生中患尿路感染幾率約為10%~20%

發生尿路感染時,常表現為 尿急、尿痛、尿頻、腰痛等,這些症狀不一定會一起出現,也可以只有1~2個症狀。


尿液性狀改變

如果尿液顏色、清澈度等發生改變,也可能是疾病徵兆,應及時就診。

◎血尿:在排除生理期、藥物、飲食的情況下,如果出現血尿,可能預示腎臟疾病(如:腎炎),或泌尿系統疾病(如:感染、結石、腫瘤等)。

◎濃茶色尿:喝水量正常,尿量正常,但尿色很深,可能是 肝膽系統出現了問題,導致尿液中單質含量升高,從而呈現深黃色。

◎深褐色尿:可能預示 肌溶解,通常出現在劇烈運動後,是肌紅蛋白大量溶解在血液中造成的。肌溶解可引發急性腎衰竭,危及生命。無論是否經常運動,都要注意運動適量、量力而行。

◎白色尿:尿液像石灰水、淘米水等,可能是腎結核、腎積膿,或因梗阻、異物引起的 尿路感染;也可能提示 淋巴系統病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泡沫尿:排出的尿液中有大量泡沫,並且 泡沫較為均勻、久久不消散。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尿液里含有蛋白質,可能與 腎炎、腎病綜合等有關。


睡:關於熬夜,這2點要明白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關於睡眠很多人也存在一些誤解。比如:


超過23點沒睡覺就是熬夜?

醫學上講,人體最佳的自我修復時間大約為22點~凌晨3點,而且22點~23點會經歷一次生物低潮,更容易產生睏倦感。因此從生物鐘角度來說,每天在23點以後入睡可以算作熬夜。

但如果能保持每天固定的入睡、起床時間,且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長,體內的生物鐘逐漸適應之後,就不算是熬夜了。如果一周內睡眠時間低於35小時,那麼不管每天幾點睡,都屬於熬夜。


平時熬夜,周末睡懶覺就能補回來?

平時沒睡好,很多人會在周末瘋狂補覺,覺得這樣就能彌補熬夜失眠帶來的危害。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美國有研究發現:熬夜或是持續熬夜後不限時補覺,都會出現 夜間進食增多、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等風險。而且相較而言,持續熬夜後不限時補覺,肌肉和肝臟的 胰島素敏感度更低

所以, 還是規律睡眠時間,好好睡覺吧~如果平時不得不熬夜,中午可以 補個20分鐘左右的午覺;如果是周末補覺,最好 不要超過10個小時,也就是說不能從晚上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