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與健康:穴位定位方法

劉中醫說健康 發佈 2020-02-20T13:39:51+00:00

穴位定位方法的確,穴位遍布於我們全身,人體上的經穴就有366 個,我們要準確找到這些穴位,就需要使用一些方法,這種確定穴位所在位置的方法,就叫做取穴法。

穴位定位方法

(小場景引入:學生用尺子量手臂長度定取穴位,老師走過來問:"你在做什麼呢?"學生說:

"老師,我在找內關穴呢,書上說內關穴在掌側腕橫紋上 2 寸,那 1 寸等於 3.3 厘米,2 寸就

是 6.6 厘米……"老師說:"停!咱們經絡上的 1 寸和 3.3 厘米那個寸可不是一回事。這節課我

們就來講講,經絡和穴位定位的這個寸到底是什麼。")

的確,穴位遍布於我們全身,人體上的經穴就有 366 個,我們要準確找到這些穴位,就需要

使用一些方法,這種確定穴位所在位置的方法,就叫做取穴法。取穴法一般分為 4 種,也就

是:體表標誌法,骨度分寸法,指寸定位法,和簡便取穴法。

體表標誌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一種方法:體表標誌法。顧名思義,體表標誌法就是利用人體表面的

各種骨性或肌性的標誌來幫助穴位定位。例如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鼻子有眼睛,有肌肉的隆

起,也有骨頭的凸顯,這些都是體表的標誌,都可以做為穴位定位的依據。體表標誌法又可

以分為固定標誌法和活動標誌法。首先,固定標誌法就是根據人體表面自然存在的固定的一

些標誌來定位穴位。例如肚劑是固定標誌,在它的正中央就是神闕穴;眼睛也是固定標誌,

在內眼角稍上方的凹陷處,就是睛明穴。在人體的背腰部也有很多常用的重要穴位,那這一

部分的穴位定位就需要先定位到脊柱的椎體。人的脊柱自上而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等。


它們的椎體分別 7、12、和 5 節。那我們如何準確快速的定位到某一個椎體呢?其實這些我

們可以通過背腰部的一些骨性標誌來定位。首先在項部的下端,當我們低頭的時候,會出現

一個最高的頸椎棘突,並且棘突會隨著我們搖頭而擺動,這個就是第 7 頸椎。在背部的兩側

有肩胛骨,而肩胛骨的上端我們可以摸到一個橫向的骨性突出,就是肩胛崗,肩胛崗內緣平

對著的是第 3 胸椎的棘突,而肩胛骨的下角平對著就是第 7 胸椎。在腰部兩側我們可以摸

到骨盆骼嵴的最高點,這兩個點相連平對著第 4 腰椎的棘突。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快速地定

位到了脊柱的 4 個點,即第 7 頸椎、第 3 胸椎、第 7 胸椎和第 4 腰椎。然後我們再在這 4 個

點的基礎上來摸其他的椎體。例如我們要找風門穴,風門穴水平橫對第 2 胸椎棘突下凹陷。


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剛才的方法從肩胛崗內緣定位到第 3 胸椎,然後再往上摸一個椎體就

是第 2 胸椎。再例如腎俞穴,該穴水平橫對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那我們就先定位到第 4 腰

椎,然後再往上摸 2 個椎體到第 2 腰椎。其次是活動標誌法,就是我們人體有一些標誌是需

要活動體位才能出現的。例如把手臂向外平展,在鎖骨的肩峰端外側就會出現兩個凹陷,這

兩個凹陷分別就是肩髃和肩髎穴。當我們張口,在耳屏的前方也會出現一個凹陷,這個就是

聽宮穴。

骨度分寸法

取穴法的第二種方法是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將人體各個部位定為一個骨節,並將它按

