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易患人群有這些!身體出現這4種狀態也要注意哦!

養心娛樂 發佈 2020-02-29T23:47:41+00:00

高血脂:血脂異常,身體欠安康高血脂常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生。由於脂肪和糖類攝食過多或代謝失常而導致的血膽固醇、三醯甘油、低密度指蛋白或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稱為高脂蛋白血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血脂。

高血脂:血脂異常,身體欠安康


高血脂常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生。由於脂肪和糖類攝食過多或代謝失常而導致的血膽固醇、三醯甘油、低密度指蛋白或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稱為高脂蛋白血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血脂。

高血脂的發生與飲食有很大關係。因此,調整膳食結構和烹調方式是療高血脂的重要一環。哪些人易患高血脂呢?你是高血脂的高危人群嗎?以下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解決你的這些疑問。


(1)從性別上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脂,而女性一般在絕經期容易患高血脂。

(2)從年齡上看:年齡在40歲以後,男人體內的血脂就會越來越高。旦再有其他的誘因,那麼就很容易患高血脂。

(3)從職業上看: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更容易患高血脂,其中尤其以男性中年知識分子最為明顯。

(4)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那些長期食用動物性食物,特別是食用飽和脂癘酸過多者,容易患高血脂。


(5)從體力活動來看:那些堅持鍛鍊,或是勤奮芎動的人,不易患高血脂。而那些久不鍛鍊,不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很容易患高血脂。此外,那些長期處於緊張、苦悶憂傷、吸菸、飲酒過度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醇增多症、卒中、肥胖、口服某種藥物及家族中有高血脂的人群,也要當心患高血脂。

上述這些人,一定要注意定期檢測血脂,發現異常,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一些藥物和採取有效措施,從而降低血脂,以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血黏度增高有哪些早期信號血液黏稠度如果持續處於升高狀態,很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醫字專家認為,血黏度並非一成不變,與習慣及情志因素等密切相關。

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早保健及早治療,就能有效地阻止血脂黏稠度升維持其正常水平。血黏度升高早期常有以下幾種信號。

(1)晨起頭暈,晚上清醒:這是因為清晨大腦的血液趨於「濃縮」,大腦血流綏慢。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會有大腦昏沉的感覺。早飯後因及時補充水分,血液得以「稀釋",大腦就會逐漸變得清醒。一般來說,晚飯後,人的精神狀態可達到最好。


(2)午飯後發困現象明顯:正常人在午飯後也會有睏倦的感覺,但是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發困,如果不睡一會兒,雖然可以忍耐但是一直都會無精打采。如果能夠及時睡上一會兒,全身不適狀態可明顯改善

(3)蹲著幹活氣喘:一般來說,血液黏稠度較高的人,血液循環有一定的障得,心臟「泵血"也較吃力。如果蹲下幹活,血液循環會更加不暢,會出現明顯的氣短、胸悶的感覺。特別是那些血液黏度高的肥胖者,下蹲都常感到困難,蹲的時間稍長就會覺得非常難受。

(4)短暫性視力障得:通常,有部分中老年人經常發生暫時性的視物模糊現象,尤其是心情不好時,陰雨天或扭動脖頸後,可能還會感到視物不清。這主要是由於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到視網膜的神經,或是由於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從而導致陣發性視力障得。

如果生活中不小心發現有以上幾種情況,就要懷疑是否血液黏稠度高了,需要趕快到醫院抽血檢查確診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高血脂要早防早治,高血脂在老年人群中極為普遍,並且在中年人群中也有多發的趨勢,已成為威脅現代社會人們生命的重要因素。醫學專家們發出忠告,高血脂要早防早治。不論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脂,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密切關係,而且還是誘發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同時,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因此,早期發現和積極防治高血脂十分重要。在高血脂的防治上,除了生活方式及環境是值得注意的因素性別、年齡等不易改變的因素外,飲食因素是首要的,儘量避免食用含糖較多的糕點及罐頭等食物,減少動物腦、肝、賢、蟹黃、魚子、蛋黃、松花蛋的攝入量。同時要適量增加豆類食品、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海帶、洋蔥、山楂、芹菜、冬瓜、粗燕麥、蘋果及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同時,對於那些療效不佳或已有冠心病和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應給予藥物治療。調脂藥物種類很多,可遵醫囑根據血脂異常的類型選用不同的調脂藥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