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科普」「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很多在這5點區別明顯

晨郴州 發佈 2020-04-03T17:12:57+00:00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必須先學會爬行: 在學會走路的過程中,有些寶寶是先學會了爬才慢慢會走, 而有些孩子直接就學會了走路。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在育兒界廣泛流傳的這個規律,學會爬行可以發揮很關鍵的作用。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必須先學會爬行:

在學會走路的過程中,有些寶寶是先學會了爬才慢慢會走,

而有些孩子直接就學會了走路。

難道是不准了嗎?

事實上,這兩種方式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寶媽就非常關心:

先會爬後會走的寶寶和不爬就會走的寶寶有什麼區別呢?

01

在這5個方面,二者有區別

① 身體協調性不一樣。

最直觀的,會爬行的孩子感覺功能更協調。曾有調查顯示,大多數有感覺障礙的寶寶都沒有在嬰兒期學會爬行或爬行的時間非常短,而爬行是公認的預防感覺障礙的最佳方法。

寶寶在爬行時涉及到手掌、膝蓋、腿部等多個部位,同時還能鍛鍊胸腹、背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這對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是個考驗。

多多爬行能夠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對寶寶的發育好處多多。而沒有經過爬行訓練,或者訓練很少的孩子,在身體協調性上恐怕要弱一些,有的還會發生「順拐」

②大腦發育不一樣,

擅長爬行的寶寶,大腦發育更完善。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爬行或不爬行的寶寶在智力發育上存在什麼區別,但是爬行確實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因為爬行需要加強大腦與小腦之間的配合,因此可以豐富它們之間的神經接觸,而每一次爬行都可以提高大腦的積極性,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樣一個促進大腦發育的大好機會。

所以家長不要怕髒或者怕累,就人為地阻止寶寶爬行,這不僅是一項大運動發展,更牽扯到孩子的空間智力發育。

③探索慾望不一樣。

寶寶在很長時間都是通過爬來了解周圍,認識世界的。通過爬行,他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這與被媽媽抱著去不同,自己爬行會讓他充滿成就感。

爬行的過程是寶寶自主探索的過程,所以愛爬的寶寶會對世界抱有更強了的好奇心,這與總是被媽媽抱著去看不同,爬行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專家們都鼓勵寶寶多爬行,有研究表明,擅長爬行的寶寶身體更強健,反應更敏銳,性格也更開朗。

別小看了這點差別,幼年的細節在固化後會形成習慣,較之於很少爬的寶寶,愛爬的寶寶性格更活潑一些,反應也較為敏銳。

④ 爬行能夠鍛鍊寶寶大腦前庭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從小練習爬行的孩子長大後,發生暈車和恐高的幾率更小。

與不會爬行的寶寶相比,那些善於爬行的寶寶們在長大之後,暈車、暈船或者暈機的可能性往往會比較小一些。

兩種寶寶各自側重的協調性和運動能力有所不同。

會爬行或者擅長爬行的寶寶協調性以及運動能力都比較強。

這是因為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需要運用到身體上非常多的部位,能夠精確地鍛鍊到手、腳、腿、腹部、胸部和背部這些部位上的肌肉,加強各個部位之間的相互配合。

02

孩子「不爬就走」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有的寶寶直接跳過了爬行階段,而直接進入到學步階段呢?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1、父母不給機會

許多父母過分呵護,擔心孩子爬的時候弄髒了或碰傷了,總是放在學步車裡,他不用爬就會邁步走路,這樣沒有給寶寶創造條件讓他有機會訓練爬,自然就不會爬。

爬是人類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的重要環節,尤其對嬰兒的身體和智力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在爬行中嬰兒的腦神經、運動神經、肌肉和骨骼得到統一發展,為孩子健康發育成長奠定基礎。一般嬰兒在七、八個月就開始訓練爬,若一歲的孩子還不會爬,對他的正常發育就有一定影響,這時父母千萬不要省事,務必給孩子訓練爬行的機會。

2、寶寶運動發育遲緩

若十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坐、不會爬,應警惕存在運動發育遲緩的可能。如果孩子有異常出生史,如有窒息、臍帶繞頸、羊水三度混濁、早產等情況,就更應考慮這種可能。建議請當地小兒康復科醫生給孩子做個評估,明確是否有運動發育遲緩,如果有的話,需要及早開展康復訓練和治療。

3、寶寶身體上的問題

寶寶若患有先天性運動系統疾病、腦性癱瘓、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病症,就容易表現為不會爬行。所以媽媽要仔細地尋找原因,不要掉以輕心,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其他異常表現,及早帶寶寶就醫,以免貽誤治療,使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4、寶寶爬的動力不夠

孩子會獨坐之後,就會獨立玩耍了。孩子穩穩地坐在地板上或床上,兩個小手就可以抱著或雙手交換著玩具玩了,這就是孩子獨立的開始。但為什麼孩子不好好地坐著玩,不安安心心的坐著非要爬呢?

