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動倡議書

永登發布 發佈 2020-03-13T15:50:29+00:00

為有效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樹立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掌握基本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有效控制健康影響因素,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延長健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們倡議如下。

為有效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樹立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掌握基本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有效控制健康影響因素,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延長健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們倡議如下。

一、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應該有熱愛健康、追求健康的熱情和權利,要通過養成並堅持符合自身和家庭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獲取健康,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自身基本的素質和能力,真正落實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實現健康素養人人有、健康技能人人會,做到健康生活少生病,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二、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要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能恰當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能有效應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能正確認識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衛生問題,及時到專業機構接受正規的諮詢和治療。

三、要養成良好的個人健康行為。外出回來、飯前便後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動水洗手;勤洗頭、理髮,勤洗澡、換衣,勤曬衣被,居室內適時開窗通風;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和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傳染病流行期間,去公共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等,應佩戴口罩。不在公共場所吸菸、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家庭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預防病媒傳染病,維護公共場所環境衛生。

四、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學習和生活要按作息規律進行,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時睡眠,兒童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3-5天。能主動參與無償獻血。提倡戒菸限酒,避免二手菸暴露。堅持低碳出行,選擇綠色消費。

五、要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一日三餐應做到「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保持正常體重。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粗細搭配。養成清淡飲食習慣,要少油少鹽少糖,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油25-30克。成人每天最少飲水1200-1500毫升。提倡每天使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六、要養成文明用餐、安全用餐。珍惜食物,倡導「光碟行動」。外出聚餐,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傳染病流行期間,不聚餐。不買不吃腐敗變質、來歷不明、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喝開水最安全;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禽畜肉、蛋食用要煮熟煮透;不吃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吃野生動物。

七、要堅持合理用藥、科學就醫。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或耐藥。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要根據自身需要,正確選擇合格的保健食品,但不能代替藥品。就醫時應遵照分級診療,選擇適宜、適度的醫療衛生服務,避免盲目去大醫院就診。文明有序就醫,嚴格遵守醫療機構規定,維護良好就醫環境。正確理解醫學的局限性,理性對待診療結果。

八、要主動關愛婦女兒童健康。適齡男女要主動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應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並住院分娩。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3個月每天補充0.4mg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孩子出生後應儘早母乳餵養,滿6個月時合理添加輔食。重視兒童情感關懷,培養兒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絡成癮。加強日常防範意識和有效防護措施,避免兒童發生燒燙傷、中毒、交通事故、觸電、溺水等意外傷害。

九、要積極關心老年人健康。老年人要不斷強化自我保健意識,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飲食要定時、定量,保持良好睡眠,適度運動,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活動。定期體檢,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外出攜帶健康應急卡,控制心腦血管等疾病危險因素,及早發現冠心病和腦卒中的早期症狀,及時治療。

十、要重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熟悉掌握「三減三健」(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核心信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危害及其危險因素。知道自己的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糖值,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做到慢性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慢性病患病風險、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生活質量。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應關注血壓和血糖變化,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40歲及以上人群體檢檢測肺功能,養成科學健康生活方式、學會自我管理,能主動到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接受規範化健康管理。65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年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接受1次較全面的健康體檢。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

十一、要掌握傳染病防治基本常識。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兒童應按照免疫規劃程序接種疫苗。愛滋病、B肝和C肝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工作接觸、蚊蟲叮咬等方式不會傳播。出現發熱或腹瀉症狀,應當首先到發熱或腸道門診就醫。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應及時檢查是否得了肺結核;肺結核病人應到所在地的結核病定點醫院接受規範全程治療。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可接種流感疫苗。

十二、要掌握一些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認識並接受常見的推拿、拔罐、刮痧、艾灸、三伏貼等中醫適宜技術,會使用健康保健工具包,掌握鹽熱敷袋、抽氣罐、刮痧板、艾灸條等工具的使用,積極做好自己和家庭成員的日常保健。能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等保健運動,熟悉叩齒法、閉口調息法、咽津法、搓面法、梳發、運目法、足心按摩法等常用養生保健簡易方法,實現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3月12日

來源:甘肅省衛健委官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