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的卵巢囊腫

保健醫苑 發佈 2020-04-01T12:29:17+00:00

而它的「餡」可以是水,是血,是油脂,是膿液,是似肉樣的組織……總之,卵巢囊腫屬廣義上的卵巢腫瘤的一種,各個年齡均可患病,但以20~50歲最多見。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有各種不同的性質和形態。2.可以消退的卵巢囊腫生理性囊腫:對於育齡婦女,卵巢在整個月經周期也會出現周期性的改變。

文/北京醫院婦產科 楊曉科


我們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女性同胞們拿著婦科超聲波結果諮詢:「大夫,您看我這卵巢上長了個包,沒事兒吧?」由於醫學知識的缺乏,有的人因為卵巢上長包,過度緊張,害怕是惡性腫瘤而終日惶惶不安;有的人卻絲毫不在意,不上心,壓根不去理會這個卵巢包塊,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卵巢囊腫需要我們警惕,及時醫治,什麼樣的卵巢囊腫會自行消失,不需干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卵巢囊腫的監測及處理。


1.什麼是卵巢囊腫

打個通俗的比方,卵巢囊腫有點像包子,外面是皮,裡面是餡。只不過這個「包子」比普通包子複雜太多,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有可以自行消退的,有持續存在的;有良性的,有惡性的;有實性的,有囊性的;有單側的,有雙側的。而它的「餡」可以是水,是血,是油脂,是膿液,是似肉樣的組織……總之,卵巢囊腫屬廣義上的卵巢腫瘤的一種,各個年齡均可患病,但以20~50歲最多見。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有各種不同的性質和形態。

2.可以消退的卵巢囊腫

生理性囊腫:對於育齡婦女,卵巢在整個月經周期也會出現周期性的改變。在月經早期,卵巢會生成卵泡,長得大的可達3~4 厘米,形成所謂的「卵泡囊腫」;在月經後期,排卵後的卵泡壁塌陷形成黃體,有的黃體在消退過程中可能發生囊性變,囊內積滿液體,形成典型的「黃體囊腫」。

如果女性平時沒有任何不適,行婦科超聲又提示卵巢囊腫,大小在2~6 厘米之間,純囊性,透聲好,這種表現一般考慮為生理性的囊腫,不需要特殊處理,兩到三個月經周期後囊腫會自行消退。通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月經乾淨後再次複查B 超,注意關注囊腫變化。

3.持續存在的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一旦持續存在,超過三個月不消退,多考慮為病理性囊腫。由於卵巢的組織成分複雜,所以這類囊腫的種類繁多,絕大多數為良性,少數為惡性(癌)。良性的卵巢囊腫常見的有包著油脂、骨骼或者是毛髮的畸胎瘤,有包著黏稠巧克力樣液體的「巧克力樣囊腫」(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有包著炎性液體的炎性包塊。

每種囊腫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畸胎瘤超聲波的表現是無回聲囊腫里可見短線樣強回聲或「麵糰征」,查腫瘤標記物AFP 可以有升高,可疑者可進一步行盆腔CT 檢查幫助鑑別;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有可能有痛經、不孕等症狀,超聲波表現是無回聲囊腫里可見點狀強回聲充滿,查腫瘤標記物CA125 多有升高;而炎性包塊的患者多有腹痛、發熱等不適,常常有盆腔手術史或多次人工流產史,抗炎治療多有效等。病理性卵巢囊腫絕大多數都需要手術治療,具體的手術指征、方式及時機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以及腫瘤大小、位置及影像學特點或腫瘤標記物的情況綜合判斷。


此處需特彆強調一點,對於40~50歲,尤其是絕經後婦女發現卵巢囊腫,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卵巢的惡性腫瘤就常發生於50 歲以上女性,死亡率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由於卵巢深藏於盆腔,臨床表現隱匿,待出現腹脹、腹水及腹部包塊等「三聯征」時,約70% 的女性已處於腫瘤晚期。且卵巢惡性腫瘤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也只有30%~40%。對於年齡50歲以上的女性,未生育或者不孕、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者,單獨服用雌激素藥物超過10 年者,乳腺癌易感基因發生突變的人群,以及卵巢腫瘤或惡性腫瘤家族遺傳史者,這些高危女性人群更應該注意定期監測婦科B 超,而普通人群婦女也應該至少每年行一次婦科B 超檢查。特別是當B 超表現為囊實性包塊,包塊血流信號豐富,腫瘤標記物異常升高時,這些多為卵巢惡性腫瘤的徵象,需要患者及時就醫診治。


4.卵巢囊腫的治療

病理性卵巢囊腫常需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式取決於患者年齡,是否惡性,囊腫的部位、體積、大小、生長速度,是否保留生育功能以及患者的主觀願望等因素而定。

良性卵巢囊腫的手術治療:

①卵巢囊腫切除術:年輕患者尤其是絕經前患者多採用此種術式,而儘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

②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年齡較大(45 歲以上)或絕經後患者,可行單側或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

惡性卵巢囊腫的手術治療:多數患者就診時多已達晚期,因此要盡一切可能切除原發囊腫及所能見到的盆腔、腹腔等轉移灶。

總之,卵巢囊腫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囊腫,生理性囊腫多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腫常需手術治療。因卵巢囊腫種類繁多,性質又有良惡之分,故女性同胞們發現卵巢囊腫後一定要就醫,遵醫囑定期監測,及時治療。


郵發代號:82-33,歡迎訂閱,訂閱有好禮!

我們竭誠歡迎廣大醫護人員(撰寫醫學科普)和社會人士(撰寫人生感悟、名人養生)踴躍投稿,來稿一律不退, 請自備底稿。文稿不拘文體、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備科學性、普及性、實用性、新穎性,字數以2000 字內為宜,請勿一稿多投,否則本刊拒付稿費。文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

投稿郵箱:health-care@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