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聊兩晉時期統治者對「軍人」的態度

千言古范 發佈 2019-12-30T09:27:59+00:00

要想一匹馬跑的久,跑的遠那麼騎馬的人提供給戰馬好的精神草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王朝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是輕蔑地,鄙視地,那麼就相當於又想馬兒跑又想不給馬兒吃草,而晉朝就是一個十分鄙視士兵的時代。

自古以來便有「士農工商」的所謂說法,在這個說法中將社會之中的幾個比較重要的階層按照不同的等級進行了劃分。其實古代的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將社會按照階級劃分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其中竟然沒有提到古代社會之中的一個重要階層,士兵階級,他們的地位如何?古代統治者對於「軍人」的態度又是什麼樣的呢?

由於古代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在各個王朝、時代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研究古代統治者的對於士兵的態度必須要選擇一個具體而又詳細的時間來進行分析,本文就以歷史上士兵地位大幅度的降低,統治者對於士兵態度變得越來越惡劣的兩晉時期來進行分析。

如果將士兵比作一匹戰馬,而一個王朝被比作騎在馬匹上的人的話,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猶如餵給馬匹的精神草糧,是好還是壞就有很大的影響。要想一匹馬跑的久,跑的遠那麼騎馬的人提供給戰馬好的精神草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王朝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是輕蔑地,鄙視地,那麼就相當於又想馬兒跑又想不給馬兒吃草,而晉朝就是一個十分鄙視士兵的時代。那麼許多人就好奇晉朝這樣的朝代為何會有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愚蠢措施呢?其實晉朝的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逐漸下降是由一系列因素決定的,下面我將為大家述具體分析兩晉統治者對於士兵的具體態度的轉變過程。

一 從徵兵制與募兵制到世兵制,漢末之後統治者對士兵態度的大轉變

細讀一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古代王朝對於士兵的態度是好是壞,是否發生轉變主要是看這個朝代朝廷徵召士兵,維持軍隊的制度究竟是什麼,好的士兵制度的實施往往會使得古代統治者對於士兵大幅度的提高,而不好的士兵制度的實施也會大幅度的降低士兵的地位,影響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

東漢末年以來有好幾種徵召、建立軍隊的方式,首先是徵兵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征戰沒有一天歇過的。為了應付大規模的,十分頻繁的戰爭各個諸侯國紛紛選取了徵兵制度,徵兵制度是古代平民在平時沒有戰爭的時候在家裡務農,從事農業生產,接受一定程度的訓練。而到了戰爭爆發的時刻便會被官府要求帶上武器盔甲參加戰鬥,這種制度要求國家對於地方有一個極大的控制力。

第二種方式便是募兵制,募兵制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出即從人海中選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成為自己的士兵。自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吳起採取了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天下聞名的魏武卒之後歷朝歷代都想盡辦法建立一支可以長久維持的士兵制度,不過建立這種制度十分需要消耗錢財。

我國古代要想徵召士兵,建立軍隊有許多種制度可以選擇,例如漢朝時期採取的就是募兵制與徵兵制相結合,而且由於漢朝能夠靈活的運用募兵制度與徵兵制度相結合使得漢朝的軍隊十分的強大。而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了不斷下降,堅持採取徵兵制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另外一方面長年交戰使得割據勢力的財政十分稀薄,於是募兵制也被迫最終破產。

此時此刻擺在各個割據勢力的首腦面前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新的適應新的形勢的徵兵以及維持軍隊的制度,於是世兵制就這樣逐步發展起來了。

世兵制度就是世世代代士兵的意思,由於東漢末年戰亂,各地的軍閥將人口集中管理,形成軍戶,成為軍戶的士兵會子襲父業繼續當兵。沒有募兵制度需要消耗巨大的錢財,沒有徵兵制度十分的難以實行,世兵制度解決了軍閥士兵來源的根本問題,因此得到當時的軍閥的學習,甚至流傳到了後代接著使用。

世兵制度是東漢末年四分五裂產生的原因,它的誕生徹底使得士兵的地位開始大幅下降,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也變得十分的輕視。

