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致死,是真的嗎?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這份瘦身攻略,收藏

學會之聲 發佈 2020-05-11T19:20:41+00:00

今天是5月11日,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建議每天做柔韌性練習 15 分鐘。因傷病而出現平衡障礙的老人,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鍛鍊,建議每天做平衡練習 15 分鐘。

今天是5月11日,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我國超重人數約兩億


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全球範圍內肥胖人群越來越多,最新統計顯示,我國超重人數約有兩億!達到肥胖程度的超過9000萬,與之密切相關的糖尿病患者人數約為1.1億,雙雙居世界首位。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確定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它也是當今社會僅次於吸菸的致死原因。



肥胖可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如:糖尿病等代謝併發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等等。


如何界定肥胖?


國際上通用以體重指數(BMI)來劃分:BMI=體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米)


  • 通常女性的正常體重指數為21~23
  • 男性的正常體重指數為22~24
  • 超過正常數值,但低於28的,界定為超重;在28以上的,則屬於肥胖症的範疇。


肥胖可能與什麼有關?


醫生表示,「防肥胖,從胎兒期就要開始了。」如果孕期不注意,生出八九斤甚至十來斤的巨嬰,孩子今後發生肥胖、糖尿病的幾率就要大很多。另外,由於遺傳因素,胖爸媽生出的孩子,肥胖的幾率會更大。


營養專家介紹,人類發胖的原因有很多種,除卻遺傳因素、荷爾蒙異常、激素分泌不正常等生理原因, 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不足、宵夜、情緒飲食,這些生活習慣問題其實占肥胖「誘因」中很大的比例。



肥胖怎麼破?


專家介紹,主要的控制體重方法還是改善生活習慣。通過科學的飲食合理的運動,可以使體重得到控制。確實有一些人,體重非常高,嘗試了各種方法,可能有短期的體重改善的作用,但是很難長期堅持。



對於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採用一些能控制血糖,又改善體重的藥物來幫助他們。實在過胖的患者,肥胖對他們的睡眠,血糖控制,血壓控制,關節都有巨大的影響,這樣的患者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去減肥。


這些藏在生活中的瘦身攻略

趕緊收藏!


相信很多人關心的點是

怎麼瘦下來?

我們先從嘴巴開始

大家估計都聽說過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那我們先從怎麼吃少的晚餐開始!



全世界最健康的晚餐食譜!


1加蔬菜


很少有人早餐吃蔬菜,中午也常常只能吃快餐或外賣,蔬菜都很少。如果晚餐再不吃,那肯定是沒法滿足每天500克蔬菜的健康目標。



2加粗糧


粗糧薯類雜豆特別好,幫助減肥、緩解便秘,還能預防三高。晚上有點時間下廚,就是吃這些的好機會。雜糧飯、烤紅薯、雜糧豆粥,都是非常好的晚餐主食。



如果你減肥心切,也不用餓著自己,不如試試——

  • 水果 + 酸奶
  • 粗糧豆粥 + 蔬菜
  • 豆子 + 堅果 + 蔬菜
  • 薯類 + 豆製品 + 蔬菜


最佳晚餐時間:睡前4~5小時


晚餐最佳時間是18點左右,儘量不要超過晚上20點。20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晚餐後4小時內別睡覺!晚餐少吃睡得香,具體吃多少,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


網上流傳了不少21天斷食減肥法,真的有效嗎?


短期是有效的,長期是否有效關鍵看生活方式是否因此而根本改變。


這個方法也不是神話,與之前的低熱量攝入、低碳水、高蛋白飲食減肥法類似,但目前營養學家並不推薦這樣的飲食方式,還是強調總量控制、均衡營養,飲食結構合理性勝於攝入量的計算。減肥最大的問題是反彈,科學家已給出了解釋,人體的能量平衡存在一個調定點,這個調定點很穩定,飲食控制並不能改變這個調定點。因此減肥並不是看短期效果,生活方式的改變才是關鍵,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年甚至更長時間,而生活方式的改變要保持終身,絕對不是21天就能完成的。



那我該做哪些運動才有效呢?


1. 負重肌力運動


剛開始,建議去醫院接受系統的評估,在醫生或治療師指導下進行,以避免運動損傷。


開始設定 1~2 斤左右的負荷,根據身體反應,逐漸增加負荷,重點練習上下肢和胸背腹部的肌肉。


每重複 10~15 個動作為一組,組與組之間稍作休息,練習 5~7 組不同部位的鍛鍊;每天可以照這樣,在早、午、晚鍛鍊 2~3 次。


負重用到的重物,可以是一些專業運動器械。也可以在家中採用:沙袋、啞鈴、彈力帶


2. 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


快速步行


非常適合老年人的有氧練習。可以使用計步器或運動手環,在進行日常活動時也記錄每天的步數,應每天累計達到 10 000 步以上。


每天儘可能快速地步行 30 分鐘~1 小時


最佳速度是:有點深呼吸,輕度出汗,爭取 10 分鐘 1 000 步,或者提速到 10 分鐘 1 000 米。


游泳或水下步行


有關節炎的朋友,可選擇對髖膝關節沒有壓力的運動方式,例如游泳,或在游泳池內行走。時間掌握在 30 分鐘左右即可。


3. 柔韌性訓練


能提高老人關節和韌帶的運動幅度、靈活性和準確性,提高骨骼抗壓和抗扭轉的性能,特別適合有摔倒風險的老人。


包含牽伸、彎曲、旋轉練習的各種健身操和太極拳,都很推薦。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要緩慢循序漸進,被牽拉的肌肉韌帶有輕微不適感即可,不能急於求成引起疼痛,防止拉傷肌肉韌帶,損傷關節。


建議每天做柔韌性練習 15 分鐘。


4. 平衡訓練


能增強老人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減少跌倒、髖、腕和腰各種損傷的發生。


比如:抬腿練習,單腿站立練習,手膝位四點支撐練習,閉目站立練習等。


5. 牢記這些安全注意點


練習應從易到難;


先在睜眼狀態下練習,逐漸過渡到閉眼練習;


逐漸增加重心的轉移和擺動,幅度要從小到大,速度不宜過快;


在家中鍛鍊時,旁邊要有人進行保護;


要遠離家具等堅硬物體,以防失去平衡而撞傷;


因傷病而出現平衡障礙的老人,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鍛鍊,建議每天做平衡練習 15 分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