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個有關於桌球的話題弄清楚了嗎?

乒乓生活教學 發佈 2020-01-03T08:12:00+00:00

第一,關於大臂發力問題大臂經肘關節動量傳遞後帶動小臂快速內收迎前,這時大臂應明顯地、逐漸地減力,而小臂在充分啟動下,應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在手腕外展的同時加速向前;在手腕適當內收、持拍手突然緊握、中。

第一,關於大臂發力問題

大臂經肘關節動量傳遞後帶動小臂快速內收迎前,這時大臂應明顯地、逐漸地減力,而小臂在充分啟動下,應利用重力(球拍的質量)加速度的原理在手腕外展的同時加速向前;在手腕適當內收、持拍手突然緊握、中(食)指明顯頂板時擊球。這樣既便於發力集中又便於還原。

其主要特點是區別於傳統的大臂跟隨小臂繼續發力,使動量的傳遞明顯地集中在整個傳遞過程中的最頂端(這時應有將球拍「甩」出去擊球的感覺)。很多球友總感覺還原「慢」和不夠「暴」,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關於雙腳站位問題

「自然分開等肩寬或略比肩寬」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究竟是「雙內側」蹬地還是「雙足跟微虛,雙前掌外側」蹬地呢?

收腹含胸是為了降低「重心」,而「雙前掌內側」蹬地又架高了「重心」,這樣既不利於「重心」的高低調整,又不利於迅速啟動,更對直接需要低「重心」來完成的拉下旋、搓、撥等技術有牽制。在要求更迅速、更直接、更節約的大球時代,一些傳統的概念明顯過時了。所以雙腳站位時應「雙足跟微虛、雙前掌外側蹬地」。業餘球友,不要輕易模仿這招「飛龍在天」哦~

第三,弧圈球的「旋轉」與「發力」問題

大家都知道,運動中的桌球有旋轉的存在,那麼弧圈技術的旋轉則由正壓力與摩擦係數二個因素構成的。

所謂正壓力:就是球拍拍面垂直於靜止的桌球時,向前移動時加在球上的撞擊力。那麼對於高速旋轉中的桌球如何施加「標準」的正壓力呢?唯一辦法就是利用摩擦使球在瞬間靜止時來施加;


所謂摩擦係數,應該不外乎四個因素:

1、桌球表面光潔度及球體受撞擊後變形程度;

2、膠皮的表面粘澀程度和撞球後的變形程度;

3、海綿隨膠皮的變形程度;

4、底板隨套膠的變形程度。

通常一板弧圈球的質量取決於球的運行速度、旋轉強度及落點。假設落點固定,球速和摩擦就成了主要因素。運行速度包括球出拍時至第一落點(初速度)的時間,加上第一落點至第二落點(第一弧線)的所用時間,再加上第二落點至下降後期的所需時間(第二弧線);

旋轉:由正壓力和摩擦係數決定的。旋轉就是把這個正壓力撞擊點強制地加在球拍上,隨球拍的運動而圍繞桌球中心點的相對轉移過程。那麼旋轉的強弱就取決於這個「轉移」的速度和距離,距離越長、速度越快,旋轉就越強。

實際上,撞擊本身一方面是為了利用球的彈性使球增加變形而增加運行速度,另一個作用就是強制固定撞擊點,撞擊越大,固定越牢固。


桌球的表面光潔度運動員不能控制,變形程度卻是能控制的。很多人對桌球被撞擊後變形對其後運行速度和旋轉強度的影響沒有充分認識,這是對球性理解的不完整。

試想一下一個毫不變形的純圓的球在空氣中的摩擦和一個變形的圓體在空氣中的摩擦肯定是不一樣的(流線體空氣流量原理)。要想減小球的變形就只有控制和掌握對它的正壓力,但是沒有球的自身變形所產生的反彈力又會減弱球的運行速度,這就需要運動員適當掌握和控制正壓力的生成了。

除了在工具上也就是球拍的組成(膠皮的粘澀程度和厚薄、海綿的軟硬和厚薄、底板材質軟硬程度和厚薄)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擊球時板形傾斜程度的調整,也就是在發力集中前提下正壓力的施加方法問題了(其中包括撞擊力的速度、方向、時機和部位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