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耳鳴/壓力大影響聽力? 按壓穴位可防耳鳴

欣新聞 發佈 2013-01-03T17:40:40+00:00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說,按壓手部穴位也有助預防耳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很多人都有耳鳴的經驗,根據過去的調查顯示,約有20%到30%的民眾曾受耳鳴困擾,但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說,按壓手部穴位也有助預防耳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很多人都有耳鳴的經驗,根據過去的調查顯示,約有20%到30%的民眾曾受耳鳴困擾,但多數都找不出原因,尤其耳鳴通常只有患者本身覺得有聽到聲音,旁人完全沒感覺,所以許多長期受耳鳴所苦的人常會被周遭的人以為是「神經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指出,自古以來耳鳴就被認為是很難治療的問題,連在古書中,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在家書中曾提到「惟常耳鳴,不解何故」,他的好友吳廷棟還告訴他,「治耳鳴只能靠靜養」,表示患者只能終身和耳鳴「和平相處」。


江裕陽表示,依現代醫學的看法,耳鳴與內耳耳蝸的微循環障礙息息相關,因為供應耳蝸的血液,來源於基底動脈、椎動脈,因此他提醒壓力大的民眾平常要經常放鬆肩頸部,並常作頭部按摩,可以預防耳鳴上身。


按摩時尤其要按耳朵周邊穴位,如翳風、聽宮、聽會、風池等穴位,翳風穴位在耳垂後耳根部的凹陷處,而聽宮穴則位於耳屏前,當人張開嘴時,此處會呈凹陷。聽會穴則位於耳屏與耳垂間,聽宮穴下方,張口凹陷處。風池穴則是位於頸項後大筋之兩側凹陷處。


如果找不到穴位,他建議可以按壓及拉、揉、捏整個耳部,另外,也可以用雙手手掌蒙住耳部,五根指頭分別輕敲頭部後枕部,此即所謂的「鳴天鼓」,是很有名的一種養生法,此外更要注意的是要時時紓壓,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而中醫治療耳鳴分為實證及虛證,江裕陽表示,實證多因風熱、痰濁、肝膽火旺、氣滯血瘀等因素引起。虛證則多由腎精虧虛、脾氣虛弱、氣血不足等因素所致。整體而言,耳鳴是經絡氣血不通,耳竅閉塞所致,所以治療耳鳴時,首須分清虛實,辨證論治。


除了口服藥物外,中醫認為經絡是氣血聯繫臟腑和軀體全身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因此中醫治療耳鳴時,通常會合併選取適當穴位作針灸治療,疏通經絡氣血,耳鳴症狀因而得以緩解或消失,但調整體質需一段時間,江裕陽提醒有耳鳴的患者,越早治療越易見效,且較不易引起聽力損失。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1506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