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像秦朝那樣熱衷於修建長城?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20-01-21T18:36:33+00:00

漢朝和明朝是長城防禦體系最為完整的兩個朝代,但在前期,他們卻都曾經主動大規模出擊,深入草原地區,尋找對手的主力進行決戰,企圖畢其功於一役。

漢朝和明朝是長城防禦體系最為完整的兩個朝代,但在前期,他們卻都曾經主動大規模出擊,深入草原地區,尋找對手的主力進行決戰,企圖畢其功於一役。漢武帝時期,漢朝大舉出兵,多次派大兵團深入漠北,企圖尋找匈奴主力進行決戰,除了衛青和霍去病多次率軍深入草原地區之外,甚至還派李廣利遠征今天的中亞,也就是所謂的大宛馬之戰。

明朝初期,從朱元璋時期一直到朱棣時期,前後長達近六十年的時間,明朝一直在不斷的主動出擊,雖然也有過幾次失敗的情況,但總體來說,仍然是敗少勝多。畢竟,對於初期的明朝來說,輸一兩次輸得起。成祖朱棣更是六掃虜庭,乘勝逐北,企圖與蒙古主力決戰,也取得了一些勝利。甚至連年輕的明英宗,在得到蒙古軍隊大舉入侵的消息後,也主動率大軍出擊,企圖與也先進行主力決戰。

但在經歷了多次主動出擊的勝利之後,漢朝開始修長城,明朝也一樣開始修長城。明明能打贏,為什麼卻要修長城呢?其實這個問題要反過來看,會更清楚。能打贏的朝代才有機會修長城,打也打不贏的朝代,連修長城的機會都沒有。打贏了之後不修長城的朝代,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會出問題,或者是外部入侵,或者是內部叛亂。前者的典型是宋朝,後者的典型就是唐朝。

為什麼呢?因為長城線是一條基本上固定的線路,要修長城,最起碼的,你要先控制這個地區,並且能夠用部隊掩護這個地區,草原遊牧民族的軍隊不能隨時威脅這裡。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連修長城的機會都沒有了。漢朝和明朝之所以能夠修長城,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通過之前的多次主動出擊,把對手打殘了,無力在短期內大舉入犯。如果匈奴和蒙古就在長城沿線直接威脅著內地的安全,哪有機會修長城?

所以,長城不僅是一條防禦線,更是一條實際控制線。有能力實際控制,才有能力把這裡當作邊界,來修長城,如果連實際控制的能力都沒有,當然就沒有能力在這裡修長城。比如說宋朝,就沒有這個機會。從安史之亂之後,整個長城線就不在中原政權的控制範圍內了,宋朝建國的時候,遼國已經牢牢的控制了河北地區,河套一帶又在党項控制之下,河西走廊是甘州回鶻、吐蕃餘部等控制,所以宋朝想修長城也沒有機會。

長城的作用也是一直被誤解。實際上,秦漢時期的長城基本上是以夯土牆為主的,只在部分戰略要地才是磚牆。如果對手還有能力組織起大規模入侵,那麼長城是不足以構成障礙的,完全可以拆毀一部分長城,打開一個缺口,進入中原地區。明末後金進攻明朝時,就多次繞道遼西,拆毀長城,直接進入北京附近大肆擄掠。所以,那些有磚牆的地方,都是重要的軍事要點,都有軍隊長期駐紮,在明朝,這就是九邊。

也就是說,在對手以大兵團進攻中原地區的時候,中原政權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依託長城進行防禦作戰,要麼出動大兵團進行主力決戰。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原政權都會選擇出動大兵團進行主力決戰,只要打敗對手一次,造成大規模殺傷,就可以保證十幾二十年的戰略安全。

原因也很簡單,草原遊牧民族生存條件差,組織一次大規模入侵所需要的資源是非常龐大的,並不是那麼容易組織起來的。而每次這種大規模入侵,都是要先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或者統一的政權,才有這個能力。比如一次十萬人規模的入侵,那麼就意味著起碼要有一個十萬戶牧民的統一的遊牧政權,而一旦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政權的時候,往往就意味著草原地區已經完成了統一。

​對中原地區來說,只要能夠實際控制長城線,實際上都不害怕與草原遊牧政權進行主力決戰。甚至可以說,這種機會是中原政權求之不得的。從漢朝到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多次以大軍深入草原地區,都是為了尋求這種戰略決戰的機會,只要能夠戰而勝之,按照中原王朝的思維邏輯,那麼就可以迫使對手屈服,從此安生一段時間。即使不能迫使對手屈服,一旦擊敗對手的大規模入侵,就會導致遊牧部落聯盟政權分崩離析,在一段時期內失去威脅中原的能力。

所以,只要控制了長城線,中原政權並不害怕與遊牧民族進行主力決戰,而且會主動尋找這種決戰的機會。但中原政權害怕什麼呢?對中原政權威脅更嚴重的是,草原地區在缺乏統一政權的情況下,形成一些規模交大的小的政權,在靠近長城沿線的地區遊牧和生活,能夠經常性、日常化的越過長城線,到長城以內的中原地區劫掠。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迫使長城以南的定居農耕漢人不得不遷居別處,從而讓朝廷在長城線的駐軍的物資供應出現比較嚴重的困難。

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一個只有幾百人的小部落,在長城以北的草原遊牧,一旦遇到青黃不接,或者出現天災人禍,導致牲畜大面積死亡,生活比較困難的時候,就必須要組織起來,越過長城線,來漢人農民家裡搶掠。而這種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就會形成一重習慣性的行為,也就是幾乎每年秋季,他們都會提前預防性的入侵,進行劫掠。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無法提供足夠的生活物資讓他們在草原地區漫長的冬天能夠吃飽穿暖,所以劫掠是必須的。

而長城的存在,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長城在幾萬人規模的大兵團面前沒有什麼實際作用,隨時都可以被拆毀,但是只有幾十幾百人規模的小規模的、日常化的入侵和劫掠,就不太可能了。而且,朝廷可以通過固定的開放一些關口進行貿易,允許遊牧民族以自己的牛馬羊等產品,來和長城沿線的漢人農民進行交易,換取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比如茶葉、糧食、布匹等。如果哪個部落不聽話,就可以關閉這種貿易,對他們進行經濟封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