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是連接腦袋和身體的橋樑

句朝暉醫生 發佈 2020-03-15T04:25:23+00:00

頸部不但為腦袋提供支撐和活動,更是一個連接頭與身體的橋樑。如果缺血3秒人就開始頭暈,20秒就會暈倒,60秒大小便失禁,超過4分鐘大腦就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頸部不但為腦袋提供支撐和活動,更是一個連接頭與身體的橋樑。


大腦的神經發生著神奇高效的工作,靠的是整個身體為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營養支持。腦細胞消耗著大量的能量,人體25%的氧氣和近20%的能量被這個僅占體重2%的大腦燃燒掉。所以大腦一秒鐘都不能缺血缺氧。如果缺血3秒人就開始頭暈,20秒就會暈倒,60秒大小便失禁,超過4分鐘大腦就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我們看到醫務工作者為心臟驟停的患者不斷按壓胸部並向其口中吹氣就是通過外在人工方式為病人大腦提供血液循環。

腦細胞還有一項特權,就是只燒糖,其他一律不要。我們身體內的糖分儲存不多,所以我們不得不一日三餐地補充。如果不進食,肝臟內和肌肉中儲存的糖最多只能用一天,其後不得不燃燒脂肪。


其實脂肪是非常好的能量儲備,就像銀行的存款,當然糖更像現金。現金花完了,就要動用存款。此時身體會命令身體各部使用脂肪,將僅存的糖只提供給大腦。這多不公平呀,但誰讓大腦是我們的領袖呢,領導總要與百姓有所不同。據說二戰時,蘇聯被德軍侵略,列寧格勒被圍困,城中極度缺糧,軍民餓死近100萬,但有的官員還在用糧食釀酒享受,也是這個道理。

從心臟來的血液通過頸部的頸內動脈系統(占80%)和椎動脈(占20%)將血液運送到大腦。我們在喉結旁能摸到的搏動就是頸動脈,它很粗,壓力也大。人們受傷或昏倒時搶救人員一般都是摸頸動脈,因為血壓低時,手腕的橈動脈常常摸不到搏動。當頸動脈也摸不到搏動時,大腦可能已嚴重缺血。自殺抹脖子都是割斷此動脈(《甲午風雲》電影中關天培就是這樣殉國的)。有一次坐地鐵,一位民工小哥抗把鋸子,估計是木工,鋸齒就對著頸動脈。我趕忙上前問道:"你想自殺還是他殺?"

椎動脈通過頸椎的橫突孔上行,在寰椎處有四個急轉彎然後合併在一起形成基底動脈進入顱底。椎動脈主要供應脊髓、腦幹和小腦。椎動脈的血栓可導致腦幹梗塞,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腦幹是我們的生命中樞,那裡控制我們的呼吸和心跳。


腦幹還是大腦與脊髓的交接處,那裡損傷可導致閉鎖綜合徵,就是我們的大腦被鎖在身體的監獄之中,思維、記憶、情感完全正常,但這個身體徹底癱瘓,不再受大腦的支配。有部傳記《潛水鐘與蝴蝶》,是法國ELLEN雜誌總編輯尚·多明尼克·鮑比在患此病後的回憶錄,他只有一隻眼睛能動,就靠眨眼辨別一個個字母寫就的,真實再現了患病的情景。

椎動脈兩側等粗的不多,93%的人兩側粗細不同,但沒關係,不影響大腦供血,因為在枕底基底動脈與頸內動脈共同構成一個環,可以相互代償。美國神經外科醫生法蘭克 •••佛杜錫克寫的《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中曾記錄一位唐氏綜合症的患者頸部只有一根椎動脈,也活到四十多歲,要不是醫生非要做這根動脈上的動脈瘤手術也不至於導致患者癱瘓。


椎動脈穿行於頸椎橫突的橫突孔,經枕骨大孔進入顱內形成椎-基底動脈,主要給腦幹、小腦及大腦後1/3供血。我們過去認為頸椎退變、骨質增生會擠壓椎動脈導致供血不足引起頭暈,故有椎動脈型頸椎病之稱。其實椎動脈有豐富的側支循環,即使有局部受壓,側支動脈也會把血液帶到椎動脈遠端,就像二環不通可繞道三環。


即使椎-基底動脈出現短暫缺血也極少只發生頭暈一個症狀,可能同時伴有意識障礙、復視(看東西雙影)、聽力下降、雙下肢麻木無力、共濟失調、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這實際上是後循環的短暫腦缺血。現在椎動脈受壓引起頭暈的假說已漸漸被學界放棄了。

關鍵字: