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預防與自我治療

句朝暉醫生 發佈 2020-05-03T19:58:01+00:00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1.肥胖2. 老齡3. 女性易患4. 從事重體力勞動,負重、登高、蹲、跪時間過長,劇烈體育運動5. 外傷6. 先天發育異常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髕股關節出現狀況比較早,主要在膝前髕骨周圍,表現為上下樓或蹲起時疼痛不適,輕的僅為關節怕涼,走平路沒有症狀。


人類自直立行走後,將靈活賦予上肢,將穩健給予下肢,膝關節就開始承受過大的負荷。膝關節是人體內最大的關節,其結構複雜、負擔又重,因而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患。俗話說"人老腿先老"或"老寒腿"都指的膝關節退化。

膝關節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支撐身體站立和行走的脛股關節,一是讓我們蹲起、上下樓及攀登的髕股關節。這兩部分相互協調、穩定、支持來完成我們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任何一部分失常都會帶來整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

我們平地行走時,脛股關節承受3倍體重的壓力,髕股關節只有1倍。當我們上下樓梯、蹲起和慢跑時這兩部分關節承受約6-8倍的體重壓力。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

1. 肥胖

2. 老齡

3. 女性易患

4. 從事重體力勞動,負重、登高、蹲、跪時間過長(礦工、造船工等),劇烈體育運動

5. 外傷(骨折、脫位、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

6. 先天發育異常(X型腿、O型腿、高位髕骨、髕股關節紊亂)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

髕股關節出現狀況比較早,主要在膝前髕骨周圍,表現為上下樓或蹲起時疼痛不適,輕的僅為關節怕涼,走平路沒有症狀。慢慢會出現行走過長後膝關節疼痛。如果患者發病時間比較短或在45歲之前出現這些症狀,我們一般認為這是髕骨軟骨炎或軟骨軟化,適當的治療和保護是可以痊癒的。如果病程比較長或超過45歲,並且X光片或核磁共振上已經有了退化性改變,就可能是骨性關節炎早期了。

脛股關節痛表現為膝關節內外側疼痛或全關節痛,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不能提重物。比較嚴重的患者我們會讓他們站著拍攝X光片,常會發現膝關節脛股之間的間隙不等高了。這就意味著狹窄一側的關節軟骨及半月板嚴重磨損。當膝關節內側軟骨磨損嚴重時,患者兩腿相併會在兩膝之間出現很大的空隙,這就是俗稱"羅圈腿",在老年偏胖的女性中常見。

其他症狀還有僵硬感,也稱"膠著征"或"晨僵",就是早晨起來時或久坐起來時膝關節感覺僵硬,要活動一會兒才能行走。到後期關節僵直,屈伸都不能達到正常的範圍。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預防與治療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典型的退行性疾病,屬於關節的衰老,難以逆轉。預防在於避免疾病的發生,治療康復在於減輕症狀、恢復關節的功能並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

關節疼痛和腫脹意味著關節負荷超過其承受的能力,應以休息為主,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站立和行走。

中醫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衰減,特別是統管腰腿的腎陽。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閉阻在膝關節和經脈之中,阻遏陽氣的溫煦、氣血的運行和關節的濡潤引起疼痛、僵直、無力和畏寒。關節內的風寒濕氣會與自然界的風寒濕氣彼此呼應、相互召喚,古人稱之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於是患者常常在春分、秋分和陰雨寒涼的時候感覺膝關節和腿部特別難受,怕涼得厲害。有的患者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還穿著厚秋褲,腰以上卻是大汗淋漓。中醫常用中藥內服外敷以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痹。

疾病意味著改變,從飲食、生活習慣到運動方式。我們不能與疾病為敵,而應該採取合作的方式。其實衰老就是我們不斷採取妥協的方式與舊有的習慣逐漸告別,我們不再擁有年輕時勇猛向前的精力和能力。服老有時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態度和隨遇而安的智慧。

(一)改變行為和運動方式:

1. 避免蹲、跪的姿勢。

2. 避免上下樓梯,儘量使用電梯;必須上下樓梯時儘量使用扶手。

3. 使用坐式馬桶;馬桶前可安置扶手以便坐起時減少膝關節用力。

4. 使用帶扶手的靠背椅,坐下和站起時可用手掌撐扶。

5. 床和坐凳要高。

6. 坐位避免屈膝過久,經常活動關節。坐位屈膝不宜超過90度 , 以15度為最好(膝關節伸直為0度)。

7. 地板可鋪軟地毯。

8. 穿平底、柔軟高品質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

9. 避免手提重物,可使用帶軲轆的拉車。

10. 避免關節受涼,儘量使下肢保暖;佩帶護膝。

11. 避免跑、跳、登山、爬樓、蹲起、舉重等運動方式,可考慮快走、散步、平地騎車、游泳(最好是自由式和仰泳)、水中體操。太極拳要避免深蹲。

12. 使用拐杖,拐杖拄在好腿一側。

13. 減輕體重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常因疼痛導致運動不足。我們還是鼓勵這些患者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體重。即使不能治癒骨關節炎,但可治癒不活動。可能開始活動時有不適感,但堅持可使致命危險降低44%。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可依個人的身體條件行中度到強勁的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水中運動),每周至少3次。運動強度為容許邊說話邊運動,連續20-60分鐘,既增強健康又不會導致關節疼痛加重或需加服鎮痛藥。


