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李冰父子開創古代水利史的新紀元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6T15:23:00+00:00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風景區與都江堰市全景衛星遙感圖

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後,首先下決心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

李冰父子邀集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由於當時還未發明火藥,李冰便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之所以要修寶瓶口,是因為只有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向東邊,才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地區的乾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裡的良田。這是治水患的關鍵環節,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寶瓶口衛星遙感圖

寶瓶口及其下游衛星遙感圖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為了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並充分發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開鑿完寶瓶口以後,又決定在岷江中修築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由於分水堰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魚嘴的建成將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

分水魚嘴衛星遙感圖

李冰父子為成都平原地區變成今後「天府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紀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廟就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宋代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後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並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築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占地5萬餘平方米,主建築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築,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

二王廟衛星遙感圖

二王廟/網絡資料圖

李冰父子雕像/網絡資料圖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諧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

策劃 任硌、王瓏

統籌 薛玉斌、李力可

運營 向昌明、張穎、蘭琬怡、何欣憶

文字 王雲璐、王英霖、馬雪莉、余方瑩

技術 謝彩雲、付猛林、何興有

視覺 雷晨翔、鍾丹、郭珂琍

新華社四川分社&國星宇航

空天地人融媒實驗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