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菸,說不抽就不抽和少抽點逐漸戒,哪個成功的可能性大?

天天聽健康 發佈 2019-12-21T14:10:51+00:00

心理醫生的建議從行為方式上來說,吸菸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有些習慣在長期持續下會被想當然地認為是很自然就會發生的,比如喝水,有人習慣於喝白開水,有人必須喝茶水,有人非飲料不喝,有人只要喝水就得是咖啡;再比如排便,有人習慣於早晨起床完成,有人習慣於臨睡前進行等等。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張先生是有近三十年吸菸史的老菸民,每到冬天嗓子裡痰多的讓他很不舒服,尤其是大早晨起來總是要咳嗽好大一陣把那口濃痰咳出來才感覺呼吸順暢了,加之剛做過的體檢顯示血壓、血糖、血脂都偏高,胸片報告肺紋理增粗,醫生一再叮囑必須要戒菸,他也在想人到中年是得關注自己的身體了,就準備把煙戒了。可在說不抽就不抽立即戒菸和每天少抽點逐漸戒菸之間,他在猶豫該選哪種方法?哪個成功的可能性大呢?

心理醫生的建議

從行為方式上來說,吸菸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有些習慣在長期持續下會被想當然地認為是很自然就會發生的,比如喝水,有人習慣於喝白開水,有人必須喝茶水,有人非飲料不喝,有人只要喝水就得是咖啡;再比如排便,有人習慣於早晨起床完成,有人習慣於臨睡前進行等等。吸菸也是一樣,無論是在焦慮、興奮、思考等等各種狀態下,只不過是吸菸者把吸菸當作了一種緩解與釋放的方式,實際上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如果從一開始選擇了其它方法而非吸菸,就不會對吸菸產生依賴性。

說的這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不要認為戒菸很難,吸菸不是你必須要做的,就像把喝茶水改成了喝白開水一樣,可以重新建立起一種習慣。因此,真正想戒菸,說不抽就不抽立即戒菸更容易成功。其實,想每天少抽點慢慢戒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心理,雖然少抽了,但在吸有限的那幾支煙時會不由自主地「珍惜」每一口,吸得會更深、更多、更猛,甚至連最後一點菸頭也不放過,無疑給自己徹底戒菸增加了難度。

呼吸科醫生建議

吸菸的煙霧會經過氣管進入肺再排出來,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不僅會經過肺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還會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細胞,這種刺激是有損傷的刺激,就像用一根針刺你的手指,只要這要針存在,手指時時都會被刺而受傷,避免受傷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針拿開。

在想戒菸的人中有不少人認為,突然把煙戒了改變了氣管和肺長期習慣的環境,反而可能因為不適應而出問題。事實上,就像把那根針從你的指尖拿開,你的指頭立刻沒有了針刺的危險會更加地活動自如,如果是斷續吸菸,針刺的危險不僅仍然存在,受傷的程度可能還會更重。因此,如果真下決心戒菸就立即戒,少抽慢慢戒沒有意義,也很難做到徹底戒菸。

心內科醫生建議

眾所周知,菸草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尼古丁,它是一種生物鹼,它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可以增加心臟收縮的頻率,使血管中的血容量增加的同時回心血量相對減少,血壓便會有所升高,尤其是舒張壓表現的更為明顯,長此以往高血壓便會發生,這也是中青年人高血壓發生常常先以舒張壓升高為表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研究證實:只要有煙霧進入身體,無論是自己吸菸還是吸入二手菸,心臟與血管即會受到影響,促進及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因此,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髮展在吸菸量的多少上並沒有差別,吸一支與吸十支沒有區別,要想獲益不但要徹底戒菸,還要遠離吸菸的環境;換句話說,要想戒菸就立即不再吸,真正要戒菸每天少吸點慢慢戒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內分泌科醫生的建議

吸菸對機體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存在刺激與抑制雙重作用,比如可興奮神經使人產生欣快感,影響糖脂代謝而抑制食慾,這都是功能與代謝紊亂的結果。在實際生活中,戒菸後很多人的體重都會增加,男性體重平均會增加2.5公斤,女性平均增加1.5公斤,少數人在短期內體重可迅速增加10-15公斤,這是機體調整代謝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現象,需要通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飲食與運動等配合改善,並非是有些人認為的戒菸的「副作用」。

如果只是少吸菸,機體的這種調整便不會發生,研究證實:徹底戒菸後,同時注重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大約經一年左右的調整,機體各項代謝趨於正常,體重等各項指標會趨於正常。這是戒菸的人身體必然會經歷的過程,立即戒菸才能真正開始,逐漸少吸並不能使這個過程真正啟動。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改變行為習慣還是從身體上的改變來說,立即戒菸才會有最大的獲益,真正要戒菸不應糾結於用什麼方法。有專門的研究顯示:立即戒菸比少吸慢慢戒成功率高2-3倍,想戒菸就要做到下定決心從此一根都不吸。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推薦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