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抓中藥,記得問清楚3個關鍵問題,否則會影響藥效

針魂姜興鵬 發佈 2020-03-11T13:18:16+00:00

所以,我們在看中醫、抓中藥時,記得要問清喝中藥的3個關鍵問題,否則方法不對,影響藥效,耽誤病情,還浪費錢。

我先問問大家:你會喝中藥嗎?我相信很多人回答不上來!

中醫和西醫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中醫是一人一方,高度人性化。甚至喝中藥都有大講究。所以,我們在看中醫、抓中藥時,記得要問清喝中藥的3個關鍵問題,否則方法不對,影響藥效,耽誤病情,還浪費錢。


【1】服用溫度有講究

01 溫服:適合一般藥物和滋補藥多用此法。將中藥湯劑放至溫熱熱時服用,是最常用的服用方法。

02 熱服:適用於外感風寒、解表發汗,治療內寒症的湯藥。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服後還須蓋好衣被,或喝點熱粥,以幫助出汗,這樣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03 寒服:適用於解毒藥、止吐藥、清熱的湯藥。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可助清解熱毒,治療內熱症。


【2】服用時間有講究

1、 空腹服:三類中醫適合在早晨未進食前空腹服藥。

01 滋補作用的湯藥,空腹服藥以利於充分吸收。

02 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湯藥,空腹服藥可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

03 通利大便的湯藥,空腹服藥利於增強藥效。

2、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

適合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宜在飯前服湯藥。

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不受胃內食物稀釋的影響,快速吸收起效。

3、飯後服:

適用於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可使藥性上行,減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

4、睡前服:

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


【3】服用次數有講究

01 頻服法:一劑湯藥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

01 適合治療慢性病、病情輕的中藥。

02 適合易嘔吐的患者,要先少後多,分多次服下。

03 一般咽喉疾病湯藥,多次含服,藥液與口腔咽喉充分接觸,利於藥效發揮。

02 頓服法:適用於治療重病和胃腸道疾病。一次將湯藥服完,這樣藥力大而猛,能充分發揮藥效。


最後,教一個喝中藥不"苦"的小妙招!

吸管喝中藥:由於舌根部對苦味很敏感,所以小孩和老人服用喝中藥時,可用吸管吸入直接吞飲,減少藥液與舌體的接觸,可減輕中藥的苦味。本法不適合需要小口多次含服的咽喉疾病湯藥。

特別提醒:中藥加糖不宜隨便使用!


本文為針魂姜興鵬團隊原創,侵權必究!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大家一起漲知識!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我們會及時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