二 承襲世兵制的原因,西晉統治者對士兵的態度就開始不太看重

上文中曾經提到世兵制度是東漢末年的特殊情況之下產生的,然而由於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不斷,士兵的重要性十分的巨大,有志者例如曹操因為都想一統天下因此對於士兵的態度還是沒有太大的改變,士兵在統治者依舊是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下層士兵仍然可以通過立功來獲得晉升。

然而晉朝與東漢末年相比就有大的不同了,首先是隨著漢朝的不斷衰敗而開始壯大的豪強士族在晉朝已經形成巨大的勢力了,因此社會實際意義上的等級已經形成了。《太平御覽》中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記載即:「士卒百工履色無過綠青……士卒百工都得著假髻……士卒百工在得服瑱璫。」在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得看到士兵得社會等級已經與百工處於統一層次了,而百工的組成基本都是奴僕、邢徒這樣地位十分低下的階級,因此可以看到說在西晉時期士兵的地位是如何的低下了,西晉的統治者對待士兵的態度就如同對待奴僕、邢徒一般。

三 士兵地位急劇的下降,東晉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十分的惡劣

西晉時期雖然士兵的地位已經十分的低下,但是到了東晉時期士兵的地位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遭遇到了更大的下降,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態度更加惡劣到了極致。西晉時期雖然士兵社會地位低下,但是社會尚未形成一種十分巨大的、普遍的對於士兵的歧視,例如《晉書·王尼傳》中記載;「輔之等齎酒詣護軍門……護軍大驚,即與尼長假,因免為兵。」護軍絲毫沒有因為王尼的士兵身份看輕王尼,由此可見西晉時期士兵的地位尚未跌到谷底,然而東晉時期士兵的地位卻更加的惡劣了。

西晉時期由於司馬家先滅蜀國,在於公元280年沿著長江南下滅亡了割據江南的吳國之後結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使得國家能夠相對穩定,所以對於西晉朝廷來說軍隊也並不是那麼的缺乏,所以士兵的主要來源還是普通的百姓,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統治者對士兵的歧視態度

然而到了東晉時期一方面經歷過五胡亂華時期東晉的領土損失一大半,軍隊也因為八王之亂而消耗殆盡,因此急於補充兵員。另一方面由於中央權威喪失,對於地方的管轄控制力大幅度的衰退,因此東晉一邊急著補充兵員,一邊卻又找不到足夠的兵。於是此時病急亂投醫的東晉決定充發奴隸、罪犯等進入軍隊,這樣就使得原來以平民百姓為主要組成部隊的士兵逐步轉換成為奴隸等為主,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力統治者的態度,東晉士兵的壞形象已經傳了出去,這直接導致東晉統治者對士兵的態度急劇下降。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晉朝堅持不改變看輕士兵的態度卻又要士兵替他們賣命最終導致晉朝的滅亡。

東晉以來由於北方的淪陷使得整個王朝陷入了一種十分巨大的危機,苻堅南侵等大規模的戰役都說明東晉時期周邊國家的戰爭不斷的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東晉統治集團為代表的統治階級不能認清形勢、積極爭取士兵的忠誠與好感,反而卻一味的看清歧視底層士兵,加劇統治者對於士兵的歧視,這些都使得東晉政權很難得到士兵發自內心的效勞。因此東晉自317年開始立國的百餘年裡面各種政治鬥爭不斷,許多士兵出身得武將都代表著士兵集團與士族為代表的統治集團不斷的對抗,最終直到劉裕建立南朝國家宋朝,這場由於統治者階層的自大,高傲,對士兵的十分惡劣的待遇引發的持續上百年的鬥爭最終是士兵獲勝。

結語

自古以來,士兵便是一個國家的統治基石。士兵就像是一匹戰馬,把握的好可以駕馭戰馬,把握的不好卻會導致馬失前蹄,而且給馬兒好草料即統治階級改變輕視普通士兵的習慣,重視統治者對待士兵的態度才能通過馬兒走出更遠的路程。

兩晉時期即西晉以及東家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由於特殊的國情、晉朝自身得位不正遺留下來的許多問題、世兵制本身固有的弊端導致兩晉的統治者都沒有採取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士兵,十分的輕視士兵的存在,因此沒有獲得士兵的支持兩晉朝堂與地方陷入無休止的爭鬥、交戰與混亂之中最終使得自己十分虛弱。

1、《太平御覽》

2、《晉書·王尼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