這就是孩子開始不滿足手中玩的東西了,當他看見周邊不遠有他感興趣的玩具和東西時,他就要試圖前往探取。這就告訴我們,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是孩子想爬的真正原因和動力。

如果這時孩子還不具備爬的能力時,他就只有翻滾過去探個究竟或獲取他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先有滾後有爬的緣故。滾過去畢竟沒有爬過癮,更沒有爬有利於向前探索和取物。因為,爬是在兩眼的指引下直奔目標,而翻滾則有點瞎矇的感覺,很有可能偏離目標方向。

如果這時,家長已充分滿足和代替了孩子對周邊東西探索的需求,孩子不用爬大人就已經將孩子所想要的玩具或感興趣的東西送到了他手裡,孩子也就失去了爬行的原動力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懶於爬行,一旦錯過了爬行的關鍵期,再想讓孩子去爬就沒門了。要想孩子願意爬,家長千萬不要急於滿足孩子的需求,一定要設法引誘和鼓勵孩子前往探物才行。

5、爬的肌力不強

我們都知道,孩子爬行是一個全身的運動,需要四肢、頸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參與。爬行對於一個剛剛滿八個月的孩子而言,不是一個很輕鬆的體力活,沒有一定的肌力是難以完成。孩子一出生時,脂肪比較多,而肌肉的發育欠佳。這是為了適應孩子的生存的需求,吃得多,睡得多,動得少的緣故。

隨著孩子逐漸的發育,抬頭,翻身和獨坐之後,孩子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活動的次數也就多起來,肌肉的發育也隨之增加,肌力也變得越來越「Strong」。這就為孩子的爬行儲備了肌力,奠定了基礎。

如果我們的家長在孩子開始爬之前,時常將孩子抱在懷裡,很少讓孩子抬頭、翻身和坐,當然也包括不給孩子做嬰兒被動操,這樣讓孩子失去了肌力鍛鍊的機會。一旦孩子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孩子就必然四肢無力,感覺好辛苦,好累,而不是很輕鬆、很「Easy」。

這時孩子就很容易地本能的放棄了爬行,或賴著趴著不動。這就是為什麼在有些小胖墩中間,不願或懶得爬的原因。這些小胖子,越胖越不想動,越不活動肌力就越弱,別說要他爬,就是翻個身都很困難。要想孩子有力氣爬,平日一定要多活動,多鍛鍊,多做嬰兒被動操,增強孩子的肌力才行。

6、爬的協調能力差

爬行需要肌力做支撐,但僅僅有肌力孩子依然不會爬?這又作何解釋呢?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爬行的過程。我們都知道,爬行是一個四肢協調運動的過程,需要四肢左右交替,上下前後運動才能爬行。除了四肢協調運動之外,爬行還需要孩子抬頭向前張望,這就需要眼睛和頸部肌肉的參與。

從孩子最初的匍匐爬,進而手膝爬,最終像猴子一樣手足著地爬,這就需要腰背、腹部的肌肉協同四肢一起協調運動才行。如何在孩子爬行中保持孩子的身體平衡而不摔倒,並能隨時調整爬行的方向,向前、向左、向右甚至轉身,這就需要大腦的平衡功能參與其中。

由此可見,孩子的爬行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將感覺運動協調統一指揮的大腦。

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健全有力的四肢,如同只配有硬體的電腦,是無法正常的工作。還必須要安裝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才能將所有的硬體有機連接起來發揮其電腦的強大功能。而這個電腦軟體就是孩子大腦的感覺運動統合功能。在孩子爬行的過程中這個協調運動的能力是受左右大腦共同支配的結果。

如果孩子的左右腦缺乏連結,我們將此稱之為大腦感覺運動統合障礙。那麼這種大腦感覺統合能力差的孩子就肯定不會爬行,至少爬起來很難看,如有的側著身爬、有的僅靠上肢的力量拖著身體爬,還有的甚至像海豹一樣用腹部蹭著地向前爬,有的乾脆坐著挪動著身體向前移動等。

03

寶寶爬行有規律,父母不要「跨越」

在孩子七八個月大時,已經萌發了爬行慾望,多數以匍匐爬行為主,利用腹部的力量蠕動著向前爬行或向後退。

等到寶寶繼續發育,會從手膝爬行變為手腳爬行,而且爬得更快了。可以用這種方式去他們想去的地方。自由度也更大了。

怎麼教寶寶爬行

1、多提供機會

寶寶在四五個月大時,如果老把寶寶放在推車裡,寶寶很難有機會主動去爬。

2、模仿爬行

有些寶寶不會爬,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小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這時可以找一個會爬的小朋友來玩,兩個寶寶在一起,鼓勵他們爬。當寶寶看到另外的小夥伴爬行時,他也就會模仿,很快學會爬。

3、適當輔助

寶寶在爬行時四肢如何協調一致地運動是個最大的難題。他們經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父母可以站在寶寶身後。

同時,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隻腳,當他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隻腳,如此協助,幫他渡過爬行關。

【來源:汝城縣婦幼保健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