(二)物理治療:

1. 局部熱敷或冰敷,但有關節急性滑膜炎時應避免熱敷。

2. 佩帶護膝或彈力繃帶可幫助抑制關節腫脹

3. 如膝內翻或內側關節炎,可於鞋內放置外高內低的楔形鞋墊,內側角約5°,可改善內側關節力線,有效率可達75%。


(三) 自我按摩

1. 摩動髕骨:坐在床上,患側的腿伸直,大腿肌肉放鬆。用手掌將髕骨扣住,在股骨髁上做順時針及上下左右摩動,感覺輕微酸脹,勿使疼痛,約1-2分鐘。

2. 按揉髕周:體位同上。用拇、食或中指指腹沿髕骨周圍壓痛點做按揉,手法由輕到重,令其酸脹,以能忍受為度,此為重要治療手法,適合反覆施治,可持續5—10分鐘。

3. 抓捏髕骨:用四指提捏髕骨,令其酸脹,做5—10次。

4. 拿揉股前:大腿放鬆,雙手拿揉大腿前方股四頭肌,令其酸脹。

5. 膕後彈筋:按揉並彈撥膝後膕窩部肌腱,拿揉小腿後側肌肉。點按委中穴(膕窩橫紋中點)。

6. 擦膝、擦腿、擦足心:雙手相互搓擦發熱後,用雙手搓擦膝關節周圍、小腿兩側和足心,特別是足底前的湧泉穴。讓熱感慢慢透入,不拘次數。



(四)功能鍛鍊

膝關節受傷後由於疼痛不敢活動特別容易引起大腿前面肌肉萎縮(大腿無力),膝關節後面攣縮(關節不能伸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會有不同程度關節活動受限和腿部肌肉萎縮,特別是股四頭肌。關節活動正常才能做靈活而協調的運動,關節周圍肌肉有力才能保護關節穩定和平衡。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經過者幾周肌肉力量練習可達到同口服消炎止痛藥一樣的效果。自我功能鍛鍊,每周5天,6個月後改為每周2天,效果非常好。


1. 關節柔韌性練習 主要是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避免關節僵直

仰臥抱膝(屈膝練習):仰臥,屈膝儘量抱向胸部,保持10-20秒,放鬆,重複10次。儘量在無痛的範圍內,或者輕微疼痛,能夠忍受。

俯臥拉膝 俯臥屈膝,用手或健側的足將患側的腳拉向臀部,保持10-20秒。

靠牆屈膝 仰臥,雙腿緊貼牆壁。足抵牆壁,靠腿的重力慢慢下滑,至膝關節最大屈曲,保持10秒。可重複5-10次





伸直壓腿(伸膝練習) 將毛巾捲成卷放在踝關節下,這樣小腿就抬離床面,保持2-5分鐘。還可以在大腿遠端(髕骨之上)放一個小沙袋增加壓力或自己用手輕輕按壓。

2. 力量練習: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力量練習和膕繩肌(大腿後側)力量練習,加強大腿的肌肉力量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 以膕窩用力下壓毛巾卷,保持10秒,放鬆15秒後,再行,每組10次。做3-5組

股四頭肌等張收縮練習 坐位,膝關節屈曲約30度(伸直為0度)。膝關節慢慢伸直,保持5-10秒,慢慢放下,休息10秒,重複10次為1組,做3組。

靠牆下蹲

1. 靠牆站立,雙手後扶牆壁。雙足分開適宜寬度,足跟距牆壁約一掌寬。

2. 身體沿牆壁慢慢下滑,並計數由1至5(約5秒),到5時停止;保持此位置再計數至5。

3. 慢慢滑動站起。重複5次。


膕繩肌拉伸練習 坐在床上,腿伸直,以彈力帶繞過足底部,手執兩端向身體一側牽拉,保持10秒,放鬆15秒,重複10次。

膕繩肌力量練習

坐位屈膝約30-40度,以足跟下壓地板(可墊毛巾),保持5-10秒,放鬆15秒,重複10次,做2組。

站立位,以手扶椅背。屈膝向後抬起足部,保持5-10秒,放鬆10秒,重複10次,做2組。


總結:關節保護和治療的原則

1. 當關節出現疼痛和腫脹的時候儘量休息,減少不必要的站立和行走,避免運動。

2. 如果需要,可佩帶護膝。使用拐杖等輔助減少關節負重。

3. 局部物理治療,包括熱敷、理療、外用藥等。關節出現滑膜炎時應避免熱敷。

4. 自我按摩和功能鍛鍊。

5. 如果上述治療仍不能緩解,可短期使用消炎鎮痛類藥物。

6. 如果疼痛嚴重,持續超過1-2個月不能活動,各種治療效果不明顯,且影像學上可觀察到嚴重退行性改變,可考慮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