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為什麼還能得癌?20、30、40、50體檢不一樣

醫事通 發佈 2020-01-13T05:18:09+00:00

不僅如此,部分惡性腫瘤也見於年輕人,如白血病、骨肉瘤等,除了常規體檢項目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腎功、腹部彩超、胸部X光等檢查外還應注意結合平時身體變化及時就醫。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給自己做個健康體檢已成為大多數人每年的「規定動作」。那為什麼還有人年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卻又突然查出癌症?



每年定期參加體檢,真的可以發現早期病變嗎?可以預防癌症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要這麼做體檢。


你的體檢方式錯了!

健康體檢不同於腫瘤篩查,會有一些看似相同的項目,但常規健康體檢的項目側重點主要在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方面,而沒有放在癌症篩查上。



而腫瘤篩查更具個性化,首先要進行腫瘤風險的問卷評估、醫生面對面交流評估,醫生會參考風險評估結果,針對具體情況推薦相應的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檢查。


各年齡段體檢有重點

體檢對於人們的健康非常重要,且各年齡階段的篩查都有不同的特點,因人而異,個性化體檢是目前最科學的慢病篩查方法。不同年齡階段體檢的側重點不同


20-30歲

這個時段的年輕人剛踏上進入社會的步伐,應重視傳染病與心理疾病的篩查,常見檢查如B肝兩對半、幽門螺旋桿菌、心理疾病自測量表等。

不僅如此,部分惡性腫瘤也見於年輕人,如白血病、骨肉瘤等,除了常規體檢項目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腎功、腹部彩超、胸部X光等檢查外還應注意結合平時身體變化及時就醫。



30-40歲

在這個年齡段慢病防控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注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檢測以及癌症早期線索的發現。

宮頸癌、乳腺癌成為女性關注的重點,如:HPV、TCT、陰道彩超等,亦可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腫瘤標誌物作為輔助檢查。


此外,疾病的發生因素部分與遺傳有關,遺傳病諮詢也應在此年齡段引起重視,給與相應的篩查,對慢病形成雙重防控。



40-50歲

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在慢病早期沒有引起重視,直到症狀嚴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就診時才被發現,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早期癌症(如肺癌、宮頸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應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女性在此階段已進入圍絕經期,體內的激素變化導致情緒的變化明顯,乳腺癌更是成了頭號殺手,可通過乳腺彩超、鉬靶、腫瘤標誌物等對乳腺癌進行早期篩查,如有家族遺傳史更應提高警惕,可結合遺傳學檢查了解自身患癌風險。


早期篩查可發現癌前病變,預防癌症的發生,是該年齡段最重要的。



50歲以上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的癌症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陡然攀升,檢查主要有兩大重點,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篩查,發現早期癌症,以早診早治為原則,提高治療效果。

同時老年人骨質流失較快,應注重骨質密度的檢測,及時補充鈣劑以及調整鍛鍊方式,預防骨質疏鬆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每年體檢報告進行對比參考

即使每年體檢都沒問題,也應該把以前的體檢報告保存起來,作為對比參考。最好能夠把前幾年的體檢報告單當做私人健康檔案存檔歸類,並把重要身體數據製成表格,密切追蹤,方便及時提醒自己。這樣可以提前預知未來5-10年內患某種慢性病的幾率。



同時,不可忽視醫生提出的各種干預、預防和治療措施,包括飲食、營養、鍛鍊、作息、藥物等,因為如果一些檢查指標處於臨界值,對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服藥治療,但飲食結構的調整、運動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