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養生:掌握正確的胃經養生方法,讓胃安然無憂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3-11T19:24:27+00:00

足陽明胃經是十二經脈中一條大的經脈,其循行路線長,分支多,聯絡了諸多部位,胃經養生尤為重要。不要急,這裡有正確的胃經養生方法,讓胃好好的。

足陽明胃經是十二經脈中一條大的經脈,其循行路線長,分支多,聯絡了諸多部位,胃經養生尤為重要。怎麼養呢?


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很注意養護了,但有時還是會出現胃痛、便秘等毛病。不要急,這裡有正確的胃經養生方法,讓胃好好的。


辰時胃經當令,養胃治胃正當時



辰時(7~9時)是胃經氣血最旺盛之時,這時要為胃準備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通過胃的消化和吸收,為人體供給豐富的營養和能量,為工作和健康提供保證。所以,吃好早餐是養胃的第一要務。如果不吃早餐,時間長了就會損害胃的正常功能;不吃早餐,還會導致胃經氣血不足,人體營養缺乏,輕則疲乏無力、皮膚乾燥,重則導致臟腑功能衰退、貧血等症,當然更會加速衰老。


吃早餐要科學。一般起床後活動20分鐘左右吃早餐為宜,早餐的內容要有稀、有干,如稀飯、豆漿、豆花、燕麥粥、芝麻糊、牛奶等,再配適量的饅頭、麵包和少量的蔬菜、熟牛肉、雞蛋等。切忌吃油炸煎烤之品、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傷胃上火。這樣吃早餐才符合營養的搭配和養生保健的需要。


早餐最好吃溫熱的食品,不要過多地吃生冷食物或飲用寒涼品,以免寒涼傷胃。再者,也不要飲食過量,以免「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在辰時胃經當令時,敲打胃經,鼓舞胃經氣血,使胃氣「以降為順」,既可增強功能又可養胃護胃。有了胃病時,可選擇胃經的腧穴按摩或針灸,還要及時檢查,針對病情合理治療,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


胃經在頭面部有一串健胃、養顏的穴位



胃經在面部瞳孔直下有一串穴位,它們是承泣、四白、巨髎、地倉。


按摩或針灸這些穴位可鼓舞陽明經氣血的運行,使你的面色逐漸紅潤起來,日久就會光彩照人;同時,加強了面部肌肉運動和皮膚的營養,皺紋也隨之消失;又可通過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祛邪外出,色素沉著引起的色斑就會逐步消退。


按摩以上穴位,確有很好的養顏保健作用,且方法簡單,無副作用,只要持之以恆,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介紹幾種按摩方法:


1

消除眼袋法

用兩手食指指腹揉按承泣穴與四白穴,每次3~5分鐘,然後從承泣穴向四白穴推按,向內推按至睛明穴,向外推按至絲竹空穴,往返推按30次,每日2~3次。本法不但可去眼袋皺紋,還可消除眼疲勞,預防近視。


2

養顏美白法

用兩手食指同時揉按兩側的腧穴,先從承泣穴開始,依次是四白、巨髎、地倉穴,每穴1分鐘;揉按結束後,雙手掌搓熱,在面部輕輕按摩2~3分鐘;然後順著經脈的走行進行推按,從承泣穴開始,依次是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至頭維,再從頭維至承泣,往返推按6次;最後用手掌在面部輕輕拍打1分鐘,結束後喝一杯溫開水或蜂蜜水即可。早、晚各1次,持之以恆,肯定能看到效果。


天樞為升降之樞紐,泄瀉、便秘都能治



腹瀉腹痛時,用雙手拇指揉按兩側的天樞穴,腹瀉腹痛就會很快減輕,如偏寒濕者,艾灸天樞穴則效果更明顯。


便秘時,揉壓雙側天樞穴,同時屏氣以增加腹壓,大便即可順利排出;如患習慣性便秘,應養成每日清晨排便的習慣,每天堅持按摩天樞穴,同時配合按摩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三陰交、支溝穴,多食香蕉和粗纖維食物,即可緩解症狀或治癒。民間有言,「若要不死,腸中無屎」,故便秘的防治對養生保健具有重要意義。


足三里為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說起足三里,它的名氣太大了,在用本穴治療的病種上,它可以說是冠軍。在養生保健方面,有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老百姓有順口溜:「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可見,足三里在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中是多麼的重要。


1、常按足三里,保護好脾胃足三里有健脾益胃之功,對調理脾胃有非常好的作用,脾胃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調養好脾胃,是人體健康長壽的根本。


平時多敲打或揉按足三里,一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加強防病能力;二可促進消化和吸收;三可促進氣血運行,保持氣血通暢。按摩足三里時,最好向下延伸至上巨虛、下巨虛穴,它們分別為大、小腸經的下合穴,我把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這一範圍稱為胃腸穴區,可調節胃腸的功能,防治胃腸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2、常灸足三里,強壯又保健,家中自備一些艾條,將艾條點燃後對準足三里穴位,距皮膚2厘米或根據對艾灸熱度的敏感程度調整距離,以皮膚潮紅為宜,每次灸10分鐘左右,最好每周1次,脾胃不好者,可多灸幾次。


如伴有腸功能不好者,可沿著足三里向下移,延伸至上、下巨虛(為大、小腸經的下合穴),具有很好的強壯保健作用。


3、足三里穴位埋線、瘢痕灸,建立養生保健的長效機制,足三里穴位埋線,是在足三里穴位消毒後,用專用穴位埋線的羊腸線和埋線針進行穴位埋線。


足三里瘢痕灸,是將艾炷放在穴位上,點燃艾炷,待艾炷燃盡去灰後,再續艾炷施灸,灸完規定的壯數為止。施灸時灸火會燒灼皮膚,產生劇痛。施灸後7天左右,足三里部位會化膿形成灸瘡,5周以後,灸瘡會結痂脫落而留下瘢痕。


以上兩種方法,對足三里的刺激作用強、持續時間長,對調理脾胃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長效機制,但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