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體重/4個月甩17公斤 聰明吃2年不復胖

欣新聞 發佈 2012-10-12T18:58:24+00:00

圖說: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建議利用隨手可得的各種器皿來精確測量食物熱量,如湯匙約15CC、杯子約240CC…等。(原水文化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4個月甩17公斤不稀奇,厲害的是成功甩肉後兩年不復胖,這才是最困難的,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兩年前不靠藥物、不刻意節食,4個月成功甩肉

圖說: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建議利用隨手可得的各種器皿來精確測量食物熱量,如湯匙約15CC、杯子約240CC…等。(原水文化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4個月甩17公斤不稀奇,厲害的是成功甩肉後兩年不復胖,這才是最困難的,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兩年前不靠藥物、不刻意節食,4個月成功甩肉17公斤,出書分享經驗而掀起話題,最近他又分享利用隨手可得小物精準量食物熱量,不讓攝食暴衝的撇步,教減重者hold住減重成績。


減肥其實不困難,任何人少吃少喝個一兩星期絕對看得到減重成果,但是重點是在維持,很多人過度節食,或只吃肉菜不吃澱粉等,採取特別的飲食克制,雖然常可以在短期內快速瘦身,但也往往快速回胖,或甚至更胖。洪泰雄表示,他成功hold住減重成績的秘訣,就是在精準了解每餐所吃進的熱量,先算出自己每天消耗多少熱量,決定要攝食多少熱量,聰明吃出健康。


洪泰雄說,像那種只吃蛋白質不吃澱粉等「偏食節食法」,雖減重效果顯著,但久了就會出現營養失衡、不足,或是過剩的問題。而用不吃、或少吃一餐的「禁食法」、「減食法」,攝取熱量減少的瘦身法,永遠在飢餓邊緣打轉,但身體因無食物可消化,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提出肝醣甚或啟動糖質新生作用,讓肌肉分解胺基酸,會降低基礎代謝率,減重的效果會適得其反,減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成為「泡芙人」,未來更容易發胖,甚至損壞肝臟,所以他絕不採用這些方法。


而他的飲食控制方式,則是採用均準飲食:六大類食物每餐都要攝取,他簡單利用手掌、碗、湯匙、杯子等工具,來測量份量與計算熱量。例如:一杯的容量是240cc,一杯低脂鮮奶約120大卡、一杯無糖豆漿約55大卡,一碗的容量約300cc,一碗五穀飯約280大卡、一碗無油的水炒蔬菜約50大卡、一碗八分滿的水果約60大卡。一湯匙15cc,一湯匙的堅果約45大卡,熱量與1/3湯匙的油脂相同。


而蛋白質的測量,則利用自己的手掌,每個人的手掌大小不同,大約可分為3兩手掌、4兩手掌和5兩手掌,將手覆蓋在肉、魚、豆腐上,可以知道大約幾兩重,一兩魚、肉約55至75大卡,了解自己的手掌大小,就可以簡單快速計算吃進去的份量與熱量。在知道自己身體一天需要消耗的熱量後,透過這種方式,吃多少裝多少,不管是自帶便當或是外食,都能聰明吃出健康、滿足與苗條。

更多健身瘦身相關資訊,請上【輕鬆享受 就能瘦】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22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69015&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