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中藥:遵循傳統,發揮療效,小罐為好!一生只需學一次

針魂姜興鵬 發佈 2020-01-25T00:16:40+00:00

中醫藥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凝聚著人民的智慧,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古老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載,經過千百年的臨床實踐,又將傳統中藥確定為八大劑型:丸、散、酒、丹、湯、膏、片、錠。

中醫藥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凝聚著人民的智慧,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古老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載,經過千百年的臨床實踐,又將傳統中藥確定為八大劑型:丸、散、酒、丹、湯、膏、片、錠。

湯劑是將藥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後取汁服用。湯劑即可由單味中藥煎煮而成,也可有幾味、十幾味、甚至幾十味中藥配伍組合的複方煎煮而成。湯劑的特點是吸收快,能迅速發揮療效,而且便於加減使用。



【1】煎藥加水量

煎藥用水以潔凈為原則,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來水。煎湯時的加水量為超出藥物3-5厘米為宜,煎第二次時應加水到超出藥物1-2厘米。


【2】煎前浸泡

藥物加水後,還必須浸泡一段時間。一般浸泡時間約為30-60分鐘,第二次煎煮時,浸泡時間應縮短。煎藥以陶罐為好,也可用玻璃或搪瓷製品,忌用鐵器,銅器。


【3】煎藥時間

一般煎藥,先用大火將中藥煮開,然後改用小火使藥液保持微沸狀態,煎煮約30分鐘左右即可。滋補保健類藥品煎煮時間應該略長一些,可煮一小時左右。


【4】入藥方法

1、先煎:貝殼、甲殼、化石以及多數礦物藥,如牡蠣、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煎30分鐘左右再納入其他藥同煎。另有一些中藥毒性較大,如附子、生半夏等,為減少其毒性,保證用藥安全。

2、後下:花、葉類以及部分根莖類等藥,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發或破壞而不耐煎煮者,如薄荷、大黃、番瀉葉等,入藥宜後下,待他藥煎煮完畢再將其納入,煎煮5-10分鐘即可。烊化:膠質藥物如鹿角膠、阿膠等,不宜與其他藥共煎,需要另外燉化,再兌入其他藥同服。

3、沖服:不宜煎煮的藥物(如芒硝),液態藥物(如竹瀝、薑汁等),宜用開水沖服或與其他藥液混合即可。


【5】煎取藥量

中藥湯劑一般每天一劑,每劑中藥宜煎煮兩次,然後把兩次煎取的藥液合起來。一般每劑按兩份等量分裝,或遵醫囑。兒童每劑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劑一般煎至400-6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用。

滋補類藥物最好在飯後服用,與之同食物混合,延長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並與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一併吸收,以利身體保健。服藥後,應少飲茶,少食蘿蔔,因茶葉、蘿蔔會降低補益藥物,特別是參類藥物的療效。


本文為針魂姜興鵬團隊原創,侵權必究!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大家一起漲知識!

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我們會及時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