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指南」 關於腎結石,看這一篇就夠了

中西醫結合護理 發佈 2021-09-19T14:54:37+00:00

突發側腹或下腹疼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尿血、排尿困難或疼痛……這些身體裡的「石頭」究竟怎麼長出來的?長了「石頭」又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身體裡的這些「結石病」~什麼是腎結石?


突發側腹或下腹疼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尿血、排尿困難或疼痛……這些身體裡的「石頭」究竟怎麼長出來的?長了「石頭」又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身體裡的這些「結石病」~

什麼是腎結石?

腎結石是泌尿繫結石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腎臟中形成的小石頭,當尿液中存在的鈣質、草酸鹽、尿酸等濃度過高或溶解度降低時,發生堆積、變硬,就會引發結石。

腎結石大多是這些成分:草酸鈣、磷酸鹽類、尿酸鹽,少數情況下主要成分則是鳥糞石結石和胱氨酸結石。

PS:大約有19%的男性和9%的女性在一生中會得泌尿繫結石。

至於腎結石的症狀嘛

沒有梗阻

可以無症狀或者疼痛較輕

但要是由於結石移動、喝水等原因

腎結石被尿液衝下來

進入輸尿管

那就能體會到「生孩子的痛」

腰痛、腹痛

急性發作時

疼痛劇烈

噁心、嘔吐


所以出現相似症狀,不要強撐著,趕緊到泌尿外科就醫,通過做泌尿系超聲或者泌尿系CT等影像學檢查來確定是不是結石。

要想追溯結石形成的原因

那就比較複雜了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泌尿繫結石的形成

哪些人容易得腎結石?

家族史的人。

糖尿病、肥胖、痛風和高血壓患者。

喝水少的人。

過度的體育運動(包括馬拉松賽跑)可能會增加易感者的晶體尿以及結石風險,但一般的體育運動不會增高風險。

慢性腹瀉時會出現酸性尿液,持續的酸性尿液(pH≤5.5)會促進尿酸沉澱,導致尿酸結石形成。

胃旁路手術、減肥手術、短腸綜合徵的患者,腸道草酸吸收增加,就更容易患上結石。

有其他不良嗜好和飲食習慣的人:愛吃辛辣、高脂肪、高嘌呤、高鹽的食物,嗜酒,長時間靜坐,經常憋尿等。

職業有關,一些高溫、喝水排尿比較少的工作,如工人、交警、司機會多見一些。

所以有以上情況的朋友

平時更要多多注意


腎結石患者一朝得結石

疼得那也是撕心裂肺

最後生下來可愛的小石頭

這麼一想

心裡是不是好過了一點

得了腎結石如何處理?

對於腎結石

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

小於6mm

大量喝水、適度運動有自行排出的可能,如果無法自行排出,可以服用排石藥物促進結石排出。

6~20 mm

較大的石頭無法自行排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體外衝擊波碎石、輸尿管軟(硬)鏡取出。

大於20mm

當石頭直徑大於20 mm可選擇經皮腎鏡碎石的方法進行治療。

不過,結石大小也不能完全作為是否需要碎石處理或手術治療的標準,還要看其他情況:結石沒有痛感但總導致身體相應部位反覆感染或已發生尿路梗阻的患者也需要及時治療;看是否有合併感染或者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等等。

手術方式也各有利弊

還是由醫生來給出專業的判斷

看選擇哪種手術方式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當然

做完手術不是一勞永逸

生活習慣的調整也是很重要的

多喝水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普通人每天儘可能維持2000~3000ml的飲水量),稀釋尿中的結晶結石並沖刷尿路。

少喝飲料

儘量不喝含糖量高的飲料、啤酒、濃茶、咖啡等,睡前別喝牛奶。

保證運動

增加適量運動。


複查、體檢

以前查出過有小結石自行排出的病人、因為結石做過手術的病人,最好每半年去複查一次

對普通人來說,每年一次甚至是每半年一次的的常規體檢很有必要,一旦檢查出有結石,哪怕不疼也得及早就醫,由醫生給出專業的建議和解決辦法,免得追悔莫及。

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已經確定患有腎結石

也要根據結石的成分

來調整飲食習慣

草酸鈣結石

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馬鈴薯、筍、甜菜、茭白、柿子、巧克力等食物。

尿酸結石

限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肉類、魚蝦、老火湯等。

多吃低嘌呤食物,如玉米面、麥片、蛋類、水果等。

磷酸鈣結石

少吃高磷食物,如全脂奶粉、麩皮、蝦米、南瓜子仁、松子仁等,多吃核桃仁、胡蘿蔔、西瓜、冬瓜、梨、鮮藕等。

家中可以安裝水處理裝置,飲用軟化的水。

內容來源:藥圈網微信公眾號
編輯整理: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通訊員 孫磊 秦沙沙 王晶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