比例劃分並折算成寸,作為穴位定位的標準。例如在上肢,曲肘和曲腕時都會出現一條橫紋,

也就是肘橫紋和腕橫紋,那麼從肘橫紋到腕橫紋就是一個骨節,我們規定這個骨節是 12 寸,

也就是我們定位前臂穴位的時候要將它平分為 12 等分。再例如在軀幹的前正中線,上腹部

胸骨下端胸劍聯合到肚臍正中定為一個骨節,規定這個骨節長為 8 寸,定位時其分為 8 等

份,這裡的每一份也是 1 寸。這個寸才是我們穴位定位方法裡的寸。當我們要定位內關穴。


內關穴在腕橫紋上 2 寸,那麼我們就在肘橫紋到腕橫紋的 12 寸裡面找 2/12,我們可以將這

一段先分一半,再分 1/3,然後定位到 2 寸。當我們要定位中脘穴,中脘穴位於上腹部正中

線,肚臍上 4 寸,那我們就在上腹部胸劍聯合到肚臍正中這個 8 寸里取一半。由此可以看得

出來,每個人的寸都有可能不一樣,因為人有高低肥瘦,大人的 1 寸和小孩的 1 寸就不相等

了。同一個人,前臂的寸和腹部的寸也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寸是根據各個部位骨節按比例

劃分的,是一個相對的長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所以我們也就不可以用尺子來量多少

厘米了。那我們再來看看我們人體上還有哪些骨寸。在頭部正中,前髮際至後髮際的長度是

12 寸,我們以此來定位頭部的穴位。(學生提問:老師,那有些人髮際線後移,或者光頭的

人,又怎麼定前髮際呢?)問得好,對於這個問題呢,我們也有兩種方法解決。第一,在我

們額部兩側外上方,可以摸到兩個骨性凸起,就是頭角,兩側的頭角連線就可以視為前髮際。


第二,我們可以把前髮際至後髮際這個長度再延伸一下,前髮際至眉心是 3 寸,後髮際至第

7 頸椎棘突下大椎穴,也是 3 寸,那加起來,眉心至大椎穴,就是 18 寸,我們用這個長度

也可以定位頭部的穴位。接下來我們看胸腹部,男性兩乳頭連線是 8 寸,即乳頭距前正中線

旁開 4 寸,女性因為乳房隆起,不便定位,那我們可以取鎖骨中點垂直向下,也是距正中線

旁邊開 4 寸。上腹部胸劍聯合至肚臍正中是 8 寸,肚臍正中至下腹部恥骨聯合,也就是正中

骨盆相連處是 5 寸。在背部,肩胛骨的內側緣,距後正中線是 3 寸。再看上肢部,腋前紋頭

至肘橫紋,是 9 寸;肘橫紋至腕橫紋,是 12 寸。下肢部,膕窩橫紋至外踝尖是 16 寸,脛骨

內側髁至內踝尖是 13 寸。以上就是我們常用到的身體各部的骨度分寸,大部分的穴位都可

以在這個基礎上按寸劃分比例來定位。

指寸定位法

但是人體的穴位很複雜,有一些穴位我們很難用骨度分寸法來準確定位,例如我們要找三陰

交穴,即內踝尖上 3 寸,脛骨後緣。這樣就很難用脛骨內側髁至內踝尖這個 13 寸來劃分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穴位定位的輔助手法,也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種取穴法,指寸定

位法。指寸定位法規定,人體中指的中間指節兩端的紋頭距離是 1 寸,這叫中指同身寸。拇

指指關節的橫向長度是 1 寸,這叫拇指同身寸。將除拇指外的四指併攏,以中指第二節橫紋

為線,四指的寬度為 3 寸,這叫橫指同身寸。所以,我們取三陰交穴,只需要在內踝尖上,

用橫指同身寸往上取 3 寸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指寸定位法,須以受術者的手指為準;而且,

在穴位定位時,首選骨度分寸法,指寸定位法只做為輔助方法。

簡便定位法

取穴法的最後一種方法是簡便定位法。就是說,人體上有一些穴位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

定位。例如合谷穴,我們只需要用一手的拇指扣在另一手的虎口上,拇指指端下便是該穴。

又例如,我們取風市穴,只需要雙手自然下垂直立,中指指尖所觸碰的地方就是風市穴。

小結

總之,雖然人體的穴位很多很複雜,但我們只要靈活掌握以上的四種方法,便能準確快速地

找到每一個穴位。我們在取穴的時候,不要拘泥於某一種方法,有些時候需要多種方法並用。

例如,我們需要找肺俞穴,該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在定位時就需要先

用固定標誌法,找到肩胛崗內緣平對的第三胸椎棘突;然後利用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緣至

後中線為 3 寸,本穴取一半即 1.5 寸,兩者結合,便找到肺俞穴。好了,以上就是取穴法的

全部內容,謝謝大家的收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